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题精选_甘肃省民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调研试卷_精校完美版

试题精选_甘肃省民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调研试卷_精校完美版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

《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

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

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

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

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

“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

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

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

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

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民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屈突通,雍州长安人。

(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马二万余匹。

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

”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

感卿此意,良用恻然。

今从所请,以旌谏诤。

”悉达等竟以减死论。

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

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

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

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

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

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上郡。

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

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幸江都,令通镇长安。

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

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

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

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

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

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

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

”高祖曰:“隋室忠臣也。

”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

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

”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

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

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

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

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竟:竟然B.遂进.兵南寇进:进犯C.既而义师济.河济:渡过D.每自摩.其颈摩:抚摸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命释之.,授兵部尚书B.为.之奈何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C.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每自摩其.颈曰D.以.其无礼于晋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6.下列对内容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

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罪责。

B.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表现出怯意,后来才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C.屈突通听说洛阳被义兵占领,于是率军去救,被降将桑显和及刘文静副将窦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长安,太祖以其忠贞,仍授其兵权。

D.突通不爱财货,为高祖称赞,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一职,镇守洛阳。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第一个3分,后两个各4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9分:第一问4分,第二问5分)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均不得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5)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6),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7)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9)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3分)。

传奇侯发山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

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

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

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

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

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

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

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

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

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

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

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条红围巾好不好?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