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综合高中的数学教学与德育

浅谈综合高中的数学教学与德育

浅谈综合高中的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学校张良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学校应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事业,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的大事。

因而,结合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成为共识。

另外,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总体上看,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这里仅从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心得方面探讨德育问题。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政教处、班主任等人员的工作,要渗透到学科的话也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的事情。

数学是自然科学,很难进行德育教育也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

它相对抽象而枯燥。

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

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尤其是在我们综合高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德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综合高中的生源较差,相对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更加薄弱。

需要我们降低教学要求,辅以适当的德育内容加以充实。

第二,综合高中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

第三,经过若干次分流后,相对重高与普高来说这批学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行为规范方面欠佳的学生。

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以品德教育来规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那么应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实施德育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讨。

(一)由数学的发展史展开,激励科学精神和爱国心
介绍数学史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

在介绍国外数学家的成就,特别是他们对数学科学的执着追求,对当年教会迫害的反抗精神等都应让学生知道了解。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外国教材中多有中国的《九章算术》、幻方、曹冲称象等的介绍。

数学贡献是全人类,故而,进行德育教育仅限于中国数学史,以免太狭隘。

再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著名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生平事迹,以让学生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应落实到现今我们要向他们学什么,我们应如何行动,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

(二)从人格修养看数学,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
数学是最容易判断真伪的一门学问,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

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

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能帮助学生形成坚毅、求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树立自信的科学态度和思维品质。

进而能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发展与联系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当代中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偏激、从众、自私等不良性格倾向,减少学生间的矛盾的发生,对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有促进作用。

(三)从数学的美学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

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与快乐。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正源自一道平常数学题的解答。

这种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快乐,是数学的精神魅力所在,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

第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十分简约、明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叙述的准确、精辟;数学公式、定律表达的简单明快,无疑都给人以一种简洁的美感。

第三,数学知识中的美学意识和观念。

如对称、运动、周期等等,都会给人一种美学的领悟。

数学家庞如莱说:“能够作出数学发现的,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因而,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开掘数学美,而那些应试的学习,使学生生厌的数学训练,则是在摧毁学生的美学基础。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做好德育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任重而道远。

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而不是个别德育工作者可以做好的。

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员的数学教师也不能例外,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