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三陵学校 2019 年 9 月,我校参加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几年来,我们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努力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
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观念上的冲击、思想上的提高、行为上的改变,伴随着发现的惊喜、成功的愉悦、问题的困扰、体验的深刻,都成为我们的经验和收获。
下面主要就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专业引领,走进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理念新、难度大;范围广、任务重;无基础、无经验。
学校和教师普遍认识准备不足,心理准备不足,技术准备不足。
因此,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并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一定要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指导学校课程开发工作。
这种共识和组织是我们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石。
为了能对校本课程整体上有一定的把握和本质理解,在 2003 年 9 月我们特别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牟主任,高主任作了题为《校1 / 12本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
2006 年在镜泊中学主任研培会议期间中教部牟主任对校本开发又做了进一步的辅导,中学立即进行了重新部署与辅导,通过几次讲座,学校教师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不能回避。
否则,就无法全面落实新课程;其次,要克服依赖、畏难、消极等思想,不等不靠,主动攻关,大胆探索。
再次,校本课程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但它在形成学校特色,实现自己的办学理想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胆探索,学会开发课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在实践中学会课程开发。
(一)在态度上我们强调放、要先进入。
我们首先明确:大家起点一样,没有权威,没有统一模式,也没有裁判长;答案在实践中、在共生中。
有了设想,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生成适合本校的新课程体系,而不是先拿出一个完美的体系来执行。
这是我们放的过程。
因为,在这个过程,不是哪一个专家可以替代的,也不是哪一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可以替代的,必须促使学校、教师成为实践的主角。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的思路宽了,步伐迈出去了。
(二)积极实施,放中求严。
放是一种策略,是前提,为了让教师解放思想,解放手脚,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严格要求、明确具体。
1、学校组成研究组,教师之间要形成合作研究共同体。
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动手实践,做中深思,反复互动,促进生成。
2、针对教师只考虑上一节什么课,搞一个什么活动,而忘掉课程目标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求在开发设计上一定要从宏观着眼时刻不忘课改新理念,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成长。
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五个人人有(学生人人有自己喜爱的校本课程、教师人人有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教师人人有思想、学生人人有收获、校本骨干人人有绝活)的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开设了舞蹈课,并布置并装修了舞蹈室,开设了篮球课、乒乓球技战术并新购置了乒乓案子两副,分别开设了微机---图象处理和手工制作深受学生喜爱。
中学结合本乡逐步形成了南牛北羊中间猪以烤烟、甜菜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曾开设了实用母猪养殖技术实用养猪新技术、烤烟栽培技术要点、绿鸟鸡养殖实用技术、五味子栽培技术要点等课程作为必修校本课,利用绿证课进行理论讲解, 校本课进行实习3 / 12实践,把绿证课和校本课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当地烤烟产业和养猪事业的大发展。
3、课程内容的开发上一定要从身边着手。
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立足身边和可行,课程设计时要有相对明确的内容界定,避免大而不当或过于狭小,这一点对于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立足身边和可行这两个条件的课程是万万行不通的。
学校所在地的兴华村是黑龙江省小有名气的母猪专业村,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曾经饲养过母猪,尝到了养猪带来的甜头,也品尝过由于不懂科学技术而遭受经济损失的惨痛教训,家长们非常支持孩子学习养猪技术。
同时三陵乡养猪生产者联合会就设在兴华村,为学校教材的编写及授课提供了方便,养猪联合会的两位理事长为实践提供了场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家就是实验基地),已具备了相应的师资和条件,学校开发了实用母猪饲养技术逐步改成实用养猪新技术课。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五味子栽培热激发了当地人的种植热情,学校审时度势及时开发了五味子栽培技术这本课程,并开辟了实验实习基地,已初见成效很受欢迎。
中学地处农村,逢年过节,喜庆日子,必少不了对联,因---------------------------------------------------------------最新资料推荐------------------------------------------------------ 此学校以前曾在七、八年级开设了春联课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对联,积累对联,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陵乡以具有美丽传说的三陵坟命名,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设了三陵坟的传说这门课程。
学校与勃海国古城遗址毗邻结合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开设了民俗风情这门课程。
中小学爱好棋类的学生众多,同时学校又有具有专长的教师,学校在中小学同时开设了棋类课,深受喜爱。
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查,学校开设了校园舞蹈班和小小管乐队两门课程,并购置了乐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装修布置了舞蹈室,供同学们学习练功。
开设了乒乓球技战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近二十种。
(三)把握开发方向,立足学校发展、学生需求、教师成长校本课程开发不是简单的开一门或几门课的问题,也不是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的简单重复。
从我们实践这陆年多,这个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对学校、教师来说,开几门课,搞一些活动,没一点问题,但要使学校的教育理想、办学思想在课程上得以体现,却很困难。
我们不少教师在最初的开发中就是简单设计了几门课,有些课因为理解不够甚至用省颁的计算机或是心理健康课,但是从某种意义5 / 12上说是这个过程是课程开发中大多会经历的,跨越这个阶段,认识得到提升,才是真正的课程。
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一定要有把我们的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把我校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思考。
开发课程的时候从特色特长入手,小学低年段开设诗歌欣赏、舞蹈、英语朗读、手工课,中年段开设电子琴、书法、手工课,中学开设技术技能类的母猪养殖技术、烤烟栽培技术要点、甜菜栽培技术、绿鸟鸡养殖、五味子栽培。
既有考虑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又有技能类的培养。
在同一个爱好之间开展,打破班与班、年级与年级的界限,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门课程,学校根据情况至少满足学生一门,每周一节课。
(四)动态生成、反思调整,逐步提升。
校本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无限重复,更不是一劳永逸的。
那种认为开发几种课程以后就万事大吉,可以按部就班上课的想法是错误的。
校本课程要始终把握一个基本开发方向不变、学校的框架设计稳定,目标清晰,内容形式却要不断地进行调整的研究、发现、深入创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多是非学科类的,因此课程形式以活动为主,强调主体参与、体验和---------------------------------------------------------------最新资料推荐------------------------------------------------------ 感悟,实施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
传统教育教学中一些好的课程形式如班队会、兴趣小组、校外实践、科研课题等都可以创造性地融合到课程中。
(五)选用、改编、新创,聚合力编教材。
为了让课程的开发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教材的编写非常必要的。
但是,仅凭任课教师的力量那任务未免太过艰巨,学校就组成了一个教材编写组,聚集更多教师的力量、智慧,编教材时我们确定了编写的方法:选用(选取适合课程的内容,照搬下来,为我所用)、改编(对选取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让它更符合我们的需求)、新创(凭自己的智慧走创造之路)。
例如亢文彬老师主编了书法教材。
老师们集体编写了绿鸟鸡养殖教材。
刘贵群为主的母猪养殖技术编写组在参考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走访了大量的本地养殖专业户,深受学生及家长喜爱。
打开扉页,首先就是教材简介,接下来是课程实施建议(包括班级设置、教学方式、评价建议)还有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同时还有整个教材的目录,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学期末,书法、手工课还举行了作品展览,同时,诗歌欣赏课就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每学期都举行校本开放日活动,丰富多7 / 12彩的校本课受到了前来参观的领导和教师的肯定。
通过校本课课的开展,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校本课程的思考。
陆年多的校本课程实践,有经验,更有教训;有收获,更有困惑。
1、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校本课程的出现了打破了教育千校一面的僵化现象,能考虑到乡村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能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照顾学校和学生的个性,赋予了学校、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现学校理念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2、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教师最能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来设计教育活动,落实到学生这一级,也最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热爱,在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3、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和我们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师编制较紧,造成教师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与开发校本课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之间是一对矛盾,教师素质存在的参差不齐与课程开发需要的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之间又是一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