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达能乐百氏失败案例复活项目策划书
达能乐百氏失败案例复活项目策划书
2.发展挫折 自 2000 年达能入主乐百氏之后,这个曾经与娃哈哈一起争雄的著
名瓶装水生产商就渐无可闻,特别是在人事地震之后,乐百氏连年亏 损,其中 2005 年、2006 年均亏损 1.5 亿以上。乐百氏乳酸奶饮料也 不再拥有当年风靡大街小巷的风采,从杂货店到超市、到大型商场, 都难以见到乐百氏酸奶出现在显要的柜台上,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 甚至在许多地区,乐百氏酸奶已经没有上架。电视广告上再也见不到 当年“今天,你喝了吗?”这样让乐百氏人引以为豪的广告,乐百氏 酸奶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个民族品牌正慢慢地被雪藏。
利益和美好人生。 乐百氏集团是闻名全国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中国饮料工业十强
企业之一,省第二批重点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市工业十五强企业 之首,产品商标“乐百氏”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目前为数不多的经国 家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乐百氏集团前身为今日集团,创办于 1989 年,今日集团正式成立于 1992 年 10 月。99 年 8 月,集团 管理中心从迁到。99 年 10
我们团队三人来自经管学院财会系,皆是敢闯敢拼的潮汕人,同时 一个系的我们,拥有不同的理想,又有着相近的方向与思想,我们组成一 个富有朝气与自信三角,一起来参加本次麦酷杯失败案例复活大赛。
容简介:
我们选择了“达能并购乐百氏遭遇七年之痒“这一案例做了分析。 我们的策划书囊括了对乐百氏集团的介绍,对达能并购乐百氏后公司部及 产品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针对公司部整合、产品发展这两方面容做了具体 的策划。我们不仅策划了一些常规的调整和规划,在公司部整合这一块我 们勇敢地提出了与政治上“一国两制”制度类似的企业并购后收购方高度 放权的新机制,在产品这一块上,我们创造性地规划了“乐百氏酸奶怀旧 装系列”,和新型的“水世界”销售与服务系统。
是个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风格的迥异。在老乐百氏里,体现更多的是“仁”“和”
的思想,往往是由优秀的企业家个人魅力所带动,形成一个较为随意、 祥和的工作氛围。员工与老板之间没有特别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员 工能自由、随意地工作,更能享受工作的过程。而像达能这样的跨国 大企业,有着极强的执行力与强势的企业文化,特别注重公司绩效, 西式风格的市场管理模式突出,决策时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所以两 家公司之间的部矛盾无法避免。
乐百氏创业十年,一直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以保健品、乳制品、 饮料为发展方向,先后推出了乐百氏乳酸奶(包括乐百氏奶、AD 钙 奶、健康快车 AD 钙+双歧因子奶饮料等)、牛奶(包括乐百氏纯牛 奶、甜牛奶、朱古力奶、草莓奶、高钙牛奶、学生牛奶等)、饮用水 (包括乐百氏纯净水、矿泉水、薄荷水等)、茶饮料(包括乐百氏柠 檬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果冻布丁等五大系列的优质产品。这 些产品以其自身优异的品质和一流的质量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 爱,畅销全国,屡获殊荣,其中“乐百氏”奶连续六年(93-98)市 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乐百氏纯净水自 97 年推出后连续两年(97-98) 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
达到优势互补。 2.“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和员工们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并购后最重要的是要稳定人心。首先,要制定明确的人员调动计划, 如裁员、必要的人事调动等,要尽快公开宣布,让员工心有所准备, 并做好对被裁员工的善后处理工作,给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或给予 补偿。尊重老员工的工作习惯,慢慢磨合。 3.企业文化重塑。
产品策略
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构造好产品策略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 将从老产品回归市场及新产品打入市场两个方面来做出策划
老产品回归市场
乐百氏乳酸奶系列曾一度风靡全国,在许多地区,大街小巷的大小商店的柜台上, 儿童酸奶一般只有乐百氏一个品牌,“乐百氏”成了许多孩子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象, 而今年来,熟悉的乐百氏商标却鲜为人见,原因何在?它是否能重新打回市场?
乐百氏现有乳酸奶饮料系列、瓶装饮用水系列、功能性饮料等多 个系列的优质产品(如 AD 钙奶饮料、健康快车、脉动、纯净水、好 状矿矿物质水等),可满足不同年龄及层面的消费者的需求。
商标于 1999 年初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很多城 市和地区,“乐百氏”家喻户晓,成为健康、美味和营养的象征。
2. 沟通不到位。管理风格的迥异使得老乐百氏的员工无法适应, 心产生反感与不满,而达能并没能采取缓和措施,有效地安抚好员工 情绪。相反,大肆撤换领导班子、裁员,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了员工 的情绪,使得人心惶惶,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向心力,降低了工作的积 极性,进一步深化了矛盾。
3. 新公司管理层的全体撤换所导致的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 3.1 熟悉本土市场的人才的流失。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从 2006 年 9 月起,乐百氏开始了大规模裁员,仅华北市场部,原本 10 人的队 伍有 7 人被遣散,包括 2 名财务人员。大区的财权也被总部收回,华 北区销售总监王磊也被迫在 2006 年 10 月离职,剩下的 3 名员工并入 乐百氏分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胡中病休了。东北区销售总监志明被 调离……在这次的“架构调整”中,近 30%的销售人员被裁。 3.2 责各个项目的人力分配不均匀。 桶装水作为主力盈利的品牌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分配,无论是管 理、广告宣传还是服务,都达不到以前的规模,在与对手的抗衡中显
两个公司的合并,必然会存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与矛盾,此时就 不适合强制性地用某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代替另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必须权衡两者的利益,协同效益。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可以借鉴科龙集 团的“万龙耕心”工程的经验。首先,明确新公司经营文化;其次, 企业文化的深植化;再次,精神文化共识化;最后,企业文化推广化。 为了保证这次整合真正地让企业文化上升到新高度,科龙集团的配套 措施有:专门挑选专业形象策划公司策划,聘请专家担任工程顾问, 邀请数十位专家给高层人员和宣传人员讲授相关课程。正是通过这样 的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保证了整合企业文化专业化和战略化水平, 又保证了企业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将企业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4.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品牌进行整合。
3.竞争形势 目前,以蒙牛、伊利、三元、光明为首的乳业巨头不约而同大举进
军酸奶市场。三元猛攻酸奶市场,伊利与维利奥公司签约得到 5 年在 中国独家使用全球最著名益生菌 LGG 的权限,蒙牛结盟丹麦科汉森,
大力度推广 LABS 益生菌酸奶,与友芝友保健乳品合资建厂,与达能 合资建立酸奶公司,法国达能参股光明,地方强势品牌也没闲着,天 友向西南酸奶市场进军,新希望花巨资打造酸奶工程,银桥突击南下。 形形色色的酸奶在市场以不同的形式占领着自己的空间。乐百氏这支 最初的强势品牌,历史上从 1993 年到 1998 年,乐百氏独占鳌头保 持全国市场占有率六连冠,荣列“中国最具竞争力民族品牌”阵营。 却在近年来的酸奶市场上逐渐杯边缘化,无论是近年来的市场占有率 还是发展势头,都明显不如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其中,蒙牛已 多年夺得酸奶销量全国第一,光明新鲜酸奶也在 2006 年以 18.1%的 全国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中排名第一,乐百氏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龙头地 位。
企业现状
2000 年 3 月,达能一举收购乐百氏 92%的股权,成为其最大 的股东,此后经年,这个曾经与娃哈哈一起争雄的著名瓶装水生产商 渐无可闻,这个曾经拥有着乐百氏纯净水和 AD 钙奶乳饮料等全国知 名大品牌行业领头羊一蹶不振。2005 财年,乐百氏亏损达 1.57 亿
元,2006 年上半年颓势依旧,乐百氏品牌旗下的各个子品牌市场不 断萎缩。人事地震更是使得乐百氏部出现了混乱。而目前,瓶装水和 前几年一举才成功的脉动也出现亏损,桶装水是目前乐百氏公司最主 要的赢利点,其他业务都萎靡不振。
95 年开始,乐百氏酸奶在的销量虽然仍保持增长的势头,但增势趋缓。 为了深入挖掘市场潜力,97 年 11 月乐百氏分公司邀请了杰信营销策 划策划 98 年的营销战略。杰信创造性地对乐百氏进行了“再定位”, 使乐百氏老牌发新技。乐百氏酸奶在市场的销售额由 97 年的 5300 万元上升到 98 年的 7200 万元,在整个消费市场比较低迷的 98 年, 乐百氏酸奶的销量仍迅猛增长显得格外耀眼。乐百氏几乎占领了整个 90 年代国的酸奶市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
百氏这个当年的饮料业巨头风光不再?
达能入主乐百氏后,以强势的姿态对乐百氏公司的部作了全方位
的调整,特别是对原公司部管理层的大清洗,由此引起了一系列连锁
反应,使得乐百氏溃败千里。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
艰难融合以及人力资源的不合理调配。
据乐百氏的部员工反映,达能入主后,企业文化的艰难融合一直
乐百氏以“成为在健康食品领域最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公司” 为发展目标,以“创造健康生活,共享成功利益”为企业使命。乐百 氏希望通过不断向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美味、营养的健康食品,满足 大众的生活需求,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营造健康的生活氛围;同时, 乐百氏关注和尊重每一个消费者、员工和合作伙伴,与他们共享成功
失败分析及复活策划
企业部整合方案
达能并购乐
2000 年 3 月达能收购乐百氏 92%的股权,从此成为乐百氏的新
百 氏 后 的 情 老板。但是并购之后,乐百氏和达能并没有实现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况 及 其 出 现 相反,乐百氏自从被达能接手的那天起,便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 2007
的问题
年一月初,有报道指出乐百氏年已连续三年亏损过亿。是什么使得乐
那么如何解决达能收购乐百氏的部整合问题,可以从两个大方面 来进行调整,一是,人力资源的科学整合;二是,企业文化重塑。关 于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可分成四个小点来实现。 1.保留老乐百氏的精英团队,高度放权。
老乐百氏拥有一批熟悉本土市场的人才,不管是管理、决策还是 市场部,都拥有精英团队,特别擅长营销,在准确判断市场信息的条 件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达能在不熟悉中国本土市场的情况下, 应当保留原管理团队,特别是企业的关键人才,高度放权给管理层, 就如同政治上的“一国两制”制度一样。达能总公司可以派遣财务总 监及少数高层进驻乐百氏,切不可全体撤换管理层。此外,达能本身 具有科学管理制度与先进的技术等优势,可以往乐百氏调配技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