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说中国70年代的外交

图说中国70年代的外交

图说中国70年代的外交
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中日建交,两国关系不但发展。

中国外交事业阔步前进。

1970年的国庆节,人们发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与斯诺笑容满面地交谈。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小球推动大球转”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
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

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1972年2月21日,北京首都机场,天气依然寒冷,但周恩来总理已经等候多时。

尼克松总统还未走完空军一号舷梯的最后一个台阶,就伸出了右手,与周恩来的右手紧紧握在一起。

尼克松对周恩来说:“我是跨越了太平洋来与中国人民握手。

”这紧紧的握手,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将自己在中国的一周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寄给冀朝铸的照片。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场景,它把中方发表的同一照片中消失多年的冀朝铸“还原”纸上。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好特别的表情。

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长达一分钟之久,毛泽东举重若轻地说要和尼克松谈哲学问题,还对尼克松说,你这次来,我们共同的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太高兴。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陪同来访的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在北京参观。

1973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陪外宾去外地参观。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

他在会上发言阐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

1975年10月,朱德委员长会见来访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一行。

图为宾主合影。

前排左八为邓小平副总理,左六为乌兰夫副委员长,右五为王震副总理。

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时,与福田首相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仪式。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双方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交外交关系。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七十年代初以来,特别是随着第二十六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五大洲更多的国家与中国建交。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图为中国同巴西、奥地利和加蓬的建交公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