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积雪融水在伏尔加河河水补给中起着主要作用。
伏尔加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伏尔加河上有很多堤坝、水库和水电站,另外也连通了很多运河。
读图完成1~2题。
1. 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措施包括A. 以水能资源的开发最为流域治理的核心B. 采用高坝一次性开发方式发展水电站C.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保护生态D. 水坝、运河的修筑获得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2. 伏尔加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影响有A. 夏汛前降低水库水位,可提高汛期蓄水能力B. 水位抬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C. 促进流域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的发展D. 下游流量明显减少【答案】1. D 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区域开发和整治。
流域的开发首先要熟悉流域的地理条件,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
1. 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能资源不丰富,不能以水能资源开发最为流域治理的核心,A错;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B错;伏尔加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重工业,C错;水坝、运河的修筑获得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D对。
2. 伏尔加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积雪融水,以春汛为主,故夏汛前不必降低水库水位,A错;水位抬高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水生生态系统,使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B错;由于电力充足且廉价,促进了流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的发展,C对;不会影响下游流量,D错。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 自东向西汇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的重要支流B. 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 地形起伏不大,河流流速和缓D. 流域内人口稠密,一直是美国的经济发达地区4. 在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是A. 扩大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B. 建我国规模最大的高能耗工业基地C. 建水利工程,开发水能发展水运D. 从防洪入手,减轻水旱灾害【答案】3. B 4.C【解析】3. 田纳西河自东向西汇入俄亥俄河,是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形起伏较大,中上游河流流速较快;流域内人口稠密,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是美国的经济较落后地区。
4. 扩大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并不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经验;建我国规模最大的高能耗工业基地不现实,可能会污染江水等;长江是黄金水道,且落差大,可以建水利工程,开发水能和发展水运;从防洪入手,减轻水旱灾害是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经验,但不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经验,选C。
下图为某河流的水利开发设施示意图。
在原有河道上修筑拦水坝,在新辟的人工河道上修建发电站和航道,该设施在河流上密集分布。
在某些发达国家,这些河流上早期修建的拦水坝正在被逐渐拆除。
据此完成5~7题。
5. 拦水坝对人工河道的影响是A. 提高水流速度B. 减轻泥沙淤积C. 增加河道水量D. 缩短结冰时间6. 该水利开发设施的特点有A. 人口迁移量小B. 受气候影响小C. 水坝高程高D. 影响鱼类洄游7. 一些发达国家拆除河流上的拦水坝的主要原因有①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②水坝设施年久失修③产业升级使耗能减少④恢复河流原始生态⑤水坝维护费用较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②④⑤【答案】5. C 6. A 7. D【解析】考查河流梯级开发及其影响。
5. 读图可知,该拦水坝的作用在于增加人工河道的水量,提高河流水位,增加发电站上下游落差,增加发电量,C正确。
但是不能起到提高水流速度、减轻泥沙淤积和缩短结冰时间的作用,ABD错误。
故选C。
6. 该水电开发属于低坝开发,因此淹没土地少,水坝安全性高,人口迁移量小,A正确,C错误;由于有航道直通河流上下游,对鱼类洄游影响较小,D错误;而用于发电的水量的变化受气候的影响较大,B错误。
故选A。
7. 发达国家拆除河流上的拦水坝主要是早期修建的,这些水坝设施年久失修,水坝的维护费用较高,②⑤正确;加之水坝的建设对河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因此拆除水坝有利于恢复河流原始生态,④正确;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产业升级不是河流水坝拆除的主要原因,①③错误。
故选D。
下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8~10题。
8. 嫩江是一条美丽、富饶之江,同时又是一条多灾多难、桀骜不驯之江。
其多灾多难、桀骜不驯的原因不包括①支流多,降水集中②干流由北向南流,易形成凌汛③下游水流速度慢,易形成洪涝灾害④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抬升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9. 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其开发程度却超过了黑龙江。
黑龙江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不可能是①为中俄两国的界河②水量小,开发价值低③气候寒冷,结冰期长④东北能源丰富,不需要开发黑龙江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10. 尼尔基水利枢纽对下游的影响有A. 提高通航能力B. 导致下游水质恶化C. 解决下游地区的水危机D. 使洪水灾害得到缓解【答案】8. D 9. B 10. D【解析】试题分析:8. 嫩江支流多,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干流由北向南流,不会形凌汛;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上游位于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河流堆积作用不明显。
9. 黑龙江为中俄两国的界河,若对其进行开发会涉及两个国家,但两国的政策与开发目的有差异,故对黑龙江的开发缓慢;黑龙江虽然水量大,但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开发价值相对较低。
10. 本枢纽主要是能提高其上游地区的通航能力;对下游地区的水质没有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相对充足,本身并不存在水危机;由于水利工程对河水有拦蓄作用,从而导致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小、强度降低。
【方法总结】对某河流治理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方面说明,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的有利影响是通过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季节流量变化小而实现的。
(2)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读“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 为三个水文观测站),回答11~12题: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工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A.①以上河谷地区B.①至②间支流交汇处C.②至③间冲积平原D.里海沿岸地区12.该流域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较为合理的是()A.①处修建引水工程B.①至②段修建水库C.②至③段梯级开发D.③处河段疏浚河道【答案】11.C12.B【解析】11. 读图分析,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①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主要为“V”形谷,因此,河谷地区不适合农业的发展,A项错误;①至②间支流交汇处,来水量较大,易导致洪涝灾害多发,因此不适合农业的发展,B项错误;②至③间,地形平坦,流速较缓,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C项正确;里海沿岸地区为沙漠,工农业生产活动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D项错误。
12. 读图并结合水文站的流量可知,①处水量较小,不适合修建引水工程A项错误;①至②段支流较多,流速较快,来水量较大,修建水库可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也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B项正确;②至③段地势低平,不适合梯级开发,C项错误;③处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周围为沙漠气候,气候干旱,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也不用疏浚河道,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格达莱纳河是哥伦比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西南部海拔3600米的帕帕斯荒原上,向北穿行于有色金属矿产丰富的东科迪勒拉山和中科迪勒拉山之间的谷地中,在巴兰基亚以北注入加勒比海。
河流流量较大,每年有两次汛期,河道较平直,多急流浅滩;流入北部低地沼泽后,流速骤减,泥沙经常淤塞河口。
从河口巴兰基亚可通航到中部城市拉多拉达(970千米),促进了内地和加勒比海间的联系。
图6为马格达莱纳河水系图。
(l)说明马格达莱纳河每年有两次汛期的原因。
(4分)(2)分析马格达莱纳河上、下游开发利用的方向。
(6分)(3)分析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6分)(4)指出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6分)【答案】(1)马格达莱纳河流域位于赤道附近,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2分)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一年中有两段时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有两次雨季,因此该河有两次汛期。
(2分)(2)马格达莱纳河上游位于山区,河流落差大,宜于进行水能梯级开发;(2分)下游为平原,聚落和农田较多,用水量大,可提供水源和灌溉;(2分)下游沿岸平原地带T业相对发达,中上游农矿产品丰富,适于发展航运等。
(2分)(3)上游河道位于山区,多急流浅滩,下游流经平原区,北部有沼泽地,沿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施T难度大;(2分)该河流域有两次雨季,阴雨天气多,且汛期长,增加施T难度;(2分)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
(2分)(4)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
(2分)措施: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2分)协调上、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加强统一管理,加大宏观调控等。
(2分)【解析】(1)马格达莱纳河每年有两次汛期的原因应结合其纬度位置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产生的两次降水补给马格达莱纳河的情况说明。
(2)马格达莱纳河上、下游开发利用的方向应结合该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从水能开发、航运、供水、灌溉等方面说明。
(3)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应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地形、地质、气候、资金技术等角度分析。
第(4)问,马格达莱纳河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通过图文分析应主要为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植树造林、开发管理等角度说明。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杜罗河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是横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山脉,在葡萄牙波尔图注入大西洋,全长770千米。
干流径流量多来自北部支流。
杜罗河流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联合在杜罗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
杜罗河通航里程约200千米。
下图示意杜罗河流域水系分布(图中虚线为流域分界线)。
(1)分析杜罗河干流水量主要来自北侧支流的原因。
(2)简述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共同开发的杜罗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特征。
(3)指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联合在杜罗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所产生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