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常识天文望远镜.ppt
15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選擇天文望遠鏡的考量
聚光能力 :與望遠鏡的口徑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望遠鏡的口徑愈大, 望遠鏡的聚光能力愈強。
解析能力: 可解析角度 與望遠鏡的口徑的成反比,也就是望遠鏡的 口徑愈大, 可解析角度愈小,解析能力愈強。
放大能力:M = Fo/Fe 放大率為物鏡焦長與目鏡焦長比。 買望遠鏡的要訣是口徑愈大愈好,預期最大倍率為口徑(以公分表
1611年,德國科學家刻卜勒也設計了一部望遠鏡,並改良了目鏡,擴大了望遠 鏡的視野,成為今日望遠鏡的主流。
1668年,牛頓利用光線反射的方式,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這是天文望遠鏡的 一大突破,因為反射式望遠鏡在製造上遠比折射式望遠鏡容易的多,並且沒有折 射式望遠鏡的色差現象,能讓觀測品質大幅提昇。
2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物鏡收集光線聚焦,影像 經目鏡放大。小型折射望 遠鏡有些利用稜鏡把光線 曲折。
9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在二十世紀前非常風行。Yerkes天文台 ﹙美國芝加哥大 學﹚的40 英寸折射鏡 為 此類之最大者。 色像 差(chromatic aberration)為折射式望 遠鏡最難以克服的問題 。 此外,磨製大口徑且高精度的鏡片不易, 建價昂 貴,鏡片沈重,易變形,也都是其 致命的缺點。
功能 :收集光線(廣義的說,收集電磁波) 口 徑 (D) 越大,單位時間收集的量越多 ~ D2 e.g., D = 2 m 的集光能力為 D = 1 m 的 4 倍
成像: 口徑越大,看得越清楚(成像越清晰) 最小的角度 θ~λ/D 也稱作望遠鏡的「繞射極限」 (diffraction limit)
∴ 解像力 (resolving power) ~ D
雙筒鏡:攜帶方便,價格低廉,寬闊的視野對於觀看大區域的星空或 是彗星之類的天體特別有幫助,而且影像是正的。
望遠鏡:比之雙筒竟有較大的口徑、較高倍率,但是顯示的影像式顛 倒的。望遠鏡口徑是固定,可更換目鏡改變倍率,還有一個重要 配件是固定架。
大多數業餘天文學家都是用小到中口徑的望遠鏡:小口徑是只10公分 以下,中口徑是指10~25公分,大於25公分則稱為大型望遠鏡。
11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反射望遠鏡原理
光線由凹面主鏡收集,經 由平面副鏡反射到鏡筒測 邊的目鏡上。反射望遠鏡 通常採用赤道裝置(赤道 儀),只要轉動一個軸就可 以追蹤天體橫越整個星空。
12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卡塞格林式遠鏡原理
一種反射式望遠鏡,使用 凸面的副鏡,光線反射回 去通過主鏡中心的小孔。 因為光線的路徑在鏡筒折 回原來路徑,這樣設計較 牛頓式緊密。
例如,中大鹿林前山觀測站位於逆溫層 (inversion layer) 以上
6
望遠鏡聚焦形式---折射式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使用鏡片(lens)有色差、球面像差;玻璃中氣泡造成影像變形 透光波段有限 ,支撐不易;最大的(一米)上世紀末建成;現已少用
8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折射望遠鏡原理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及現代觀測技巧簡介
魏榮君 弘光資訊工程系
2003 03 14
1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的發明及歷史(I)
第一位望遠鏡發明者:荷蘭眼鏡師李伯謝(Hans, ppershey, 1570~1619), 1608年發明折射式望遠鏡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609年製作口徑42mm的望遠鏡。他發現月球表面有高山和 無數的坑洞;金星也如月球般,有著盈虧的變化;而木星旁邊竟然還有四顆小星 星繞著木星公轉!伽利略是有史以來使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的第一人,開創了天文 學的另一個新紀元。
望遠鏡的發明及歷史(II)
1672年,法國人蓋賽格林變更了牛頓式反射鏡的焦點位置,發明了蓋賽格林式 反射望遠鏡,讓反射式望遠鏡更容易操作。
1938年德國人史密特把折射式望遠鏡及反射式望遠鏡合而為一,發明了折反射 式望遠鏡,也就是史密特式望遠鏡(史密特照相機),開創了望遠鏡的另一個新 紀元,也讓俄國人馬克斯托夫發明了另一種折反射式望遠鏡-馬克斯托夫望遠鏡。
4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不完美影像成因
不完美的影像 ➢光學系統造成的像差 ➢球面像差 (spherical aberration) ➢色差 (chromatic aberration):不同波長的光在 折射元件中有不同的行徑 ➢機械系統造成的影像變形 (e.g., 元件本身的 重量、望遠鏡追蹤時指向不同天區) ➢大氣擾動造成的影像變形
10
望遠鏡聚焦形式---反射式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使用面鏡 (mirror),如玻璃、石英 等鍍上如鋁等反射面 → 光不進鏡片, 沒有色差,但仍有球面像差 ➢沒有氣泡問題;容許波長範圍較大 中央(次鏡)擋光 (10% effect) ➢支撐較容易 → 大口徑 ➢鏡身較短 → 圓頂、建築可較小 → 省錢
示)20倍。但由於大氣的不穩定所形成氣流就會更加明顯,實際使 用倍率還是會受限。
19xx年無線電波望遠鏡把天文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延伸到所有的電磁波長,讓我 們觀看宇宙的視野不會只局限於可見光,進而造成了天文望遠鏡的另一次革命, 也讓天文學能在最近極短的數十年中,得到超越數千年來的成就。
3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功能
用透鏡 (lens) 折射,或鏡面 (mirror) 反射
13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聚焦位置
➢ (a) 牛頓式 (Newtonian focus) ➢ (b) 直焦式 (prime focus) ➢ (c) 卡塞格林式 (Cassegrain focus) ➢ (d) 庫德(折軸)式 (Coudéfocus)
14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選擇雙筒鏡或望遠鏡?
5
天文 科學探索---天文望遠鏡
大氣擾動的影像形變
大氣擾動,一般使星點影像散佈在數角秒的範圍,有如游泳池水 晃動,造成池底光影搖曳
在良好的天文觀測地點(氣流穩定的高山上),視相(大氣寧靜 度;seeing) ~ 1“ (遠)大於望遠鏡的繞射極限
將望遠鏡置入太空,或起碼放在高海拔處,望遠鏡頂上空氣越少 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