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答题

好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答题


看作者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抗金杀敌,收复失地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此句表现了作者在人生暮年仍不忘抗 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 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 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 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 析。 2.诗歌××句(联、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作简要分析。 3.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 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把握诗歌情感的“五看”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问题 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
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 ①抒发……的思想感情 ②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表现……的情趣 ④寄托……的情怀 ⑤表达……的追求 ⑥流露……的倾向 ⑦发出……的感慨 ⑧袒露……的心迹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
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 字的词)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 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一句、一联、一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 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看内容(寻诗眼、品意象)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要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 们抓住这些关键字,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凉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 个字,并简要分析。
课堂小练:11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这首诗歌寄托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感情】(1分)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写出山泉自洁自 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的品格。【联系诗句进 行分析】(2分) 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山泉恬淡自然, 清高自守的品格,表现了诗人淡薄清高,任性自 然的情怀。【表现手法】(2分)
看注释
春日忆李白(2011江苏)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 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 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向往一种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步骤一,1分】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遥想当年赤壁之 战时的人事,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 的后两联,作者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 在烟雨中归去;【步骤二,1分】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了对自由闲适的隐逸 生活的向往。【步骤三,2分】
看标题

qióng
归( 天津/四川 )
周密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事件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时间 本诗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以客 的身份匆忙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艰辛,环境的 恶劣,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迫切思念之情。
“形象”题——答题思路
①形象:塑造了一个(怨由+怨情+身份)的形象。 ②分析:(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翻译,也就是说清楚 为什么是这样的形象。)通过对_______的描绘, 侧面烘托——景物,其他侧面
直接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 体现___________ 性格特征。 ③情感:抒发了_______的情感。
课堂小练:10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 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参考答案: ①诗中刻画的是一个因丈夫远行他乡久不归(怨由)
而无限思念牵挂(怨情)的思妇形象(身份)。
②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技巧)用“红叶”“黄花” 渲染了深秋的凄凉来烘托闺中人的愁苦;(分析) 使用动作描写,(技巧)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 归鸿传来游子之音;临窗以泪和墨写书,仿佛红笺
也能了解这份思念的深重而为之褪色。(分析)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 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 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 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 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 色给染褪了
凉,一语双关,“凉”字既写天凉,又 写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 巧妙;“凉床”、“月影”和“梧桐”等 意象共同营造出的冷清、凄凉的意境。很 好地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小结 • 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作 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 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 对待。 • 答题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和专业,并且要 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感情】(1分) 诗人春日眺望荒凉的郊野,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起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 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联系 诗歌及背景进行分析】(2分) 诗歌用了借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春草、 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的景物, 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表现手法】(2分)
• 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
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
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 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 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 增强你制订的答案的规范性。
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 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 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表现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 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手法的好处。联系 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试题传真:11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唐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 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 旋绕曲折。
③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感 情)
诗歌鉴赏
——情感、思想内容
【考点阐释】
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②评价文章的
和表达技巧
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各种思想感情的类 型及其鉴赏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 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