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门诊楼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了解门诊部的功能组成、
人流流线以及内在各种人群的感受,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门诊楼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感知、流线组织、构思创意思。
在自己即将开始的医院门诊楼设计中利用
其好的方面,避免其出现的问题,将自己的设计落到实处。
调研时间:2015年5月6日
调研地点: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调研方法:拍照记录,切身体会功能、空间概念并根据布局大致画出门诊楼的平面图和分析图。
医院简介:医院地处吉安市井冈山大道106号,全院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医疗用房8.6万平方米。
医院编制床位535张,年门诊量3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2万人次。
全院设有18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7个职能科室。
病房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实行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系统。
全院在职职工88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125人,中级职称274人,临床科室医师大学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6%,
硕士研究生19人。
医疗仪
器设备齐全,拥有核磁共
振、直线加速器、16排螺
旋CT、大C臂等先进仪器
设备50余台(套)。
并建立
了计算机管理系统(HIS),开通了门诊医生工作站、病房护士工作站等系统。
为了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医院先后投资近8000余万元,兴建了干部病房、内科大楼、影像大楼、门诊大楼、十六层住院大楼和市急救中心。
现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
调研发现:
本次调研侧重的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资料收集:
1、门诊楼总体平面功能组合分析,了解门诊楼建筑的功能关系、流线组织。
2、门诊楼内行政办公、服务空间与主题功能空间的布局。
3、门诊楼外部空间设计,整体建筑与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互动关系,内外空间的界定方式以及门诊楼在整个医院建筑群中布局的相对位置。
并绘制总平面图。
调研发现:门诊大楼是吉安市中心医院的中心,其他各功能用房围绕门诊大楼布置。
医院的主入口在门诊大楼的南面,北面是住院部,东西方向分别是影像楼和急诊大楼的。
门诊大楼共有5个安全出口,东西面各一个,北面3个。
其总平面布置如下:
门诊大楼平面为庭院式布局,各
功能用房围绕中庭布置,采光通风良
好。
但是急诊科和门诊部分开设置由
外廊连通,急诊科设备齐全,人流和
车流路线与门诊部分开,便于救护车
的进出,主要药房和门诊合用距离较
远。
建筑共6层,层高3.3米。
一层
主要是就医人员括号、收费、体检的
各种房间,以及各类药室。
二层主要
是内科,外科、小儿科、肛肠科、化
验室,手术室等。
三层主要是口腔科,
妇产科、针灸骨科、中医科等。
四层
主要是功能检查科、疼痛科、心理动
咨询等。
五层主要是皮肤科、整形外
科肝脏门诊等。
六层主要是图书室、
职工活动室等。
从室内通高中庭的底
部往上看就可以到看到各科室的位置以及所在楼层,十分的方便。
中庭顶部的设计为建筑带来了丰富的光影效果。
建筑的横向柱距为6.6米,共有四个疏散楼梯,分别位于建筑的四个角上。
楼梯梯段宽1.5米,平台宽1.5。
室内靠近右侧主楼梯处有两部电梯直通6楼,电梯进深2.4米,宽1.5米。
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各层走道宽3.5
米,每个诊室外都有座位供病人候诊。
妇产科、手术室之类的用房考虑到患者隐私的保护,设有隐蔽措施或布置在较隐蔽的地方。
建筑立面采用形体穿插组合,立面较为丰富。
建筑设有地下停车场,不过停车位明显不够,部分车辆不得停在地面上,给地面交通带来了不便。
调研总结:
优点:1.主入口立面利用形体的穿插组合、立面较为丰富。
2.通过宽敞、明亮的中庭,合理组织人流。
3.各楼层主要楼梯口出设有导医和科室标识。
4.该医院开通网上咨询、资料的方式,方便病人就诊。
缺点:1.急诊科和门诊部距离较远,不利于资源共享。
2.门诊主入口处设有临时停车位,人车混行。
3.主楼梯是一个旋转楼梯,不便于使用,且占地面积较大。
通过此次调研,对医院建筑已有大致的认识,并对医院的功能和存在状态上有了大概了解,在建筑创作中会结合所见所思进行深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