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氮燃烧技术在燃气锅炉上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化工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我国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环保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煤改气”的逐渐深入,焦作市逐步
实行更严格的排放要求,由原来的氮氧化物排放≤150?mg改为≤80?mg或≤30?mg,也就是所谓的气改气(超低氮排放≤30?mg/m3)。
关键词:超低氮燃烧技术;燃气锅炉;研究与应用
引言
氮氧化物(NOx)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NOx包
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二氮(N2O)、五氧化二氮
(N2O5)等。
作为空气污染物的NOx常指NO和NO2。
全球每年因人类向大气
排放的NOx约5300万吨。
NOx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非常大,它是形成酸雨、光
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同时也是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
火力发电厂作为NOx
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每年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NOx,近些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
的日益严格,NOx排放得到严格控制。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火电厂超低改造,依据
超低排放的要求,NOx排放标准为50mg/m3。
1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方案
一是保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30mg/m3,深入推进超低氮排放。
近年来,我国
多地实行了氮氧化物≤30mg的超低氮排放改造,如北京市(2016年)、郑州市(2017年)等。
所以,为避免一改再改,必须实现一步到位,满足环保要求。
二
是降低锅炉额定负荷至原负荷的75%。
由于使用烟气回流技术,参与燃烧的回流
烟气含氧量低,降低了炉胆内的温度,使得锅炉出力和效率减少,负荷降低。
三
是换装≤30mg/m3超低氮燃烧器。
主要要求如下:设计结构合理,设备尺寸、各
性能参数与现有锅炉相匹配;自动化程度高,实现燃气进气量随锅炉压力、温度
自动调节,自动开启,全过程计算机监控,操控简单,维护与保养方便;企业信
誉良好,产品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有保障。
四是加装FGR烟气外循环装置。
结
合现场实际空间位置,选择合适的管路布置走向,不得影响锅炉的使用、维护、
行人以及安全。
五是控制柜控制部分稍作调整。
2超低氮燃烧改造技术
超低氮燃烧改造技术主要从燃气锅炉的燃烧源头着手,即通过燃烧过程中控制。
根据第2部分详述的NOx生成机理,若要降低其生成量,最重要的手段是控
制燃烧过程的温度和时间。
其主要的影响控制因素分别为空燃比、助燃空气的温度、燃烧区温度场分布、后燃烧区的冷却状态和燃烧器机头的内部结构布局等。
详见以下4种超低氮技术。
2.1浓淡燃烧技术
浓淡燃烧,是人为将整个燃烧过程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空燃配比的阶段,使燃烧
过程分别在过浓燃气区、过淡燃气区和燃尽区分阶段完成。
主要目的是延缓燃尽,降低燃烧高温区的温度以减少NOx的生成,进而使NOx生成量持续降低。
2.2分级燃烧技术
燃料的分级燃烧技术,即所谓的再燃烧技术,其特点是将燃烧过程分成3个
区域:第一燃烧区主要是氧化性或弱还原性气氛;第二燃烧区,由于炉内的二次
燃料送入,使其表现为还原性气氛。
在高温和还原环境中,生成CH_,该原子团与
第一燃烧区生成的NOx反应,主要生成N2。
在第二燃烧区的上方,送入的二次
风使燃料再次燃烧完全,此区域即为燃尽区,该部分的二次风也称为燃尽风。
燃
尽过程中虽然会再次生成少量的NO,但从总体看,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后,燃气锅
炉的NOx最终排放量还是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
空气分级燃烧的基本原理是将燃
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主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降低了热力型以及燃料型NOx的生成量。
为
了完成全部燃烧过程,通过在主燃烧区域之外喷入空气,与主燃烧区域燃烧所产
生的烟气混合,在α>1的条件下完成全部燃烧过程,这时由于温度较燃烧中心
温度显著降低,燃料型和热力型NOx特别是热力型氮NOx生成量明显降低。
结
合两级燃烧综合来看NOx总体生成量减少。
2.3超级混合技术
超级混合燃烧技术是另一种典型燃烧形式,主要分为部分混合和超级混合燃烧。
超级混合燃烧是指燃烧前,天燃气与〇2已经在燃烧器内进行充分混合,这种技
术的燃烧温度高、强度大,对当量比可进行完全控制,进而能够实现对燃烧温度
的控制,从而控制热力型NOx的生成量。
因此在降低NOx生成方面,超级混合燃
烧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较于非混合燃烧技术,至少可降低80%左右的NOx
生成量。
2.4低氧燃烧技术
低氧燃烧降低氮氧化物是通过燃烧及制粉系统优化调整,减少入炉风总量,
即氧浓度,使燃烧过程中的过量空气系数尽可能接近1,也就是在在接近理论空
气量的条件下进行燃烧,尽可能满足锅炉燃烧效率的情况下进行NOx控制,一般
可以降低15%~20%的NOx排放量。
目前常用的一种低氧燃烧技术是高温低氧燃
烧技术,它主要通过提高助燃空气温度来对锅炉燃烧进行稳燃,助燃空气预热温
度越高,稳燃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
有研究表明,当助燃空气的
温度提高到1000℃以上时,燃烧区的氧浓度降低到2%时仍然可以稳定燃烧。
在
张国华的试验中,使用低氧燃烧技术之后,氮氧化物浓度下降了12.5%。
2.5阶段燃烧工作机理
根据分级燃烧原理设计的阶段燃烧器,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
在第一
阶段,将从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燃气量减少到总燃气量的20-30%,形成富燃料燃烧,使燃料先在富氧的燃烧条件下燃烧。
此时第一级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
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
因此,不但延迟了燃烧过程,而且在
还原性气氛中降低了生成NOx的反应率,抑制了NOx在这一燃烧中的生成量,
从而减少NOx生成。
为了完成全部燃烧过程,多余空气继续向炉膛内上喷射,与
二段燃料混合燃烧,此时,由于向炉膛内喷射的空气与向炉膛内高速喷射的燃料
混合气形成一个负压区,将与炉管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已下降的烟气吸回,冷却外
层火焰。
从而使整个火焰温度降低在1450℃以下,这就避免了N2与O2反应生
成NOx的温度条件。
在第一级燃烧区内的过量空气系数越大,抑制NOx的生成
效果越好,完全燃烧产物越少,燃烧效率越高、引起结渣和腐蚀的可能性越小。
结语
低氮燃烧技术主要是是基于NOx的3种生成机理,采用降低燃烧区氧量、温
度以及反应时间来降低氮氧化物浓度,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降低NOx的生成量,锅
炉效率的降低。
单一的低氮燃烧技术并不能满足目前NOx的排放控制要求,需要
结合SCR以及SNCR技术进行NOx协同控制。
目前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很多,不
同的企业对于不同的低氮燃烧技术NOx减排效果程度不尽相同,并没有找到一个
环保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在今后低氮燃烧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研
究的重点放在锅炉燃烧和氮氧化物减排的平衡点寻找方面,最大限度的挖掘低氮
燃烧技术的NOx减排效果,降低还原剂的使用量以及使用还原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朝霞.氧化铜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2]张翱.电站锅炉煤粉燃烧器降低NOx排放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全面实施燃气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EB/OL].(2015-12-11)[2019-8-21].
[4]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EB/OL].(2019-6-14)[2019-8-21].
[5]陆泓羽.煤粉微富氧燃烧及污染生成特性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