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式水轮机组轴线调整及导轴承的间隙分配

立式水轮机组轴线调整及导轴承的间隙分配

对于伞式机组,推力轴承和导轴承移到发电机转子下部,上面的 公式仍然成立,此时推力头或绝缘垫的刮削方向相反,最大刮削点应 在最大摆度点的对侧。
4 轴线调整举例
某机组通过盘车测得摆度记录如下表所示。已知镜板至法兰距离 LB=2m,镜板直径D=0.4m,镜板至水导距离LC=4m,求: ①各轴位的全摆度与净摆度值; ②指出主轴法兰处、水导处最大正摆度点及数值; ③列出刮垫数值及说明刮法。
②从上表中净摆度值可以看出,法兰处最大正摆度点为第2点,ФBA2-6= 0.60mm;水导处最大正摆度点也在第2点, ФCA2-6=1.20mm.见下图:
+0.42 0.00
4 5 3 2 1
+0.83
+0.60
+0.42
-0.01
4 5 6 7 3 2 1
+1.20 +0.82
6
7
8
8
0 .
法兰净摆度
轴 轴瓦名称 上导轴瓦δ 下导轴瓦δ 水导轴瓦δ
A
瓦 3 0.10 0.15 0.10
编 5 0.10 0.12 0.15
号 7 0.20 0.28 0.10
1 0.20 0.25 0.25
下导轴承瓦调整间隙计算公式: δB0 = δC + (ФCA/2- ФBA′/2 )-( δC′- δB′) 或 δB0 = δC + (ФCA/2- LBФBA/2L1 )-( δC′- δB′) δB180 = 2δB′- δB0 式中 δC ---水导轴承瓦调整间隙,mm ФCA ---水导轴承出净摆度,mm δC′---水导轴承瓦设计间隙,mm 2.伞式机组导轴承瓦间隙计算 (1)水导轴承间隙已按摆度调整在正确位置时。 上导轴承瓦单侧间隙则按设计间隙调整,计算公式为: δA0 = δA′- ФAB/2 δA180 = 2δA′- δA0 式中 ФAB ---上导轴承处净摆度,mm 下导轴承瓦调整间隙取设计间隙,计算公式为: δB0 =δB180 =δB′ (2)当水导轴承与之止漏环同心,而主轴在轴瓦内任一位置时。
(mm/m)
如果法兰处和水导处摆度值均不超过规定范围则可以不进行处理, 若水导处摆度很大,就应对联轴法兰进行处理或加垫厚度为:
δ 垫= δ 曲 D 式中D---法兰直径(m)
2)发电机轴线和水轮机轴线不在同一轴面内(轴线立体曲折)如上图 h~k所示。其特点是主轴法兰盘最大正摆度点与水导最大正摆度点不 在同一轴面内。如轴线曲折情况不严重,用刮镜板绝缘垫方法来使水 导与主轴法兰摆度不超过规定范围。若轴线立体曲折严重,刮绝缘垫 也不能解决,则要针对具体情况在主轴法兰处加垫或刮削法兰来处理。
全摆度与净摆度表
相隔180°点 上导ФA 全摆度 法兰ФB 水导ФC 净全摆度 法兰ФBA 水导ФCA 1-5 0.01 0.43 0.83 0.42 0.82 2-6 0.01 0.61 1.21 0.60 1.20
单位:mm
3-7 -003 0.39 0.80 0.42 0.83 4-8 0.02 0.02 0.01 0.00 -0.01
C1 C3 C5 C1
下导轴承: δB1 = δC1 + (ФCA1/2- LBФBA1/2L1 )-( δC′- δB′) =0.25+(0/2-3.8×0/2 × 5.4)-(0.20-0.20) =0.25(mm) δB5 = 2δB′- δB1 =2×0.20-0.25=0.15 (mm) δB3 = δC3 + (ФCA3/2- LBФBA3/2L1 )-( δC′- δB′) =0.10+(0.10/2-3.8×0.08/2 × 5.4)-(0.20-0.20) =0.12(mm) δB7 = 2δB′- δB3 =2×0.20-0.12=0.28(mm) 轴瓦各对应点间隙,如下表:
上导轴承瓦调整间隙计算公式: δA0 = δC + (ФCB/2- ФCA′/2 )-( δC′- δA′) δA180 = 2δA′- δA0 下导轴承瓦调整间隙计算公式: δB0 = δC + ФCB/2 -( δC′- δB′) δB180 = 2δB′- δB0 3.导轴承瓦调整间隙计算举例 某台悬式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后,水导轴承处最大摆度点在第3点,其 值为0.10mm,法兰处最大摆度点也在第3点,其值为0.08mm。上导单侧设计间 隙为0.15mm,下导单侧设计间隙为0.20mm,水导单侧设计间隙为0.20mm,上 导至法兰距离为5.4m,上导至下到距离为3.8m。已知水导轴承安装后与固定 止漏环同心,在水导处用顶轴法测得4点间隙分别为: δ =0.25mm, δ =0.10mm,δ =0.15mm,δ =0.30mm。 求:相应上下导轴承瓦应调整分配的间隙值。 解:由上述已知条件,根据公式计算导轴承瓦个点调整间隙如下: 上导轴承:δA1 = δC1 + ФCA1/2 -( δC′- δA′) = 0.25+0/2+(0.20-0.15)=0.20(mm) δA5 = 2δA′- δA1 =2×0.15-0.20=0.10(mm) δA3 = δC3 + ФCA3/2 -( δC′- δA′) = 0.10+0.10/2-(0.20-0.15)=0.10 (mm) δA7= 2δA′- δA3 =2×0.15-0.20=0.20(mm)
三、导轴承瓦间隙调整
因各种原因,机组轴线虽经盘车检查合格,但摆度只是控制在规 定范围内,由于实际的机组中心线和旋转中心线并不重合,导轴承的 安装、调整应以机组实际旋转中心线为基准。因此当机组中心调整确 定后,应根据设计图样的间隙要求和经盘车测定合格后的摆度值来确 定各导轴承瓦单侧间隙的分配值,调整各导轴承瓦的间隙。 调整的顺序可先根据水导盘车摆度及止漏环实际中心偏移值来安 装水导轴承瓦并调整其间隙,然后调整发电机上下导轴承;也可同时 进行。 1.悬式机组导轴承瓦间隙调整 (1)水导轴承间隙已按摆度调整在正确位置时,并且上导滑转子已在 中心位置。 上导轴承瓦单侧间隙则按设计间隙调整,计算公式为: δA0 =δA180 =δA′ 式中 δA0 --- 上导轴承瓦调整间隙,mm δA180 --- δa0对侧瓦调整间隙,mm δA′--- 上导轴承设计间隙,mm
下导轴承瓦单侧间隙调整应根据轴线的实际位置和摆度方位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 δB0 = δB′- ФBA′/2 = δB′- LB ФBA/2L1 δB180 = 2δB′- δB0 式中 δB0 ---下导轴承瓦调整间隙,mm δB180 ---δB0 对侧瓦调整间隙,mm δB′---下导轴承设计间隙,mm ФBA′---下导轴承处净摆度,mm ФBA --- 法兰处净摆度,mm LB --- 下导轴承瓦中心至上导轴承瓦中心距离,mm L1 --- 上导轴承瓦中心至法兰处距离,mm (2)当水导轴承与之止漏环同心,而主轴在轴瓦内任一位置时,则 上、下导轴承处瓦间隙应按水导轴承瓦实测间隙计算确定。 上导轴承瓦调整间隙计算公式: δA0 = δC + ФCA/2 -( δC′- δA′) δA180 = 2δA′- δA0
解:①上导处的全摆度: ФA1-5=0.00-(-0.01)=0.01(mm) ФA2-6=0.01-0.00=0.01(mm) ФA3-7=0.00-0.03=-0.03(mm) ФA4-8=0.02-0.00=0.02(mm) 法兰处的全摆度: ФB1-5=0.00-(-0.43)=0.43(mm) ФB2-6=0.11-(-0.50)=0.61(mm) ФB3-7=0.00-(-0.39)=0.39(mm) ФB4-8=-0.19-(-0.21)=0.02(mm) 水导出的全摆度: ФC1-5=0.00-(-0.83)=0.83(mm) ФC2-6=0.21-(-1.00)=1.21(mm) ФC3-7=0.00-(-0.80)=0.80(mm) ФC4-8=-0.40-(-0.41)=0.01(mm) 法兰处净全摆度: ФBA1-5=ФB1-5-ФA1-5=0.43-0.01=0.42(mm) ФBA2-6=ФB2-6-ФA2-6=0.61-0.01=0.60(mm) ФBA3-7=ФB3-7-ФA3-7=0.39-(-0.03)=0.42(mm) ФBA4-8=ФB4-8-ФA4-8=0.02-0.02=0.00(mm) 水导处的净全摆度: ФCA1-5=ФC1-5-ФA1-5=0.83-0.01=0.82(mm) ФCA2-6=ФC2-6-ФA2-6=1.21-0.01=1.20(mm) ФCA3-7=ФC3-7-ФA3-7=0.80-(-0.03)=0.83(mm) ФCA4-8=ФC4-8-ФA4-8=0.01-0.02=-0.01(mm)
二、立式机组轴线调整 1、机组轴线调整的目的
找正机组轴线,将机组运行时的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 机组因机械、水力、电气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震动,保证机组的安全 稳定运行。
2、产生摆度的主要原因
①镜板与机组轴线不垂直; ②法兰面与轴线不垂直,联轴后轴线发生曲折; ③镜板工作面精度不够,表面存在波形; ④推力头与轴配合松动,卡环薄厚不均等。
立式水轮发电机组 轴线调整及导轴承的间隙分配
2007.7
一、基本概念
1、立式水轮发电机组轴线 由发电机轴(或由上端轴加转子中心体及中间轴)和水轮机主轴 等联接后的几何中心线,即回转轴的几何中心线。 2、机组中心线 通过机组安装基准件中心的铅垂线。混流式水轮机是转轮下固定 止漏环中心,轴流式水轮机是转轮室中心。 3、理想(周转)中心线 摆渡为零时回转体的轴线。机组运行时,轴线在理论上是绕理想 中心线周转的。
机组摆度记录表
测点
上导JA
单位:mm
1
0.00
2
+0.01
+0.11 +0.21
3
0.00
0.00 .19 -0.40
5
-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