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麻醉 案例分析 课件】胸外科手术的麻醉 4.25
【麻醉 案例分析 课件】胸外科手术的麻醉 4.25
及目前维持状态以外,还需了解呼吸和循环功 能状态,及其代偿能力。
27
(一)术前准备与术后并发症的估计
2、开胸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明 显增加,其原因:
(1)术前吸烟; (2)术前即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 (3)术中对健侧肺的损伤; (4)开胸术后伤口疼痛,病人不敢咳痰致肺不张、分 泌物滞留。
22
病例4
带管送入外科ICU后,给予甲泼尼龙500mg冲 击治疗两次,术后2天脱离呼吸机,3天后返回 病房,术后16天出院、。
23
问题
1、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重症肌无力手术中应如何使用肌松药? 3、TOF监测已恢复至100%,为何患者呼吸功
能恢复仍较差? 4、重症肌无力围术期镇痛方案如何设计?
术后患者胸段硬膜外镇痛,患者镇静且无疼痛 不适
14
病例3
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氧合下降至 89%,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可问及湿罗音。血 气分析提示pH7.395,氧分压47mmHg,予翻 身拍背、高流量吸氧等处理后效果不明显。
15
病例3
患者出现意识淡漠,氧合继续下降,予紧急气 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氧饱和度逐渐上 升至92%。
1、如何预测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 2、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如何处理?
12
病例3
患者,男性,6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入院, 考虑食管恶性肿瘤。 既往史无殊。 拟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13
病例3
常规麻醉诱导、维持,手术开始后15分钟改单 肺通气,术中平稳,术后肌力恢复后拔出气管 导管。
18
病例4
CT提示前纵膈2cm×3cm大小占位,考虑胸腺 瘤
拟行胸腺瘤切除术
19
病例4
入院后4天于全身麻醉下行正中切口胸腺瘤切除 术,无麻醉前用药。
全麻诱导次序为地塞米松10mg,阿托品0.5mg, 芬太尼0.2mg,丙泊酚140mg,维库溴铵8mg。
20
病例4
锯胸骨时追加芬太尼0.3mg,术中未在追加肌 松药,手术顺利,耗时103分钟。
24
胸外科手术的麻醉
一、术前准备及对病情的估计 二、麻醉处理及术中监测 三、单肺通气 四、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处理
25
一、术前准备及对病情的估计
(一)术前准备与术后并发症的估计 (二)实验室检查与术后评估
26
(一)术前准备与术后并发症的估计
1、病史、体格检查: 除了解病人以前所患疾病、药物治疗情况
3
病例1
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硬膜外间断追加 0.25%布比卡因3-5ml。
手术开始15分钟改单肺通气,给予纯氧,潮气 量8ml/kg,呼吸频率10次/分,气道压力维持 在30以下,术中平稳,术毕肌力恢复后拔出气 管导管。
4
病例1
气管导管拔出后不久出现氧合下降,给予吸痰、 拍背、吸氧等治疗后略有好转,送至外科ICU 继续观察治疗。
1、拟行较大的胸科手术者,或 (及)估计病情较重者,术前需行肺 通气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当 FEV1.0/FVC<70%,PaCO2> 6kPa(45mmHg),表明病人有轻度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提示术后早期 (2-3天)可能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30பைடு நூலகம்
(二)实验室检查与术后评估
2、拟行全肺切除术者,如以下任 一项异常则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明显 增加:
胸片提示两肺弥漫性模糊影,密度不均,边界 不清,左侧横膈模糊,右侧膈面清晰。
16
问题
1、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2、围术期如何预防出现上述问题?
17
病例4
患者,男,38岁,身高1.72米,体重70kg。
因夜间咀嚼无力,夜间憋气2月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前于外院诊断重症肌无力,给予溴比 斯的明等药物治疗,药量逐渐加重才能维持疗 效。
9
病例2
手术开始15分钟改单肺通气,20分钟后开始出 现氧合进行性下降,查血气分析提示pH7.33、 氧分压50mmHg、二氧化碳分压47.3mmHg。
10
病例2
调整FiO2至100%,通气侧肺加呼气末正压通 气后仍不能改善,改用双肺通气后氧合逐渐上 升至98%。手术结束后顺利拔管。
11
问题
28
(一)术前准备与术后并发症的估计
3、术前准备:
(1)停止吸烟2-3周。 (2)肺内原发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如肺内分泌物的
引流及控制感染)。 (3)COPD患者: ①控制肺内感染; ②控制支气管痉挛:以氨茶碱及茶碱(theophylline)治 疗; ③加强咳痰的训练。
29
(二)实验室检查与术后评估
7
病例2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伴低热1月余入 院。
CT示左下肺空泡结节影,考虑肺癌。 拟行 左下肺楔形切除术。
8
病例2
全麻诱导次序为地塞米松10mg,芬太尼0.2mg, 丙泊酚3ug/ml靶控输注,罗库溴铵40mg诱导, 顺利插入37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
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硬膜外间断追加0.5% 罗哌卡因3-5ml。
术后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拮抗肌松, 术后30分钟患者清醒,握手有力。
21
病例4
带气管插管吸氧,查血气分析示氧分压 294mmHg,二氧化碳分压47mmHg,拔管。
拔管后20分钟患者氧合进行性下降,自述呼吸 困难,面罩辅助通气无法改善,TOF检查示 TOF值为100%,再次插管。
(1)吸空气时PaCO2>6kPa(45mmHg); (2)FEV1.0/FVC<50%或FEV1.0<2L; (3)MMV(最大通气量)/预计值<50%。
5
病例1
入外科ICU后给予面罩吸氧8L/min,氧合维持 在90%左右,摄胸片示两肺渗出影。
给予雾化吸入,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数日后患者 氧合逐渐恢复至95%以上,胸片提示两肺渗出 较前好转。后患者顺利转出外科ICU。
6
问题
1、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2、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围术期出现急性肺损伤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4、如何制定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
病例讨论
1
病例1
患者,男性,62岁,既往体检。 因“咳嗽咳痰伴胸闷2月余”入院。 拟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2
病例1
麻醉前未使用术前用药,麻醉方法采用全麻加 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
全麻诱导次序为地塞米松10mg,芬太尼0.2mg, 丙泊酚3ug/ml靶控输注,罗库溴铵40mg诱导, 顺利插入37号左侧双腔气管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