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行业标准

交通行业标准

交通行业标准
《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二○○九年二月
一、任务来源
根据交通部交科教发“交科教发[2007]397号”文《关于下达2007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通知》,制订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轮胎保险装置技术要求”(标准名称现改为“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标准制订工作由佛山市南海区骏达经济实业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中通客车、厦门金龙客车等单位承担。

项目编号为JT2007-05。

二、标准制订的目的、意义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辆,全国汽车驾驶人超过1亿人。

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

据公安部统计:近几年每年年道路交通事故夺去八、九万人生命。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

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超速行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全年事故总数的43.2%。

而在高速公路上因汽车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的30-40%以上(据统计数字,在广州至深圳的高速公路上因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该路段事故总数的43%)。

当车辆行驶至160km/h发生爆胎,发生车毁人亡事故机率几符是接近100%。

因此,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避免因汽车轮胎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特别是防范由此引发的大客车群死群伤事故),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针对保证汽车轮胎爆胎后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一定的距离,先
后有各式相关的产品问世。

主要包括:一是通过轮胎自身设有的密封层以及轮胎内部装有的可以流动的软体胶对轮胎的刺孔进行封补,阻止轮胎充气内压下降,从而可维持车辆正常行驶状态;还有就是通过轮胎自身或特殊的轮辋或者在轮辋上增加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应支承包证轮胎在爆胎或者轮胎没气状态下的行驶一定的距离,保证车辆能够在轮胎爆胎后停放到安全地带,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

由于各类产品功能各异,其能保障爆胎时车辆行驶安全的效能相差甚远,还有的产品是鱼目混珠、良莨不齐,所以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该类产品的性能,保证安装的轮胎保险装置能够真正的起到保护车上成员安全的作用。

具体产品实例:该装置选用特种材料,注成圆形的内环和两个半圆形的外环。

采用连接机构把外环连接成圆环,使内、外环方便地安装在无内胎轮胎的轮辋上。

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该轮胎与一般轮胎无异,一旦轮胎瘪气或爆胎,该装置的外环外表面与轮胎内表面发生接触,替代了紧箍在轮辋上的胎圈内侧与轮胎内表面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轮胎和轮辋相互牵扯的阻力,使轮辋所受的阻力限制在驾驶员的可控制力之内。

同时,由于保险装置的作用,轮胎爆胎前后的静半径变化量小,使得爆胎处的车身下沉量小。

由于保险装置的内、外环相对可以转动,轮胎在轮辋的牵动下,外环可绕内环转动,使胎面能随轮辋的转速需要,不断往后滑移,使得车轮的滚动阻力变化较小,增强了行驶的可操作性。

(示意图如下)
三、标准制订过程
按照交通部交通标准化计划的要求,2007年8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由编制小组全面负责“标准”的编制工作;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工作原则,确定编制小组内各成员分工。

8月~10月收集了相关资料、分类整理、分析,起草“标准”(草案Ⅰ稿);11月组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等单位的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后,于2008年4月形成“标准”(草案Ⅱ稿),并安排“标准”的验证工作,9月起草小组根据前面已做的工作,作了系统清理、讨论,作出修改处理,形成“标准”(草案Ⅲ稿)。

2008年10月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进行了试车验证测试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制订原则和标准主要制订技术内容说明
4.1、标准的制订原则
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交通行业标准;
指导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为国家的客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在提高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4.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4.2.1 范围
本标准中的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指的是,在客车转向轮轮胎爆裂时,能够满足保持车辆可控行驶的保险装置,具体的结构型式、选用材料、制造工艺没有限定。

同时本标准的应用范围是指在营运客车(M2、M3)转向轮上安装使用的爆胎应急安全装置。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在其他车辆上的应用可以参照执行。

4.2.2 定义
本标准对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如下定义,该装置是指是一种当转向车轮轮胎破裂失压后能够使客车可继续直线行驶一段距离的装在轮胎内部的一种装置。

它能及时释放该车轮剧增的运动阻力,从而可控客车行驶方向,避免转向轮因一侧轮胎失压后造成客车方向失控。

指的是刚性支撑式安全轮胎,包括通过特殊设计或增强原有的某个部件,使轮胎失压后保持行驶轮廓,从而保证行驶安全的自体支撑型,如胎侧补强型;以及通过引进普通轮胎所没有的部件,达到轮胎失压后保持行驶轮廓的目的的加物支撑型,如内支撑物型。

4.2.3 一般要求
该类产品无论是通过加强现有轮胎的强度还是通过在轮胎内部增加支撑物,要求不能够影响车辆在正常状态下的行驶,安装该装置
后不能影响车辆的其他性能。

同时在爆胎时有能够达到迅速起作用的目的,将轮胎爆裂后产生的额外阻力迅速释放,达到安全行驶的要求。

条款4.1.4“安全装置与轮胎接触面应高于轮缘20mm以上,以保证车轮轮缘处胎侧橡胶折绉后其内壁间不发生摩擦,满足爆胎后有效释放阻力。

”是为保证爆胎后轮胎不被轮缘处碾压而增大阻力;考虑到轮胎胎面及胎侧厚度的叠加,数值取不小于20mm。

如图所示:
4.2.4 性能要求
由于该类产品的应用状态是在轮胎爆裂时起作用,本标准规定的是在客车转向轮上安装使用的应急保险装置,因此要求轮胎爆裂时驾驶员能够对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控制,当轮胎爆裂的瞬间,应急保险装置起作用能够保证此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切线方向上的力不增加50N就能够控制车辆;由于轮胎爆裂,产生了额外的阻力,因此要求爆胎后,该保险装置能够迅速释放额外增加的阻力,同时驾驶员能够在转向操控力在正常值的120%以下来控制车辆,同时,车辆的
制动性能够满足GB7258的要求,在这种状态下,要求驾驶员能够控制车辆行驶1000m,从而使事故车辆顺利的停放到安全区域。

4.2.5 试验方法
在汽车轮胎爆裂的状态下,测试车辆操控力的增量,以及车辆的制动性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五、标准实施的意义
在营运客车上安装使用的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是避免群死群伤的技术保障,是主动安全的有效措施,可以保障旅客生命安全。

汽车安装了轮胎保险装置的使用,将基本杜绝汽车因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避免社会财产损失。

同时标准的颁布实施,可以规范轮胎保险装置产品的生产,将保护能够真正起到作用的产品,对于一些不能达到爆胎保护目的的产品进行淘汰,使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真正成为车辆安全运行的主动保护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