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的外交及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新中国的外交及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在 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 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田中角荣:不,这不可能! 华盛顿抛弃了日本,日本现 在变成了孤儿。(沮丧数秒, 稍加思索后眼神里透露出找 到希望的光芒)不行!既然 华盛顿和北京开始握手,那 我也只好和北京握手言和了。
C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改革开放后:创新时期) 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1)调整的背景(依据) ①国际形势 两极格局逐渐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 的变化: 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是主题。 ②国内形势 十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搞经济。 的变化: 2)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
1978年12月16日,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了关于建 立外交关系的 联合公报。公 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 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 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 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 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 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 系” 。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材料1
材料2
结论
材料1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 强,国际地位提高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材料2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 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第24课
外交关系的突破
第24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整体感知 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外交成就: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10.25)
当西方记者问外交 部副部长乔冠华此 时此刻有何感想时, 乔、黄二人以开怀 大笑回答了他们。 他那潇洒而豪放的 大笑,被西方媒体 描述为:“震碎了 议会大厦的玻璃!”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 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2)中美建交的经过
时 间 事 件 意义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1.4 19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即《上 海联合公报》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中 美 两 国 共 同 要 求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③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④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美 国 中 国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实现统一大业的需要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 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01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如: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1989年成 立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 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 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 域间贸易壁垒。”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 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 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1.原因
①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中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标志: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3.意义: A.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促进了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
1972.2
中美关系开始 正常化 中美关系实现 正常化
1979.1
中美签订《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2、中美建交的经过 3、意义
(1)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 (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与华建交热潮。
1971年7月9-11 日,美国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 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尼克松后来回忆说: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 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要求
材料一: 支持票50
40 30 20 10 10 24 34
47
51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年份)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 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 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探究: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 不用“加入”?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 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 献。 (2)国际法惯例规定新政权 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3)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因美国的阻挠一直被台湾 的国民党非法占据长期得不到 1945年蒋介石代表中华民国 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 力量加强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 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结论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根本原因) (2)美国霸权地位的日益动摇衰落 (3)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增强 (4)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B.推动了中日经贸正常发展,加速了中日两国经济的腾飞。
1.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
意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与亚 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 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 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
3.不利因素:
世界霸主美国长期遏制、孤立中国 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探究二
面对这样的形势,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应对?
周恩来说:‘中国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 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西太后,北洋政府袁世凯。国民 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4.外交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外交任务: 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
联合国活动大事记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 议;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 当选人权委员会成员 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 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2000年6月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意义
1)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和中国 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2)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70年代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
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70年代为什么 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 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3)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新时期外交成就:(无敌国外交)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维和部队出发赴利比里亚
中国第二批赴刚果维和部队官兵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
我国首批维和女军人
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中活动大事记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1988年
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 “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 “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1971年4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 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 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 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 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 结束了两国20年的对抗,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过 程的开始。
“承认台湾是 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 一部分”
另起炉灶 6.外交政策:
7.外交特点:
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巩固政权 一边倒 在对峙中寻求依靠
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本课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总原则:________________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外交政策:
(原则)
“另起炉灶” 1.________
“一边倒” (核心) 外交三方针: 2.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