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重庆谈判教案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教学难点:重庆谈判的背景
个案设计
教学流程
引入:
通过学生讲“鸿门宴”历史典故,引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较量中,蒋介石也设了一场“鸿门宴”,那么他邀请的是谁,他这么做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解开这个谜题。
导入新课:
一、重庆谈判
1、背景:蒋介石 “假和平、真备战”策略
师:简析国共两党兵力、装备、士气对比
2、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陕北
彭德怀 蘑菇战术
生:找一找 国民党的两个“拳头”
想一想 毛泽东采取怎样的应对
师: 转战陕北
“李德胜”的故事
生:想一想 怎样粉碎敌人的进攻
三、战略反攻
1、标志:1947、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师: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
生:讲一讲 经过
2、配合:陈赓兵团和陈粟大军的进攻
师:指导学生观察反攻地图
生:想一想 大别山的战略优势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和全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国民党为确立和维持独裁统治,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并最终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仅用一年的时间,便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开始了向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战略反攻作战。
弘毅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教案
主备:审核:备课日期:11月28日
课题:第19课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和对中共的热爱之情。
师:分析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渴望、美蒋勾结
生:想一想 既然内战方针已定,蒋介石为什么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
2、概况:1945、8 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
目的:争取和平、揭蒋阴谋
生:回忆 周恩来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师:组织小组活动 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
生:思考、分组讨论
师:点评学生回答、总结
利用诗句强掉毛泽东的弥天大勇
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生: 想一想 内容是什么
师:简介毛在重庆的努力
国共双方争论的焦点
4、意义:表明诚意、扩大影响
使蒋陷于被动
生:找一找 理解意义
二、解放战争的爆发
过渡:重庆谈判只是蒋放的和平烟雾弹,其内战方针没有改变。它是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之间的过渡。
1、内战开始标志:1946、6 Biblioteka 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板书设计:
一、重庆谈判
1、背景2、概况
3、结果 4、意义
二、解放战争的爆发
1、标志2、重点进攻
三、战略反攻
1、标志2、配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