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而总结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几大优点,并提出了在运用时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使其真正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必要性优越性思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必然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课堂效果好,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应该把握什么原则,以何种方式呈现等问题,我们有必要作探讨和思考。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中有些内容很难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或交流。
例如: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如函数;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如三角函数、点的轨迹;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如柱体、锥体、台体;有关空间图形的介绍,如截一个几何体、三视图;有关平面图形的发展变化,如三角形的变化、七巧板的搭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如数形结合;探索性的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些内
容都具有动态的特点,或是图形本身的运动,或是观察角度的运动变化,或是思维的变化发展,在此统称之为“动态”数学。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的“动态”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需要改进。
新课程改革要求:设计与实施中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运用它可以编制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接受多方面的信息。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为“动态”数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全面更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优越性
1.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结合起来,通过平移、旋转、翻折、拼凑等方式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还可以把不易搞懂的知识更直观化。
例如,在教学生看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不少学生不懂。
我们可以在幻灯片上显示立体图形,通过简单的动画,很直观地把三视图显
示出来,学生较容易接受。
这样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直观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又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的课件制作中,可利用网络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
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可利用《几何画板》做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展开,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些抽象的知识单纯靠在黑板上画图、教具演示、教师口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静止的图形变得生动、易懂。
例如,学习《镶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和学生一起读读文字,凭空想象一番,效果可想而知。
但是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不一样了,镶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广场的地砖、公园的林间小路、家中的地板等,都运用到了镶嵌的知识。
用powerpoint展现上述图片,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片的共同处与不同处,引导学生学习镶嵌应满足哪些条件,一种或多种正多边形怎样进行镶嵌。
又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难以理解。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
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而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代数学教学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要从身边的生活问题出发、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internet提供的丰富资源又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学习《数据统计》,借助网络,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由统计图分析数据,达到学习目标。
学困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和程度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实践中的思考
1.摆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的地位,切忌师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奴仆”。
教育技术再先进,还是靠人来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数学
教学课件时,不是一味考虑文字、图形处理得多漂亮,动画多直观,关键是如何优化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变成“填鸭式”或“满堂灌”,使学生陷进教师设计好的“圈套”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但由于课件的制作同备课一样,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先期进行的,而课堂教学是难以预测的。
因而就有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稍有“越轨”都不行,教师成了多媒体的“奴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也就荡然而无存了。
2.充分认识现代教育媒体作用,不能“为用而用”。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运用,就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要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教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为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它,怎样使用它。
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堂上成电视欣赏课;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呈现信息节奏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把课上成“走马观花”式的教学;也不能因为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而忽视其他教学媒体的功能。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合理掌握教学节奏,注意演示适时、适当、适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把握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
就最佳作用点而言,应把握在激发兴趣、激发动机、释疑解难、传递情感、启迪思维时运用,学生经验盲区,知识点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运用;就最佳动机而言,应把握在点燃探究欲望时,启发探究方向时,探究过程遇到困难时,探究结果需要直观理解时,数形结合时运用。
由于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学生思维的速度,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教学。
此时,教师要适时“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想一想,思一思”。
在素材选择、板书设计、呈现方式、语言配合等方面要适当,不能为了表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渲染课堂氛围随意使用,强调实用型。
另外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又不喧宾夺主的效果。
在时机、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得恰到好处,达到借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活用课件理清思路,精用课件突出教学难点,巧用课件丰富学生想象,慎用课件留有思考空间。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正确灵活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将会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和拓展思维方法,情感因素、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还有效地节省时间,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