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3、了解媒介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全媒体的知识;
4、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
(二)能力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1、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熟悉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技术,熟悉新媒体传播业务,在此基础上具备全媒体内容的生产、发布能力;
2、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现能力、声画组合等方面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4、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2、学习和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新闻学、传播学
(二)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采访、新闻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新闻影像采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融合报道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一)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二)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毕业总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关课程及环节,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为160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程41学分,通识选修课程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3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8学分,毕业实习5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创新学分2学分,劳动1学分。
(二)毕业条件: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不违反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七、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广播电视学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二)每学期周课时表
备注:分段课程周课时取各课程周学时的平均数。
(三)各类课程设置情况
1、通识必修课(必修,41学分,占总学分25.6%)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2、通识选修课(选修,8学分,占总学分的5%)
在2-5学期开设,学生应修满8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查。
具体安排见学校通识选修课改革方案。
3、专业基础课(必修,32学分,占总学分20%)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4、专业必修课(必修,35学分,占总学分21.9%)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5、专业选修课(选修,须修满28学分,占总学分17.5%)
(1)最低选修学分为28学分。
其中,专业模块选修课共两个模块,只能任选一个模块;任选课可以任选,最低修满7学分,其中第6学期修满4学分,7学期最低修满3学分。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6、备注
《军事理论与训练》由学生处牵头落实,与军事训练环节同步进行,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课表单列,不计入课内总学时;考核合格计1学分,记入总学分。
《社会实践》由团委牵头落实,在二、三年级开设,每学年16个学时,课表单列,计入课内总学时;考核合格计2学分,记入总学分。
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二级学院负责人(签字):日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较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广阔视野、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熟练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专业知识,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创意、策划与推广、经纪、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3、具有文化产业管理、营销、策划、经纪等多方面的知识;
4、了解国家的文化战略与政策及相关法规;
5、熟知国际先进文化产业的理念与运营模式;
(二)能力要求
1、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具有较高的文化调研、文化策划及营销能力;
3、具备一定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运作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2、学习和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
5、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
(二)核心课程: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大众传媒管理、影视产业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经济学、传播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经纪理论
与实务、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产业调研等
四、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一)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二)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五、毕业总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关课程及环节,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为157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程41学分,通识选修课程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3学分,专业实习8学分,毕业实习5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创新学分2学分,劳动1学分。
(二)毕业条件: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不违反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七、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二)每学期周课时表
备注:分段课程周课时取各课程周学时的平均数。
(三)各类课程设置情况
1、通识必修课(必修,41学分,占总学分26.1%)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2、通识选修课(选修,8学分,占总学分的5.1%)
在2-5学期开设,学生应修满8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查。
具体安排见学校通识选修课改革方案。
3、专业基础课(必修,26学分,16.6%)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4、专业必修课(必修,25学分,占总学分15.9%)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5、专业选修课(选修,须修满33学分,占总学分21%)
专业选修课包括模块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
专业模块选修课共2个模块,任选1个模块,23学分;专业任选课共10学分,第6学期需选够4学分,第7学期需选够6学分。
考核方式:★为考试▲为考查。
6、备注
《军事理论与训练》由学生处牵头落实,与军事训练环节同步进行,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课表单列,不计入课内总学时;考核合格计1学分,记入总学分。
《社会实践》由团委牵头落实,在二、三年级开设,每学年16个学时,课表单列,计入课内总学时;考核合格计2学分,记入总学分。
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二级学院负责人(签字):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