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学院工程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三班
设计者秦湖
指导老师陈世斌
2014年1月15日
目录
一、题目说明∙∙∙∙∙∙∙∙∙∙∙∙∙∙∙∙∙∙∙∙∙∙∙∙∙∙∙∙∙∙∙∙∙∙∙∙∙∙∙∙∙∙∙∙∙∙∙∙∙∙∙ 2
1、题目要求∙∙∙∙∙∙∙∙∙∙∙∙∙∙∙∙∙∙∙∙∙∙∙∙∙∙∙∙∙∙∙∙∙∙∙∙∙∙∙∙∙∙∙∙∙ 3
2、原理图∙∙∙∙∙∙∙∙∙∙∙∙∙∙∙∙∙∙∙∙∙∙∙∙∙∙∙∙∙∙∙∙∙∙∙∙∙∙∙∙∙∙∙∙∙ 3
3、原始数据∙∙∙∙∙∙∙∙∙∙∙∙∙∙∙∙∙∙∙∙∙∙∙∙∙∙∙∙∙∙∙∙∙∙∙∙∙∙∙∙∙∙∙∙∙ 3
二、结构分析∙∙∙∙∙∙∙∙∙∙∙∙∙∙∙∙∙∙∙∙∙∙∙∙∙∙∙∙∙∙∙∙∙∙∙∙∙∙∙∙∙∙∙∙∙∙∙∙∙∙∙ 4
三、运动分析∙∙∙∙∙∙∙∙∙∙∙∙∙∙∙∙∙∙∙∙∙∙∙∙∙∙∙∙∙∙∙∙∙∙∙∙∙∙∙∙∙∙∙∙∙∙∙∙∙ 5
1、D点运动分析∙∙∙∙∙∙∙∙∙∙∙∙∙∙∙∙∙∙∙∙∙∙∙∙∙∙∙∙∙∙∙∙∙∙ 8
2、构件3运动分析∙∙∙∙∙∙∙∙∙∙∙∙∙∙∙∙∙∙∙∙∙∙∙∙∙∙∙∙∙∙∙∙∙∙9
3、构件4运动分析∙∙∙∙∙∙∙∙∙∙∙∙∙∙∙∙∙∙∙∙∙∙∙∙∙∙∙∙∙∙∙∙∙∙9
4、点S4运动分析∙∙∙∙∙∙∙∙∙∙∙∙∙∙∙∙∙∙∙∙∙∙∙∙∙∙∙∙∙∙∙∙∙∙10
四、结论∙∙∙∙∙∙∙∙∙∙∙∙∙∙∙∙∙∙∙∙∙∙∙∙∙∙∙∙∙∙∙∙∙∙∙∙∙∙∙∙∙∙∙∙∙∙∙∙∙∙∙∙∙10
五、心得体会∙∙∙∙∙∙∙∙∙∙∙∙∙∙∙∙∙∙∙∙∙∙∙∙∙∙∙∙∙∙∙∙∙∙∙∙∙∙∙∙∙∙∙∙∙∙∙∙∙∙∙∙∙10
六、参考文献∙∙∙∙∙∙∙∙∙∙∙∙∙∙∙∙∙∙∙∙∙∙∙∙∙∙∙∙∙∙∙∙∙∙∙∙∙∙∙∙∙∙∙∙∙∙∙∙∙∙∙∙∙11
一、题目说明
1、题目要求
此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连杆机构综合,通过对其分析,选择合适的机构的尺寸大小,并进行下列操作:
⑴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⑵绘制滑块D的运动线图(即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⑶绘制构件3和4的运动线图(即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线图);
⑷绘制S4点的运动轨迹。
2、原理图
3、原始数据
二、结构分析
该运动机构为六杆机构,其中0为机架,活动构件为:1、2、3、4、5。
即活动构件数n=5。
A、B、C、D、E五处共有7个运动服,并均为低副。
其中,转动副有5处,分为:移动铰链类有C、B、D 3处,以及固定铰链类有A、E 2处;移动副有2处,分为连接两活动构件的B处移动副1个以及连接机架的D处移动副1个。
机构自由度F=3n-2P l=3X5-2X7=1。
拆分基本杆组:
原动件:杆件1(如下图所示)
功能是为整个机构提供动力。
Ⅱ级杆组Ⅰ:由杆件3和滑块2组成,为RPR杆组。
(如下图所示)
功能是将原动件的转动转化为杆件的来回摇动。
Ⅱ级杆组Ⅱ:由杆件4与滑块5组成,为RRP杆组。
(如下图所示)
功能是将杆件3的来回摇动转变为滑块的来回滑动。
三、运动分析
使用平面II级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软件,按照下图(局部)进行操作。
各点运动参数(局部)
长度变化参数(局部)
各构件角运动参数(局部)
1、 D点的运动分析
滑块D的运动线图(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构件3和4的运动分析。
(1)构件3的运动线图(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2)构件4的运动线图(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3、点S4的运动分析
点S4的运动轨迹
四、结论
根据计算结果以及线图可得:在原动件1绕固定铰链A 做定轴转动的驱动力下,滑块D在水平面上做直线往复运动。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对六杆机构运动的分析,我们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对连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们学到了实践性的东西.
通过平面II级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软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平面六杆机构中的各个点的运动曲线规律,可以
通过该软件直观清晰的看出各个点的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各个构件的角速度变化情况.通过这次的六杆机构运动的分析,我们熟练的掌握了平面II级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软件.
通过此次的六杆机构运动的分析,也使我们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将每个人的想法聚集到一起才能做出更好的结果.
最后,通过这一次的六杆机构运动分析,我们找到了很多在学习机械原理中的不足之处,我们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行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查缺补漏,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
六、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教程,张伟社主编。
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8。
2.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
第7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