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通过复习式的教学,回顾和加深理解天气学基本原理,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主要特点,熟知影响我国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了解我国典型的天气过程。
二、课时安排共28学时,24学时授课,4学时考核。
三、先修课程气象学;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过程;动力气象;天气分析。
四、基本要求1.掌握大气环流、尤其是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基本特征;2.掌握影响我国的西风带天气系统及其特征、演变;3.掌握影响我国的热带、副热带地区天气系统及其特征、演变;4.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过程特征与演变;5.了解季风概念和东亚夏季风的特点、成因和天气特点。
五、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第一章大气环流 3学时培训内容: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对流层大气高低中层主要天气系统特征;高空急流。
培训要求: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和科学假设;了解极地环流的状况,理解极涡与我国寒潮的关系;掌握冬/夏季全球平均纬向风分量和经向风分量分布;掌握大气活动中心的概念;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各个层次大气环流的状况;掌握高空急流的概念,理解各高空急流形成原理,理解高空急流对降水的影响。
第二章锋面 3学时培训内容:气团和锋面;锋生;我国主要的锋生带。
培训要求:理解气团的概念和气团的分类;掌握锋面、锋区和锋线的概念,掌握锋面的热力分类,掌握锋面附近气压场、温度场和风场的特征;了解各类锋面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特别是降水的特征;掌握锋生的概念,理解锋生公式的意义;了解气团、锋、锋面气旋、急流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我国主要锋生带。
第三章西风带扰动 3学时培训内容: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天气特征;长波、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
培训要求:理解温带气旋和温带反气旋的概念以及分类方法;理解温带气旋/反气旋生成的动力、热力因子,理解温带气旋/反气旋三维结构,理解温带气旋/反气旋发展的过程特征,了解影响我国锋面气旋的移动路径;理解长波概念及其变化特征,理解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概念,理解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建立过程的环流特征。
第四章寒潮天气 2学时培训内容:寒潮及强度划分;冷空气源地和南下路径;寒潮爆发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国主要寒潮天气系统。
培训要求:理解寒潮的概念,了解强度划分和天气特点;了解寒潮爆发路径,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寒潮爆发条件和天气过程;掌握寒潮天气系统演变特征,理解知寒潮爆发关键区的作用。
第五章降水天气 4学时培训内容:降水的基本原理和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水汽方程和降水率;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中国主要几种降水天气过程;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及其在降水中的作用;中国典型暴雨过程。
培训要求:理解降水形成条件;掌握大范围降水的高低空环流特征;理解暴雨的形成、加强的条件;理解低空急流、切变线、西南涡等系统对暴雨所起的作用;理解中国的主要暴雨类型及其各个类型的特征。
第六章对流性天气 3学时培训内容:一般雷暴与强风暴的结构;雷暴天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基本特征。
培训要求:掌握中尺度概念,了解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和分类;理解风暴单体生命史特征,理解有利于对流性天气形成、风暴发展的环境条件;理解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概念,了解其特征;了解超级单体风暴的动力学特征;理解一般对流系统和强对流系统产生条件、结构和出现天气现象的差异;理解持续性暴雨同强对流天气形成条件的差异。
第七章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天气系统 4学时培训内容:热带地区气象要素水平分布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和台风;赤道辐合带;南亚高压;东风波。
培训要求:掌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的天气影响;了解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别;掌握热带辐合带、东风波的概念;掌握热带气旋的分类标准;掌握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了解台风发生发展机制;熟悉我国境内台风活动规律和移动路径;了解各类台风路径形势特点。
第八章东亚季风 2学时培训内容:东亚季风环流及其特点;东亚夏季风的成因和天气特点。
培训要求:了解季风的概念,了解其形成机制,了解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差异,了解东亚夏季风的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两个分量的特性,掌握东亚夏季风的主要组成成员。
六、考核方式随堂提问;闭卷笔试。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参考书:1.伍荣生等,《现代天气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元箴,《天气学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3.钱维宏,《天气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陶诗言,“临近预报和超短时预报方法”,《天气学的新进展》,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
天气分析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对和其它图表的手工绘制,熟悉、掌握短期、短时天气预报业务中常用地面、高空天气图的分析方法,理解辅助天气图表的分析与应用,掌握强对流天气的潜势分析,学会准确地分析环流形势、天气影响系统和和天气过程;理解天气现象发生的原因,巩固和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以及在天气分析中应用。
二、课时安排共100学时,36学时授课,56学时实习,8学时考核。
三、先修课程气象学;动力气象;大气探测。
四、基本要求1.熟悉各种基本天气图表和天气符号;2.掌握高空、地面及辅助图表的分析原则和方法3.掌握锋面分析的方法4.掌握强对流分析方法五、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8学时培训内容:天气图底图;地面天气图分析;高空天气图分析;气压系统结构的综合分析。
培训要求:熟悉天气图底的投影及比例尺,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掌握地面天气图的填写格式;掌握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项目及技术规定,掌握地面高/低压中心的定位分析;掌握等压面图的概念,等压面图的填写格式;掌握等压面图的分析分析项目和技术规定,掌握槽、切变线、高空急流的分析,掌握短波、长波系统的识别;理解气压系统的空间配置,包括气压系统的静力结构和动力结构。
第二章辅助天气图分析 8学时培训内容:剖面图分析;温熵图(TLOGP)分析;单站高空风图分析.培训要求:掌握空间垂直、时间垂直剖面图的主要分析内容(温度、温度露点差、假相当位温、风等);掌握温熵图、单站高空风图的分析项目,理解不同类型云及不稳定层结的分析,理解逆温层的分析,理解对流层顶的定位分析;第三章锋面分析 8学时培训内容:锋的类型;各类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分布、云系和天气;锋生(增强)和锋消(亡);我国锋面活动的特点;锋面分析的基本原则;我国有特色的锋面及其分析;地形对锋面和温压风场的影响。
培训要求:理解锋附近气象要素分布特点及其所对应的天气;掌握锋面分析的原则、方法及确定锋面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我国锋面活动的特点;了解我国有特色的锋面及其分析。
第四章中尺度分析 8学时培训内容:强对流分析方法;培训要求:掌握强对流分析的基本规范、原则和方法;理解分析内容的气象原理。
第五章低纬热带地区天气分析 2学时培训内容:热带天气分析方法的特点;热带天气分析的资料;热带天气分析的业务和方法;热带天气分析;流线和等风速线的分析。
培训要求:了解热带天气资料的来源、鉴定和基本资料的代表性;了解热带天气分析业务和方法;掌握流场的基本形式,了解流线分析方法;掌握等风速线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第六章高原地区天气分析 2学时培训内容:高原地区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高原地区高空天气图的分析;青藏高原上的锋面。
培训要求:掌握高原上地面和高空图的分析;掌握高原上的冷锋、暖锋、高原东侧准静止锋的分析。
第七章天气分析实习 56学时实习内容:天气图、辅助天气图基础分析;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台风天气过程分析;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华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江淮梅雨天气过程分析;东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中尺度分析。
实习要求:准确分析各类种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理解和掌握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其成因。
六、考核方式手工分析天气图;分析TLOGP图;中尺度分析。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熊秋芬等编著,《天气分析和锋面分析讲义》,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2009;2.熊秋芬等编著,《强天气预报员培训手册》,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2010;3.章丽娜编著,《大气不稳定与对流》,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2010。
参考书:寿绍文编著,《天气学分析》,气象出版社,2006。
天气预报工作平台(MICAPS3)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学习MICAPS3系统的特点、功能、操作等,使学员充分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MICAPS3系统。
二、课时安排共36学时,24学时授课,12学时实习(随堂)。
三、先修课程气象学;天气学原理;天气分析;windows操作系统。
四、基本要求1.理解micaps3系统的各项主要功能;2.掌握micaps3系统的使用。
五、培训内容与培训要求第一章 MICAPS3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安装 4学时培训内容:MICAPS3系统的数据结构;MICAPS3系统的结构与特点;MICAPS3系统安装;MICAPS V3.0系统的综合图安装步骤;MICAPS3系统的目录结构。
培训要求:掌握中短期预报所用的主要数据;了解micaps3系统结构;掌握micaps3系统安装;了解micaps3系统的目录。
第二章 MICAPS3系统主窗口与系统配置 2学时培训内容:主窗口部件及功能简介;菜单及功能简介;工具栏及功能简介;系统配置;格点资料等值线显示配置;地面综合观测填图显示配置;离散点资料显示配置。
培训要求:了解micaps3主窗口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了解有关micaps3系统的基本设置方法。
第三章资料检索 3学时培训内容:文件名检索;综合图检索;菜单检索;参数检索;翻页检索;动画;Internet和FTP服务器资料检索。
培训要求:了解Internet和FTP服务器资料检索;掌握其余的检索方法,了解检索设置。
第四章图形显示设置 6学时培训内容:图层属性与设置;地面观测资料的显示与设置;高空观测填图的显示与设置;TLOGP图的显示与设置;探空资料的空间、时间剖面图显示与设置;卫星资料的显示与设置;雷达资料的显示与设置;数值预报产品的显示与设置;其它数据的显示与设置;基础地理信息显示与设置。
培训要求:掌握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填图、TLOGP图、探空资料的空间、时间剖面图、卫星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的显示与设置;了解其它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的显示与设置。
第五章底图操作与图层编辑 4学时培训内容:显示设置窗口的操作;底图的缩放、漫游、还原、定位等操作;等值线的编辑修改工具及操作;天气系统、天气符号、天气区的分析工具及操作;城市预报的编辑修改工具与操作;编辑结果的保存。
培训要求:掌握底图的操作;了解精细化预报编辑功能;掌握其它编辑功能;掌握编辑结果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