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丝下料

金属丝下料

第四章金属丝成型第一节金属丝下料一、教学设计思路成功来源于兴趣,金属丝成型这一章,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作品“载体”的选择,用金属丝弯折自行车系列模型是学生学习感兴趣的题材之一。

本教材所选择的内容是“三轮车模型”。

题材很好,但对初学者要求比较高,难度较大。

本设计按教材的要求进行了适当处理:既可以从最简单的自行车模型作品开始,也可以从金属丝材料的智能玩具制作着手,逐步深入。

教材中的“三轮车模型”的作品用作拓展教学。

本章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介绍最简单的自行车模型制作,通过制作来体现本章教学过程的目标与要求。

本设计主要选用铁丝作材料制作仿真自行车模型,取材容易成本低,容易推广。

作品最大特点是:“仿真型”(外观造型仿真与自由创意相结合)和“三转”动(脚踏、车轮、车把方向都能转动),被学生所喜爱。

本设计的仿真自行车模型是属于欣赏类工艺品,可以利用生活中许多废弃的铁丝或铜丝(电线),通过下料、拉直、弯折、整型等基本加工,并适当的部位套上彩色塑料管,就可以制作成精致的小作品。

教材上介绍的作品是比较传统的制作方法,车模的车把不能自由转动,而本设计的自行车系列模型,车把都能灵活转动。

因此本设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升了教学的创意。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行车模型的设计,设计的要求是,既能使自己满意的、具有一定创意的自行车模型,又能便于制作的作品。

二是金属丝材料的选择、下料和切割。

让学生了解其材质的性能,为制作工艺车模型打下基础。

本节设计思路是:通过展示、观察、范例分析金属丝作品,启发学生尝试金属丝仿真自行车模型的设计。

通过分析、演示备料、下料、切割等操作技法,并辅以“智能玩具”的铺垫练习,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金属丝材料的备料、下料、拉直成型等基本技能操作。

本节课内容需2-3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金属丝的材料具有范性和弹性等物理特性。

(2)初步学会按照自己的需求表达设计。

(3)初步学会选用基本工具来进行备料、下料、拉直成型等基本技能操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的收集、交流,并通过对金属丝自行车模型的制作提高观察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 初步学会设计草图的表达。

(3)通过设想、结构草图的设计以及备料、下料、模型制作工艺流程图的设计等学习过程,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

(4)通过对金属丝(用尖嘴钳、平口钳、斜口钳、靠模等)进行拉直、下料等基本技能操作。

初步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启发、讨论交流,形成协作精神。

(2)通过欣赏、设计和动手制作一辆金属丝仿真自行车模型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需求、质量、节约、创新等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丝仿真自行车模型草图的设计。

难点:实际下料与设计图尺寸的一致性。

四、教学器材教具:尖嘴钳、平口钳、斜口钳、钢直尺、水笔、剪刀、锉刀、圆规、布(用作拉直细金属丝)、美工刀、铁丝直径分别是1.00mm(车把、车架、车身)、1.20mm(轮子)、1.60mm (轮轴孔、脚踏孔的靠模)、大小口径不同的瓶子、原子笔芯空管、以及自行车系列的创意作品。

学具:同上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一)引入主题1.教具展示:激发兴趣。

展示由各种金属丝制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各种智能玩具,以及部分自行车模型的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所用的材料(金属丝、各种颜色的彩色套管)、结构形状有何特点?2.提出问题。

(1)金属丝有什么特点(金属丝与木质、塑料等相比有何不同)?主要特点:金属丝具有范性形变和弹性形变,它在工业技术上有重要用途。

人们需要利用材料的范性,所谓范性是指物体(在这里指金属丝)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再恢复原来的形状。

例如,一般情况下的金属丝具有范性。

我们就是利用了金属丝具有范性的特性,用金属丝材料来弯折自行车模型。

(2)在这些自行车模型里为什么要套上彩色套管呢(美观、牢固、控制弯折点)?3.观察分析。

仔细观察并能讲出自行车的结构、形状、功能、特点。

了解不同金属丝(铁丝和铜丝)材质的特点。

金属丝的种类很多,如铁丝、铜丝、钢丝、铝丝等,其中铁丝是用低碳钢拉制成的一种金属丝,价廉物美。

(二)了解本节课的技术要素让学生了解要制作仿真自行车模型,对自行车模型的基本结构形状及功能有一个总体的思考。

设计时,既要考虑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车把以及前叉、车架、鞍座以及后叉、车轮、脚踏)、基本功能(脚踏、车轮、车把方向能转动)要具备,但又要注意模型制作上的局限,例如,链条的传动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仿真,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来构思、设计。

设计时思考如下问题:(1)根据设计要求,你准备选用哪一种材料来制作模型?(2)你准备制作那种车体造型、具有那种功能的自行车模型?(3)你设计的作品哪一部分有新意?(4)初步列出金属丝自行车模型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5)用简图来表达设计图。

(三)构思设计、操作过程和要领1.构思设计依据:设计仿真型自行车模型依据,经初步考察,其车架的比例关系,可以用几何学的原理来思考,其表述如下:在ABC三角形中,AB、AC是等腰,BC是底。

腰与底之比约等于1.2:1。

三角形BDC是等比三角形。

制作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

图(1)2.操作过程和要领操作一般过程:制图(画纸样)——下料——切割。

制图:根据自行车的形状、结构、功能有一个总体的思考。

设计时,既要考虑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车把以及前叉、车架、鞍座以及后叉、车轮、脚踏)、基本功能(脚踏、车轮、车把方向能转动)要具备,但又要注意模型制作上的局限,根据现有的条件来构思图形、设计尺寸,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平面草图。

下料:下料之前,用垫布将金属丝拉平、拉直。

注意: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拉金属丝。

然后,用刻度尺量出所需要金属丝的长度,最后,用记号笔做记号。

切割:用斜口钳在记号处将金属丝剪断,切口截面要平直,用锉刀锉去金属丝切口上的毛刺,以免划伤皮肤。

操作要领:金属丝整平、整直、整理——需选用合适“靠模”(借助某种工具来制作模型的目的)。

使金属丝拉平、拉直,最后整理,使金属丝无弯折痕迹,然后再下料、切割。

尝试练习:建议先让学生模仿制作比较简单的金属丝智能玩具(见右图),以便了解金属丝的性能(其他智能玩具作品可见教学参考图示)。

实践操作: 自行车模型学生自行设计自行车模型的纸样草图。

估算各主要部件材料的长短,计算金属丝长度时,适当考虑它的余量,然后完成下料。

图(2)图(3)图(4)图(5)金属丝的下料,可按以下要求配料。

如果放大或缩小可按比例尺寸决定。

(1)车把与前叉:车把与前叉是一个整体,用1根金属丝串接而成,总长度约等于180毫米。

仔细观察下列图中两种不同形状的车把,见图(2)、图(3)。

一般的平车车把宽度是40毫米,见图(3)、图(4)。

如果是赛车形车把宽度要适当增加,见图(2)。

(2)三角车架、鞍座与后叉:需要金属丝2根,每根长度是250毫米。

(3)车轮车轮的直径约26毫米。

见图(5)制作前后轮需要金属丝2根,每根长度是130毫米。

剪取长度为80毫米的塑料管2根,分别套在2根直径1.20mm、长度为130毫米的金属丝中部,两端金属丝各露出25毫米。

(轮内露出的2根金属丝长度略小于轮的直径)根据主要部件所需的长度完成下料。

下料的一般步骤:用卷尺量长度———→用记号笔做记号———→用斜口钳在记号处剪断,切口截面要平直———→用手(中间放一块垫布)将金属丝拉平直。

注意事项:(1)进行下料,在裁剪时,一般情况下先长料后短料。

(2)操作过程中安全要注意:工具使用规范,金属丝下料,裁剪时要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四)展评台评价标准:1.设计图是否符合实际操作?2.金属丝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要求?3.切口截面是否平直?金属丝是否平直?(五)开拓与创新1、根据教材提供的三轮货车图案,并结合你所观察到周围的实物,试设计可操作的三轮货车草图。

拓展实践:三轮货车模型,见图(6)图(6)学生设计三轮货车模型的纸样草图。

估算各主要部件材料的长短,计算金属丝长度时,适当考虑它的余量,然后完成下料。

2、查阅网上或书本上有关的“黄包车”的资料,设计一辆可操作的黄包车草图。

见图(7)图(7)七、教学参考在设计自行车模型图案之前,应对自行车外观形状、基本结构、功能特点有一个全面了解和熟悉的过程,以及考虑制作自行车模型所用的材料。

(1)外观形状:1、车体结构形状:可以从网上摘录部分特殊自行车、自行车模型或者生活中的自行车作参考。

2、车架造型:男式车、女式车。

3、车把式样:山地式、赛车式等。

4、鞍座式样:硬而窄,硬而宽、软而窄,软而宽。

(2)功能方面:1、最基本的“三转”(脚踏、车轮、车把方向都能转动)。

2、传动装置:脚踏与后车轮的传动。

3、多功能、多种用途:能骑、能折叠、能推、能拉等,或者改变成小轮车、滑板、轮滑技巧车,它是挑战自己体能的体育竞赛车。

(3)在相同的条件(粗细、长度、温度)下,比较三种金属丝的基本特性:注:三种金属丝的成本铜丝最高,依次为铝丝,铁丝最低。

部分设计作品供参考:金属材料下料的方法:一是使用手工工具,二是使用电动工具,如电动砂轮片锯割,也可以用气割的方法。

手工下料常用剪切和锯割的方法。

本教材中金属丝材料的切割所用工具是斜口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