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事件应对处置
一、单选题(10 道)
1.按照()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
A. 中央负责 B. 地方负责 C. 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
资金分级负担D. 单位负责
2.对造成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应同时上报()A. 省级民政部门和民政部 B. 上级部门
C. 国务院
D. 国家主席
3. ()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A.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B. 民政部C. 减灾委员会D. 当地政府
4.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A. 平顶式结构 B. 三角式结构C. 层叠式结构D. 尖顶式结构
5. 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提出启动()的建议,由国务院决定进入Ⅰ级响应。
A. 一级响应B. 二级响应C. 三级响应D. 四级响应
6.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决定终止一级响应。
A. 民政部B. 国务院C. 减灾委主任D. 地方政府
7. 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计划。
A. 协调社会B.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C. 经济发展 D. 国家安全
8. 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都不会少于()A. 一亿 B. 两亿C. 三亿D. 四亿
9. ()每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A. 地方财政B. 省级以上政府C. 地级以上政府D. 中央财政
10. 以()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A. 国务院B. 各级政府C. 国家减灾中心D. 民政部
二、多选题(10 道)
1. 国家自然灾害管理的基本工作系统包括()
A. 国家灾情会商机制与预警系统
B. 救灾物资储备与救灾装备系统
C. 全国恢复重建工作管理系统
D. 冬春困难群众救助管理系统
2. 捐助种类包括()A. 经常性的捐赠B. 常年捐助 C. 对口捐助D. 集中性捐助
3. 减灾备灾的指导工作机制包括()A. 减灾组织的健全与完善 B.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C. 救灾演练活动的组织D. 减灾知识的普及
4.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A. 发生频率高B. 灾害类型多C. 受灾损失严重D. 季节性强
5. 我国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A. 干旱B. 洪水C. 地震D. 台风
6. 健全工作体制包括()A. 民政系统的灾情报送工作制度:两小时B. 灾情检测机制:24小时不间断
C. 应急联络机制
D. 建立了一个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启动机制协调有关部门
7. 四位一体的组织实施体制包括()A.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B. 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 C. 救灾司
D. 国家减灾中心
8. 详细的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包括()A. 制定统一的恢复重建户籍名册B. 公开公布每户得到补助的资金数量C. 确定政府补助资金的拨付方式 D. 确定恢复重建的工作目标并定期通报各地进度
9. 冬春救助的工作指导机制包括()A. 系统的荒情评估B. 制定《灾民救助花名册》,发放”灾民救助卡”
C. 全国灾民救助人数的统计与落实
D. 春节前救助资金与物资必须到位的规则
10. 国家爱减灾委员会成员包括() A. 国务院总理B. 总参作战部C. 民政部部长D. 中国红十字总会
三、判断题(10 道)
1. 中央应急救助资金的拨付48小时救助到位。
2. 任何一种管理系统,如果缺乏系统的工作机制,就不可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3.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意味着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4. 自然灾情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是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负责。
5. 县级民政部门在该县发生灾害之后,造成死亡或者是失踪有20个人以上,向省级民政部门、地市民政部门报告,并且两小时内上报民政部。
6. 工作系统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需要因时因势推进工作系统的不断创新。
7. 程序建设的关键是要对于日常行政工作进行具体化的规范,制定出各种类型的工作操作规程。
8. 汶川地震是我国政府第一次邀请国际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灾,同时也呼吁各国支援。
9. 国际最低救助标准是10美元。
10. 工作系统是各项业务的基本平台。
一、判断题(10 道)
1. 工作系统是各项业务的基本平台。
正确
错误
2. 国际最低救助标准是10美元。
正确
错误
3. 自然灾害的救灾工作有很强的社会性,但不具有政治性。
正确
错误
4. 全球气候变暖绝不是危言耸听,由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性天气现象已经不断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正确
错误
5. 县级民政部门在该县发生灾害之后,造成死亡或者是失踪有20个人以上,向省级民政部门、地市民政部门报告,并且两小时内上报民政部。
正确
错误
6. 中央应急救助资金的拨付48小时救助到位。
正确
错误
7. 工作系统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需要因时因势推进工作系统的不断创新。
正确
错误
8. 程序建设的关键是要对于日常行政工作进行具体化的规范,制定出各种类型的工作操作规程。
正确
错误
9. 自然灾情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是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负责。
正确
错误
10.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意味着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负责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
A. 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
B. 民政部
C. 减灾委员会
D. 当地政府
2. 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提出启动()的建议,由国务院决定进入Ⅰ级响应。
A. 一级响应
B. 二级响应
C. 三级响应
D. 四级响应
3.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制度。
A. 逐级发布
B. 统一发布
C. 局部发布
D. 公开发布
4. 未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影响防洪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
B.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 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5.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
A. 地震救助
B. 震后恢复重建
C. 地震财产保险
D. 地震灾害保险
6.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决定终止一级响应。
A. 民政部
B. 国务院
C. 减灾委主任
D. 地方政府
7. 以()为依托,建立部门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A. 国务院
B. 各级政府
C. 国家减灾中心
D. 民政部
8. ()每年根据上年度实际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A. 地方财政
B. 省级以上政府
C. 地级以上政府
D. 中央财政
9. 每年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A. 1
B. 39847
C. 39816
D. 39815
10. 按照()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
A. 中央负责
B. 地方负责
C. 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
D. 单位负责
三、多选题(10 道)
1. 四位一体的组织实施体制包括()
A.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
B. 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
C. 救灾司
D. 国家减灾中心
2. 汶川地震的特点包括()
A. 地震的强度大,涉及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
B. 灾区的区域结构非常特殊,震中位于灾区较为边缘的地方
C. 交通干线以及许多乡村道路中断,灾民大量逃生
D. 余震的频次也比较多,次生灾害相当严重
3. 一般灾害的特点包括()
A. 极端性气候现象增多
B. 地震到了活跃期
C.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社会财富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D. 灾害已经和国家的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4. 冬春救助的工作指导机制包括()
A. 系统的荒情评估
B. 制定《灾民救助花名册》,发放”灾民救助卡”
C. 全国灾民救助人数的统计与落实
D. 春节前救助资金与物资必须到位的规则
5. 捐助种类包括()
A. 经常性的捐赠
B. 常年捐助
C. 对口捐助
D. 集中性捐助
6. 我国的主要灾害类型包括()
A. 干旱
B. 洪水
C. 地震
D. 台风
7. 健全工作体制包括()
A. 民政系统的灾情报送工作制度:两小时
B. 灾情检测机制:24小时不间断
C. 应急联络机制
D. 建立了一个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启动机制协调有关部门
8. 减灾备灾的指导工作机制包括()
A. 减灾组织的健全与完善
B.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C. 救灾演练活动的组织
D. 减灾知识的普及
9. 国家爱减灾委员会成员包括()
A. 国务院总理
B. 总参作战部
C. 民政部部长
D. 中国红十字总会
10. 应急响应系统的刚性指标包括()
A. 工作组24小时到达灾区
B. 救灾物资24小时内要救助灾民到位
C. 中央应急救助资金72小时下到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