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11年第10卷第15期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宣克祥宣惠民【摘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必然。

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作者单位】宣克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宣惠民,上海市第二中学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先兴后衰的苏联,所有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

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适应国情特点,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

”英国陆地面积不大,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

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迅速壮大海军力量。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大西洋,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

然而,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宣敷教化于海外。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在海洋战略方面,农本商末,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禁海闭关。

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农村文化市场缺乏管理,中高档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流通渠道不够通畅。

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导致非法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粗俗的娱乐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乘虚而入,反文化现象较突出,农村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毒化。

六、文化生活贫乏,农民信仰严重缺失调查显示,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平的显着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

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由此而来的是,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其主要表现是孝道的沦丧。

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老人都是与儿女分开居住。

他们结婚后组成的新的核心家庭最初的财产积累主要是通过分家从父母和大家庭那里分得的。

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除了负担父母基本的口粮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了,甚至有些地方的少数农民连让父母活命的口粮都不愿意负担。

这就促使农村的老人只能过着孤独悲苦的生活。

七、结构失衡,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应不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消费市场间存在需求大而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

大多数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产品、服务是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生产的,适合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营项目相对较少,缺乏适合其需要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

首先,农村文化产品粗糙。

农民能够读得懂、用得上书籍不多,真正是面向农村发行的报刊屈指可数,有些“文化下乡”也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缺乏实用性,农民并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看,政府部门没能够向基层提供足够的文化精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状态。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资源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

可以说,农村文化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建设,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光明日报,2006 2.徐俊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3.疏仁华.论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境遇[J].高等农业教育,20062011年第10卷第15期安全屏障,相信海洋对夷人侵袭会起到良好的阻碍作用,因此并没有强烈的海上安全意识。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外国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包括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所有这些侵略战争无一不是从海上发起,中国军队的抵抗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百年的耻辱历史均从海上开始。

英国战略家富勒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这个秘密就是在一个商业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今天的世界仍然是商业时代,富勒的理论没有过时。

当前,我国周边国家尤其是海上邻国海洋意识日益强烈,不断调整和强化海洋战略部署,使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呈现日益恶化趋势。

加上美国以维护其在西太平洋利益为由,纠结少数国家加紧围堵中国,我国国家整体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安全环境和形势十分严峻。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安全战略思维,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海上安全战略体系,准确把握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二、加快体制改革,机制合理才能长治久安自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闯入日本领海开始,日本彻底从闭关锁国政策中醒悟过来,以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中国为鉴,民族危机感顿生。

1867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卧薪尝胆,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考察西方各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治国思想,提出“脱亚入欧”治国理念,对日本政治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实行君主立宪制,摆脱华夷秩序的种种束缚,迅速融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体系。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并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但中国注重的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企图走科技救国的道路,而对西方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先进的治国理念,出于维护腐朽封建统治的需要,却没有吸收并作为国策加以运用。

实际上,“洋务运动”只是变事,并非变法,只是一场“体用不一”的改良运动,挽救不了清王朝危亡的命运。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一举击败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超越几千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一跃成为亚洲头号强国。

日本崛起和中国沉沦给世人这样的启示:发展经济和科技可以民富国强,但要巩固发展成果,必须真正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把先进的治国理念深化为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用合理的机制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三、韬光养晦搞好自身发展,把握机遇从地区走向世界美国自独立以后,国力不断增强,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国民收入已达370亿美元,人均337美元,均居世界第1位,远远超越德、英、法等国。

与此同时,成立于1775年的美国海军也不断壮大,至1898年在菲律宾马尼拉湾歼灭西班牙舰队,美国海军已拥有战列舰6艘、装甲舰2艘、防护巡洋舰10艘以及大量炮艇、浅水重炮舰和鱼雷艇,美国已成为北美地区海上强国。

然而,美国依靠太平洋和大西洋屏障,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不愿介入欧洲事务,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卷入战争。

客观上讲,“孤立主义”是一种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它推迟了美国参战时间,避免过早卷入与欧亚强国的纠纷,美国韬光养晦,通过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国内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为其日后世界领导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法、德、意、日等欧亚强国在战争前期消耗了巨大实力,战争进入焦灼状态之后,美国政府才向德国和日本宣战。

参战后的美国海军迅速成为二战中盟军的重要力量,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舰队,由大西洋登陆北非开辟非洲战场,协同英军在诺曼底登陆,把战线推进到欧洲大陆腹地。

二战使传统大国纷纷衰败,美国抓住历史机遇,奉行“杜鲁门主义”,推行海外扩张政策,终于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西方头号强国。

从美国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大国在崛起之前,必须集中精力于自身建设和发展,蓄积强大的实力;在具备强大的实力之后,则要准确把握历史机遇,这样,地区大国才能顺利崛起于世界。

四、国富兵强和谐发展,穷兵黩武必然衰落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

美国通过欧洲的北约组织、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东南亚军事集团和东北亚防御联盟,在欧亚大陆边缘构建了一个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联盟体。

苏联与美国针锋相对,于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两国开始了全球争霸。

曾经为赢得苏德战争乃至同盟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苏联海军,由原来打破西方遏制的“近海防御”战略逐步走上咄咄逼人的“远洋进攻”道路。

在苏联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推动下,到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海军水面舰艇数量远远越过美国,苏联在欧亚大陆边缘部署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以及地中海分舰队和印度洋分舰队,其实力已经能够控制太平洋以及与之连接的东南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海上航线和战略枢纽。

至上世纪80年代,苏联的强势扩张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连美国也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遏制其扩张。

美、苏两国毫无节制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苏联社会经济长期畸形发展,国内矛盾丛生并不断激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经济出现停滞局面,海军实力全面收缩,加上西方势力长期围堵渗透,苏联终于1991年解体。

正如基辛格所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年来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

从美国的崛起到称霸、苏联的扩张到解体可以看出,只有长期发展才能储存强大的实力,只有具备强大的实力才能顺利崛起,只有文明而理性的崛起才能持久矗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张文木.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王海涛.日本改变中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5.俞学标.海权―利益与威胁的双刃剑[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6.钱国红.走近“西洋”和“东洋”———中日世界意识形成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