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口腔黏膜: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口腔黏膜: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4.中医中药治疗 (1)阴虚有热型---养阴清热 佐祛风利湿
主证: 干(口眼尿大便)、手足心热、月经提前、 量多或头昏,睡眠不安,甚则腰酸、腿软
口内: 局部充血、糜烂 舌质红苔少,脉数 成药: 二冬膏、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二至丸 (2)脾虚夹湿型---清热利湿 佐祛风解毒 主证:纳差,大便稀,睡眠不安、白带或赤带 口内:糜烂,充血。舌苔白厚或厚腻,脉象涩 成药:防风通圣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 (3)血瘀型---理气活血祛瘀 主证:痛经、闭经、便干、口燥、面黯、腹胀 口内:粗糙麻木感,充血或糜烂、刺痛 舌紫 成药:大黄蜇虫丸、女金丹、散结灵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5.苔藓样反应
(1)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
开博通、奎尼丁等药后
(2)银汞合金充填物
当去除原因后,苔藓样病变就减轻或消失
6.多形性红斑 有发热等急性过程唇红 厚血痂
7.迷脂症
属皮脂腺异位、错生
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
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斑病 盘状红斑狼疮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LP)
扁平苔藓: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 皮肤一粘膜角化异常性疾病
皮肤及粘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 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约为0.51%
(oral leukoplakia)
定义: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
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
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分为
临时性诊断 发现白色的粘膜斑块,
又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即可下
肯定性诊断:如果去除某些局部因素后,
经1-3个月的观察损害仍持续存在
确诊:
组织学诊断
[病因] 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软腭灰白色网纹
2.皮肤病损 多角形扁平丘疹 (呈紫红或暗红色)
或浅白网纹
左右对称 痒 色素沉着或减少(彩图2
3.指甲病损 甲板萎缩变薄或增厚(拇指)
[病理] 1 上皮不全角化 2 基底层液化变性 3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上皮基底膜区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主要为IgM
[诊断] 中年女性多见,对称 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线条 构成网、环、树枝、斑块状病损 病变区域与正常粘膜之间无清晰的界限 或有充血、糜烂,甚或溃疡 必要时可活检确诊
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功能紊乱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锌、碘、镁等微量元素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
属角化异常病损 多种形状、多样病损
病损区粘膜
可正常或充血、糜烂、溃疡、萎缩和水疱 等
任何部位(以颊部最多)
左右对称
无症状 刺激灼痛 粘膜粗糙 木涩感
(1)分型: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诊断] 1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斑片
2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或相对应的区域发现 不良修复体、残根、残冠、锐边等
3 通常去除刺激1-2周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 范围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4 对可疑者进行组织活检,可确诊
[治疗]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观察; 角化严重者可局部使用维A酸制剂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8)萎缩型:多见于舌背,淡蓝色的白色斑块,微凹 舌乳头萎缩致病损表面光滑
(2)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可留有色素沉着
舌部: 萎缩型、糜烂、灰白透蓝的丘疹(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腭部: 少见,硬腭龈缘附近 中萎红 边白隆
1) 网状型:见于双颊、前庭沟、咽旁等部位(图21) 2)环状型:见于唇红、双颊、舌缘、舌腹等部位 3)条纹型:见于前庭沟、附着龈、口底、舌腹部、颊 4)斑块型:较硬且隆起,多发生在舌背 5)丘疹型:针头大小丘疹 6)水疱型:基底层细胞严重液化变性
可发生在颊、唇、前庭沟及翼颌韧带处 7)糜烂型:充血基础上发生糜烂,围有白色花纹
1. 吸烟等理化刺激 (饮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
2. 念珠菌感染
“白念白斑” 易恶变
3. 全身因素 微量元素、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锰、锶和钙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
上皮代谢与维生素关系密切,
维生素A缺乏 可引起粘膜上皮过度角化
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
光滑 柔软
[治疗]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消化道情况、高粘血症等 2.局部治疗
(1)洁治术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全效好 3.全身治疗 (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重:
对急性大面积或多灶糜烂型扁平苔藓 用小剂量、短疗程方案,泼尼松15-30mg/d 1-3w (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抗炎作用,抑制体液免疫 (3)氯喹: 125mg, bid 注意血象变化 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聚肌胞、多抗甲素等 。 (4)抗真菌药物:对迁延不愈OLP
【病因】病因不明,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1.精神因素
有精神创伤史,
心理治疗病情多可缓解,甚痊愈
2.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
3.免疫因素
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可能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
4.感染因素
病毒、幽门螺杆菌、丙型肝炎
5.微循环障碍、高粘血症因素
6.遗传因素
不明
7.其他
【鉴别诊断】 l.盘状红斑狼疮 见第五节 2.白斑 白色斑块 粗糙稍硬 时有沟纹或沟裂
舌背部OLP 灰白而透蓝色 乳头萎缩 局部柔软
3.口腔红斑 红白间杂,红斑基础上散白色斑点 病理确诊:红斑上皮萎缩,角化层消失 常有上皮异常增生或已是原位癌 对舌腹、舌缘、口底、口角区粘膜上的病损应警惕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
又称:良性角化病、前白斑 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成的 口腔粘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
[病因]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在1-2周内变薄,并渐消
[临床表现] 任何部位,以颊、唇、舌部多见 灰白色、浅白或乳白色 边界不清 斑块或斑片 表面滑、基底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