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哲学_丹纳

艺术哲学_丹纳

艺术哲学第一篇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一章艺术品的本质一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第一步: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第二步: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

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步: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

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我们的美学是现代的,和旧美学不同的地方是从历史出发而不从主义出发,不提出一套法则叫人接受,只是证明一些规律。

所谓教训归根结蒂只有两条:第一条是劝人要有天分;这是你们父母的事,与我无关;第二条是劝人努力用功,掌握技术;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也与我无关。

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这些事实如何产生。

我想应用而已经为一切精神科学开始采用的近代方法,不过是把人类的事业,特别是艺术品,看做事实和产品,指出它们的特征,探求它们的原因。

科学抱着这样的观点,既不禁止什么,也不宽恕什么,它只是检定与说明。

二艺术家应当全神贯注的看着现实世界,才能尽量逼真的模仿,而整个艺术就在于正确与完全的模仿。

三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

四艺术应当力求形似的是对像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

我们要辨别出这个需要模仿的部分;我可以预先回答,那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依赖”。

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

五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向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像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像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

主要特征是一种属性;所有别的属性,或至少是许多别的属性,都是根据一定的关系从主要特征引伸出来的。

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而艺术所以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

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

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

特征的行动受着牵制,受着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显明的印记。

人感觉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像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显明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

结论: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

在雕塑,绘画,诗歌三种模仿的艺术中,那些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

六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总体,其中的各个部分都是由艺术家为了表现特征而改变过的;但这个总体并非在一切艺术中都需要与实物相符;只要有这个总体就行。

所以,倘若有各部分互相联系而并不模仿实物的总体,就证明有不以模仿为出发点的艺术。

事实正是如此,建筑与音乐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方面有结构的与精神的联系,比例,宾主关系,那是三种模仿艺术需要复制的;另一方面还有两种不模仿实物的艺术所运用的数学的关系。

我们先考察视觉所感受的数学关系。

——大小物体可以构成一些由数学关系把各部分连合起来的总体。

一切建筑材料的关系,也就是某些大小的关系,加以选择,配合,来表现他心目中的特征。

在肉眼看得见的大小之外,还有耳朵听得见的大小,就是说音响震动的速度。

既然这些速度也是大小,当然也能构成由数学关系联系起来的总体。

这些关系可加以组织,或者用连续的音,或者用同时发声的音,第一种关系构成旋律,第二种关系构成和声。

这便是音乐,而音乐就包括这两个主要部分。

音乐与建筑一样,也建立在艺术家能自由组织和变化的数学关系之上。

但音乐还有第二个要素构成它的特殊性和异乎寻常的力量。

除了数学性质,声音还同呼喊相似。

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

音乐家对于事物体会到某个重要的凸出的特征,例如喜悦或悲哀,温柔的爱情或激烈的愤怒,或是别的什么观念感情,他就在这些数学关系与精神关系中自由选择,自由配合,以便表达他心目中的特征。

一切艺术都可归在上面那个定义之中:不论建筑,音乐,雕塑,绘画,诗歌,作品的目的都在于表现某个主要特征,所用的方法总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总体,而部分之间的关系总是由艺术家配合或改动过的。

七认识了艺术的本质,就能了解艺术的重要。

人类开始一种高级的生活,静观默想的生活,关心人所依赖的永久与基本的原因,关心那些控制万物,连最小的地方都留有痕迹的,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征。

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科学,靠着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用正确的公式和抽像的字句表达出来;第二条路是艺术,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

艺术就有这一个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

第二章艺术品的产生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这规律建立在两种证据之上,一种以经验为证,一种以推理为证。

第一种证据在于列举足以证实规律的大量事例。

我们要分析所谓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要根据人性的一般规则,研究某种情况对群众与艺术家的影响,也就是对艺术品的影响。

由此所得的结论是两者有必然的关系,两者的符合是固定不移的;早先认为偶然的巧合其实是必然的配合。

凡是第一种证据所鉴定的,都可用第二种证据加以说明。

一气候与自然形势仿佛在各种树木中作着“选择”,只允许某一种树木生存繁殖,而多多少少排斥其余的。

自然界的气候起着清算与取消的作用,就是所谓“自然淘汰”。

各种生物的起源与结构,现在就是用这个重要的规律解释的;而且对于精神与物质,历史学与动物学植物学,才具与性格,草木与禽兽,这个规律都能适用。

二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

精神气候并不产生艺术家。

气候改变,才干的种类也随之而变;倘若气候变成相反,才干的种类也变成相反。

精神气候仿佛在各种才干中作着“选择”,只允许某几类才干发展而多多少少排斥别的。

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

企图向别方面发展的才干会发觉此路不通;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改弦易辙。

三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惯于辨别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

不但如此,艺术家原来就有夸张的本能与过度的幻想,所以他还扩大特征,推之极端。

艺术家的工作还有同时代的人协助。

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取养料;观念的成熟与成形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发展。

经过千万个无名的人暗中合作,艺术家的作品必然更美,因为除了他个人的苦功与天才之外,还包括周围的和前几代群众的苦功与天才。

艺术家从事创作必然希望受到赏识和赞美;这是他最大的雄心。

可见除了许多别的原因之外,艺术家的雄心,连同舆论的压力,都在不断的鼓励他,推动他走表现哀伤的路,把他拉回到这条路上,同时阻断他描写无忧无虑与幸福生活的路。

(以悲伤的时代精神为例)不管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

四欧洲文化的四大高峰:一个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时代;一个是封建与基督教的中古时代;一个是正规的贵族君主政体,就是十七世纪;一个是受科学支配的工业化的民主政体,就是我们现在生存的时代。

每个时期都有它特有的艺术或艺术品种,雕塑,建筑,戏剧,音乐;至少在这些高级艺术的每个部门内,每个时期有它一定的品种,成为与众不同的产物,非常丰富非常完全;而作品的一些主要特色都反映时代与民族的主要特色。

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时代。

公民很少亲自劳动,他有下人和被征服的人供养,而且总有奴隶服侍。

最穷的公民也有一个管家的奴隶。

公民没有多大生活上的需要,平时都在露天过活。

公共事务与战争便是公民的职责。

他必须懂政治,会打仗;其余的事在他眼里都无足重轻;他认为一个自由人应当把全部心思放在那两件大事上。

任何有钱而体面的人,可能一夜之间屋子被烧掉,财产被抢光,妻女卖入妓院,他和儿子变成奴隶,不是送去开矿,便是在鞭子之下推磨。

要得胜不是像现在这样把士兵训练成正确的机器,而是锻炼每个士兵的身体,使他越耐苦越好,越强壮越矫捷越好,总之要造成体格最好最持久的斗士。

希腊人这种特有的风气产生了特殊的观念。

在他们眼中,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者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

因为这缘故,他们不怕在神前和庄严的典礼中展览肉体。

这种思想产生塑像艺术,发展的经过很清楚。

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竟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

希腊雕像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这一点尤其难得。

希腊人认为肉体自有肉体的庄严,不像现代人只想把肉体隶属于头脑。

雕塑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与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加塑像的庄严;不表现面部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与反常的现像,以便显出抽像与纯粹的形体,使端庄和平的塑像在殿堂上放出静穆的光辉,不愧为人类心目中的英雄与神明。

六封建与基督教的中古时代。

四百年之后,人口寥落与意志消沉的帝国再没有足够的人力与精力抵抗蛮族。

而蛮族的洪流也就决破堤岸,滚滚而来,一批来了又是一批,前后相继,不下五百年之久。

多少人民被消灭,胜迹被摧毁,田园荒芜,城镇夷为平地,工艺,美术,科学,都被损坏,糟蹋,遗忘;到处是恐惧,愚昧,强暴。

心境:先是灰心丧气,悲观厌世,抑郁到极点。

当时有个作家说:“世界只是一个残暴与淫乱的魔窟。

”其次,除了恐怖与绝望,还有情绪的激动。

他们任情使性,忽而激烈,忽而颓丧,一切过火与感情的流露都非健康的人所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