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饲料原料鉴定与质量评定PPT精选文档
饲料原料鉴定与质量评定PPT精选文档
50
一、求籽粒整齐,均匀一致。无异物、
虫蛀及鼠类污染等
黄玉米颜色呈淡黄色至金黄色,其他
颜色 玉米呈白色至浅黄色,通常凹玉米比
硬玉米的色泽浅
味道 具有玉米特有,粉碎时有生谷味道,
但无发酵酸味、霉味异臭
构造 为果皮(5.5%)、种皮(1%)、胚
乳(82%)和胚芽(11.5%)
8
二、饲料原料质量的感官鉴定
经验 鉴定
感官鉴定
凭借人的五官,依赖对各种 原料基本特征的掌握与积累
眼看(视觉) 舌舔(味觉) 鼻闻(嗅觉) 手摸(触觉)
9
1、眼看(视觉)
形状 色泽 霉变 虫蛀 异物 硬块 夹杂物
10
2、舌舔(味觉)
舌舔或牙咬 刺激性恶味 苦味 辣味等 如发霉饼类、擦去绿霉后的鉴定(刺激性恶味) 胡麻饼混入芥菜籽饼等(辣味) 氧化镁、硫酸镁(苦味)
生物镜下可见鱼骨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碎片,孔隙组织为 深色,纺锤形,有波状细纹,从孔隙边缘向外延伸。
57
3.品质判断及注意事项
高温多湿和贮存不良时鱼粉易发霉,失去风味,降低品质, 影响适口性,并有中毒的危险 晒制品易产生蛆,干燥制品常有昆虫着生,卵、幼虫、蛾均 有,造成失重,降低养分含量,昆虫排泄物也可引起毒害。 鼠害除啃食损失及排泄物污染外,并会传播病菌。 鱼粉含磷高,长期运输或贮藏,易升温发生自燃,呈烧焦状 贮存不良时,鱼粉表面出现黄褐色油脂,味变涩,难消化, 甚至有很强的油臭使畜禽拒食。 加工不当或贮存不良时,蛋白质发生腐败,消化率会降低, 并有氨臭产生,造成家畜拒食。
17
表 常用饲料原料的容重(g/L)
18
3、比重鉴别法
应用比重不同的液体,将饲料放 大液体内 根据其沉浮情况来鉴别有无异物 混入、异物的种类和大概比例。 常用液体有:甲苯、蒸馏水、氯 仿、四氯化碳、三溴甲烷等。
19
4、镜检法(1)
利用显微镜观察饲料的 外观、组织或细胞形态、 色泽、硬度及其不同的 染色特性等; 并借助化学或其他分析 方法来鉴定饲料原料种 类及异物的方法。
鱼粉内含有肌肉组织、鱼骨头及鱼鳞等
56
2.显微特征
体视镜下观察鱼粉为小颗粒状物,表面无光泽。鱼肉表 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其肌纤维大多呈短断片状,易碎, 卷曲,表面光滑无光泽,半透明。鱼骨坚硬,多为半透 明至不透明碎片,鱼骨片呈琥珀色,空隙为深色;一些 鱼骨有银色光。鱼骨碎片的大小、形状各异。鱼鳞为薄、 平或卷曲片状物,近透明,外表面有同心环纹,有深色 带及浅色带而形成一年轮。鱼皮是似晶体的凸透镜状物 体,半透明,表面碎裂形成乳色的玻璃珠。
51
2.显微特征
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玉米皮层薄且半透明, 并带有平行排列的不规则形状的碎片。角质性淀 粉为黄色(白玉米为白色)、半透明、较硬。粉 状淀粉为白色、不透明、较软。可见漏斗状帽盖 和质轻而薄的红色片状颖花。
生物显微镜下可见玉米表皮由一层细长细胞组成, 细胞壁厚有凹孔,角质性淀粉粒小为多边形;粉 状淀粉粒大,为圆形。
20
4、镜检法(2)
镜检的方法有2种 最常用的是立体显微镜,放大倍数在7~40倍, 通过观察样品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定。 另一种是使用生物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 500倍,可通过观察样品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 态来进行鉴定。
21
4、镜检法—基本步骤 各种快速 定性检查
化学检查 样
品一
采般 集检 制查
分样
52
3.品质判断及注意事项
随贮存期及贮存条件而发生变化品质降低,玉米本身成分 变化,虫、鼠及霉菌污染产生毒素及动物利用性的降低; 玉米的产地及上市季节与品质关系密切; 受霉菌污染或酸败玉米均降低动物食欲及营养价值; 判断玉米是否耐贮存(1)水分含量(2)己变质程度: 发霉的第一个征兆就是胚轴变黑,然后胚变色,最后整粒 玉米成烧焦状;(3)破碎性: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天 然保护作用。(4)如虫蛀、发芽、掺杂的程度等; 检测是否掺假,有时掺入石灰石粉,可用盐酸检测。
30
二、定量分析
☆ 用定量分析法检测饲料原料的化学成分; ☆ 根据检测结果与原料标准比较评价质量; ☆ 可以判别质量,也可为饲料配合提供依据; ☆ 但费时费力,需要大量试剂。
31
1、水分
☆ 水分高不易贮存,易霉变! ☆ 有条件用电热式恒温干燥箱; ☆ 无条件可采用布袋吊挂风干法。
32
2、粗蛋白质
☆ 凯氏定氮法
33
3、粗纤维
☆ 酸碱处理
34
4、粗脂肪
☆ 索氏浸提法
35
5、粗灰分
☆ 灼烧法
36
6、钙
☆ 高锰酸钾滴定法 ☆ EDTA快速测定法
37
7、磷
☆ 比色法
38
8、微量元素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9
五、饲料原料质量的微生物学鉴定
安全 鉴定
沙门氏杆菌
微生物学鉴定 霉菌
利用培养基培养后用肉眼或显微 镜观察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2
六、饲料原料质量的动物试验法鉴定
充分 鉴定
饲养试验 消化试验
动物试验
精确判定有效养分含量及利 用率,但费时、费力、费钱
代谢试验 屠宰试验 安全试验 适口性试验
43
一、饲养试验
适口性判定 增重效应 产奶效应 产蛋效应 产毛效应 产肉效应
44
二、消化试验
☆ 各养分消化率 ☆ 饲料可消化程度
45
58
鱼粉质量除由味道、色泽等外观性状判别外,也可以 其粘弹性判别。 因鱼肉纤维富有粘着性,鱼粉越新鲜 其粘性越佳。其判断方法为:以75%鱼粉与25%淀粉 混合,加入1.2~1.3倍的水炼制,然后用手拉试其粘 弹性,粘弹性优者,该鱼粉品质较佳。
14
三、饲料原料质量的物理鉴定
简便 实用
物理鉴定
根据饲料原料所固有的物理 性状进行鉴定和判别
筛分法 容重法 比重鉴别法 镜检法
15
1、筛分法
利用各种大小的筛子将原 料过筛; 观察饲料原料的粒度、掺 杂物的种类及比例等; 用这种方法能分辨出用肉 眼看不出来的异物。
16
2、容重法
各种饲料原料都有其 固有的容重 通过测量容重并与标 准容重相比 可鉴别饲料原料是否 含有杂质或掺杂物; 常用原料容重见表。
24
1、淀粉
原理:碘-碘化钾遇淀粉变蓝 用途:鉴定动物性饲料中是否混有淀粉质物质 方法:取试样2~3g置于烧杯中,加2~3倍水, 加 热lmin,冷却后滴加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 钾5g,溶于100mL水中,再加碘5g); 若颜色变蓝,则掺有淀粉类物质,随掺入量的增加, 颜色由蓝变紫。
25
2、木质素
53
二、大豆饼粕
1.外观 及构造
形状 椭圆形、圆球形 颜色 黄色,也有褐色、绿色、黑色
等 味道 大豆香味
构造 由种皮、种脐和子叶构成
54
2.显微特征
在体视镜下观察,种皮外表光滑,有光泽,明显凹痕和 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棉状组织。种皮碎片通 常向内面卷曲或卷曲成筒状。种脐长椭圆形,颜色有黄 色、褐色或黑色,有明显“川”字形的条纹。浸出粕形 状不规则,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 黄褐色。 生物镜下观察,在处理后的大豆种皮表面可见多个凹陷 的小孔且向四周呈辐射状裂,尤如一朵朵小花,同时还 可看见表皮的“工”字形细胞。
29
6、鞣革粉
1、用铬鞣制的皮革中均含铬,通过灰化有一 部分转变为6价铬,在强酸条件下,6价铬可与 二苯基卡巴腙反应生成铬-二硫代卡巴腙的紫红 色水溶性化合物。
2、可用钼酸铵溶液浸泡鱼粉观察有无颜色变 化,无色为皮革粉,呈绿色为鱼粉。钼酸铵溶 液的配制方法是:称取5g钼酸铵,溶解于 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35mL的浓硝酸即可。
自然变异 加工 掺假 损坏和变质 污染
3
1、自然变异
地区、年份、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及收割 时期等不同而引起; 使同一种原料其养分含量有所不同; 饲料原料养分含量自然变异系数平均为±10%, 正常变异范围在10%~15%; 谷实类及副产品养分含量较蛋白质饲料稳定; 大豆饼粕养分含量变异小。
4
2、加工
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导致原料质量差异; 如棉籽饼粕是否脱绒脱壳或脱绒脱壳的程度;
脱绒脱壳、浸提法:蛋白质42% 不脱绒脱壳、压榨:蛋白质20% 如豆饼加工的温度和时间; 如羽毛粉膨化的温度和时间; 如血粉加工方法。
5
3、掺假
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漏加贵重成分; 以形状、色泽、质地、气味类似原料掺假; 掺假改变原料的成分,降低营养价值,易中毒; 颗粒细小的原料最易掺假,如磷酸氢钙、骨粉; 价格昂贵的饲料原料易掺假,如鱼粉; 如磷酸氢钙、骨粉中混入石粉; 鱼粉中掺入石粉、木屑、麸皮、羽毛粉、尿素等
备
直接镜检
外形、色泽 气味、手感
上层物 筛分 解离 镜检
四氯化 碳处理
下层物 盐酸处理
脱脂、比 重分离
贝壳、碳 酸钙等 溶解物
不溶物
土、砂等
22
四、饲料原料质量的化学鉴定
定性分析
化学鉴定
定量分析
23
一、定性分析
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化学药品 根据研发生的颜色反应,或是否有气体、沉淀 产生等来判断其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混有异 物。 特别是淀粉和木质素能根据颜色反应清楚地检 查出来。
原理:间苯三酚与木质素在强酸条件下反应, 可产生红色的化合物; 用途:检测饲料中是否混有锯末、花生皮粉末、 稻壳粉末等。 方法:取样1~2g于表玻璃,用20g/L的间苯 三酚95%乙醇溶液l0mL浸湿,滴数滴浓盐酸, 若观察到有红色颗粒产生则为木质素。
26
3、碳酸盐
原理: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用途:鉴别饲料中是否混有石粉、贝壳粉等 方法:把少量试样放入稀盐酸中,如果有气泡 产生,则说明有碳酸盐的存在。或将样置于在 表玻璃上,滴入少量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 明有碳酸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