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电子商务本科1班朱文 07号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遇到的问题:
1、人才资源的流失,中国高等教育在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一批人才的流失,在人才资源方面对我国的贸易发展方面不利。
2、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我国之所以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依靠的不是自身技术,而是本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成本。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贸易就是以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贸易顺差,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永远跟着别人的后边走,被别人牵着走。
3、贸易发展中国情和体制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国有性质企业对国家的依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缺乏。
二、解决对策:
1、全方位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开放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因此,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是我国创建良好的外部贸易环境,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
我国要借助WTO的有利框架,树立“共赢”的理念,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体制构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大力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我国应加快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实施,为我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
2、推行创新战略。
为推动我国创新战略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完善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增加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的科技投入。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
扩大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机制,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技术进出口政策等。
第二,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
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法律、政策环境。
开放企业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
第三,推动知识产权战略。
要普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建设应用服务系统和专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解决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
第四,健全鼓励创新的人才激励政策。
积极鼓
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种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科研成果作为资本入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政策, 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办科技企业。
第五,营造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全社会提倡和鼓励创新思维、弘扬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允许和宽容失败,坚决反对和抵制学术弄虚作假、压制学术民主等不良行为,推动国家形成学术氛围浓郁,有高效率的创新机制的宽松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3、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我国要改变现阶段对外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的现状,实现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全方面发展的局面转变,首先要根据WTO规则,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立法。
第一,建立一部调整我国整个服务贸易领域的基本法律。
为整个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基础。
第二,一些重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法律,例如《电信法》《旅游法》等,以填补在一些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立法方面的空白。
总之,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以利于规范服务贸易管理,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
第二,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积极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航运等服务贸易出口。
同时以服务业开放为契机,以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推动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高级化。
第三,加快高等教育改革,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加大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推行跨国公司战略。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开发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是鼓励本国企业进行跨国生产经营。
现在已经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主体,因此尽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显得非常重要。
当今世界外贸企业集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欧美的跨国公司,另一种是日本的综合商社。
前者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体,兼有投资、贸易的跨国经营集团,后者是以贸易为主体,集贸易、金融、信息、综合化功能为一体的跨国经济实体。
政府应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自然资源,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并且国家应给予这些企业在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支持,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培育我国的生产型、综合型跨国公司。
总之,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使我国企业更多地走进世界跨国经营的行列,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