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含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 、试验样品的制备、试验步骤、结果计算或结果处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检材料质量,确定、校核混凝土配合比,并为控制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
压力试验机:示值的相对误差(精度)不应大于1%其量程应用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
试验机上、下压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其中的一块(最好是上压板)应带有球形支座,使压板与支座接触均衡。
试模,钢尺:量程300mm、分度值为lmm
(三)、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及时进行试验避免试件的温度和湿度发生显著变化。
(2)试件在试压前应先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
试件各边尺寸的公差不得超过1mm。
(3)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中心,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4)以0.3~0.5MPa(GB/T50081中规定混凝士强度加荷速度为:≥C30时
0.5~0.8MPa;<C30时0.3~0.5MPa)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
当试件接近破损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后然记录破坏荷载。
(四)、结果计算
(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按下式计算:fcu=P/A
式中: fcu----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计算精确至0.1MPa
(2)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确至0.lMPa)
2)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或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如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结果无效。
4)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200mm×200mm ×200mm试件应乘1.05;100mm×l00mm×l00 mm试件应乘0.95(GB/T50081中对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士另作规定)。
1)装配好试模,避免组装变形或使用变形试模,并在试模内部抹薄薄一层脱模剂。
2)将拌合好15min 后的拌合物填入试模中。
如采用振动的方式密实,可将已装填拌合物的试模固定在振动台上,接通电源振动至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时间一般控制在 1.5min。
每层插捣次数25下,用捣棒已螺旋形从边缘向
中心均匀插捣,插捣次数随试件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实际次数见下。
底层捣至试模底部上两层捣至下层20~30mm 的位置。
注意插捣时应垂直压入,而不是冲击方式。
整个成型过程要求在45min 内完毕。
插捣结束,用镘刀刮去多出的部分,在收面抹平,试件表面与试模边缘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将试件移至标准养护室的架子上,彼此间应有30-50mm 的间距。
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直至到规定龄期。
2、将养护到指定龄期的混凝土试件取出,擦除表面水分。
检查测量试件外观尺寸,看是否有几何形状变形。
试件如有蜂窝缺陷,可以在试验前三天用水泥浆填补修整,但需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以成型时的侧面作为受压面,将混凝土置于压力机中心位置对中。
施加荷载时,对于强度等级小于C30 的混凝土,加载速度为0.3~0.5MPa/s:强度等级大于C30 小于C60 时,取0.5~0.8 MPa/s 的加载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60 的混凝土,取0.8~1.0MPa/s 的加载速度。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的油门,直到试件破坏,记录破坏时的极限荷载。
4 试验结果计算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通过下式计算:
f cu = k ×
式中:f cu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Fmax A0
Fmax —极限荷载(N):A0 —试件受压面积(mm 2 )。
k —尺寸换算系数(见混凝土试件制作与养护中的水泥混凝土试模尺寸及换算系数
表)(1)以 3 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1MPa。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注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速率对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否则速率过快试验结果会偏大,速率过慢试验结果会偏小。
2.混凝土试块要放在试验机的中心位置(按照下压板的同心圆来控制,试块的四个角要在同心圆内)3.试验进行中一定要带防护镜,防止试块崩裂。
4. 压力机通常有若干个加载量程,试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压力机加载量程,一般要求达
到的最大破坏荷载是在所选量程的20%~80%之间,否则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
选择的思路是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或判断可能达到的强度),通过强度计算公式反算出在此强度状况下达到的最大荷载,而能够使该荷载进入某量程的20%以上、80%以下的,则是合适的加载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