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提取物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的编写格式是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编辑。
本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GB/T 5009.11;GB 5009.12;GB/T 5009.13;GB/T 5009.15;GB/T 5009.17;GB/T 5009.19等国家标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1 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以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的干燥根(习称野葛)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要求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卫生徽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3 技术要求3.1 制法取葛根,粉碎成粗粉,加3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加8倍量,滤过,合并滤液,滤液于6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室温)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干燥,即得。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规定。
3.3 功效成分:应符合表2规定。
3.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3.5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
4 检验方法4.1 感观检验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板上,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其色泽、性状、杂质,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品尝其滋味。
4.2 功效成分检验按规范性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
4.3 理化检验4.3.1 薄层鉴别取本品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葛根对照药材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葛根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4.3.2 水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5.0%。
4.3.3 炽灼残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J测定,不得过5.0%。
4.3.4 铅:按GB 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3.5 镉:按GB/T 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3.6 砷:按GB/T 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3.7 汞:按GB/T 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3.8 铜:按GB/T 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3.9 六六六及滴滴涕:按GB/T 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3.10 特征图谱按规范性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
4.4 微生物检验4.4.1 菌落总数:按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4.2 大肠菌群:按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规定的方法测定。
4.4.3 霉菌和酵母菌:按GB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规定的方法测定。
4.4.4 沙门氏菌:按GB 4789.4 《食品卫生徽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规定的方法测定。
4.4.5 志贺氏菌:按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规定的方法测定。
4.4.6 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规定的方法测定。
4.4.7 溶血性链球菌:按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规定的方法测定。
5 贮藏密封,置凉暗干燥处。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功效成分的检验葛根素、其它异黄酮总量(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葛根素与其它异黄酮总量(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的比值的测定A.1 原理用60%乙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试样中的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经高效液相色谱柱(C18)分离,紫外检测器(UV)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试样中葛根素、其它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并计算葛根素与其它异黄酮总量(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的比值。
A.2 试剂A.2.1水:纯化水。
A.2.2甲醇、色谱纯。
A.2.3乙腈:色谱纯。
A.2.4乙酸铵:分析纯。
A.2.5冰乙酸:分析纯。
A.2.6乙醇:分析纯。
A.2.7 0.02mol/L乙酸铵(pH 4.6):称取乙酸铵1.54g,加水约900ml,搅拌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6,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A.2.8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A.3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
超声波清洗器。
A.4 分析步骤A.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ichromBond-AQ C18 4.6×250mm 5μ,或相当者);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mol/L 乙酸铵溶液(用冰乙酸调pH值至4.6)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
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min)A(%)B(%)0.0~9.09.0~10.010.0~12.0 12.0~18.0 18.0~18.5 18.5~26.020~303030~484848~202080~707070~525252~8080A.4.2 色谱图A.4.3 溶液的制备A.4.3.1 对照品混合溶液的制备取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对照品各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葛根素1mg、大豆苷0.2mg、染料木苷0.1mg、大豆素0.1mg和染料木素0.1mg的混合溶液,摇匀,即得对照品混合溶液。
A.4.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至室温,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A.4.4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混合溶液0.05、0.1、0.5、2.0、5.0ml,置10ml量瓶中,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系列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系列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对照品溶液浓度(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A.4.5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标准曲线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A.4.6 计算C×25X=W×(1-M)式中:X-试样中单一成分的含量,mg/g;C-从标准曲线上求得供试品溶液中相应成分的浓度,μg/ml;W-取样量,mg;M-水分,%。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A.4.7 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5.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特征图谱B.1 原理用60%乙醇作为溶剂,超声提取试样中的特征成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柱(C18)分离,紫外检测器(UV)检测,根据参照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计算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B.2 试剂B.2.1水:纯化水。
B.2.2甲醇、色谱纯。
B.2.3乙腈:色谱纯。
B.2.4乙酸铵:分析纯。
B.2.5冰乙酸:分析纯。
B.2.6乙醇:分析纯。
B.2.7 0.02mol/L乙酸铵(pH 4.6):称取乙酸铵1.54g,加水约900ml,搅拌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6,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B.2.8葛根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B.3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
超声波清洗器B.4 分析步骤B.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ichromBond-AQ C18 4.6×250mm 5μ,或相当者);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mol/L 乙酸铵溶液(用冰乙酸调pH值至4.6)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0nm。
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min)A(%)B(%)0.0~9.09.0~10.010.0~12.0 12.0~18.0 18.0~18.5 18.5~26.020~303030~484848~202080~707070~525252~8080B.4.2 溶液的制备参照物溶液的制备取葛根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葛根素1mg 的溶液,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60%乙醇适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至室温,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B.4.3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B.4.4 结果判断: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应有5个特征峰,与参照物峰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之内。
规定值为:1.00(峰S)、1.06(峰2)、1.35(峰3)、1.99(峰4)、3.20(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