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古代罗马文明古代罗马主要历史线索:古罗马的历史划分为王政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09年)、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和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三个阶段。
王政时期基本属于传说和史实互证的时代。
共和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帝国时期是罗马最为强盛的时代。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号为新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一、王政时代(了解)(一)知识点概括1、根据罗马历史传统说法,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立了罗马城,并且成为罗马的第一个王。
2、罗马王政时代的主要机构有王(勒克斯)、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
罗马的部落称为特里布斯。
3、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为止的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这一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先后共有7个王。
(二)名词解释伊达拉里亚文明;赛尔维乌斯改革;塔克文王朝;库里亚大会;森都利亚大会;元老院;二、罗马共和国(一)主要知识点1、罗马人在推翻王的统治后,取代王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称为执政官,任期一年。
2、共和国初其罗家政权机构中,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
3、共和国建立后,罗马平民和贵族延续了两个世纪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平民多次采取“撤离”运动,迫使贵族作出让步。
4、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罗马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贵族政治。
5、霍腾西阿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二)名词解释1、特里布斯会议:又称平民会议,是罗马一种按地域部落组成的会议。
此会议最早只由平民参加,公元前474年获得承认。
起初决议只对平民有效,后来围绕其法律效力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公元前449年,根据执政官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颁布的法案,特里布斯会议成为全体公民参加的会议,会议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再次重申这一决定。
至此,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基本结束。
2、《十二铜表法》: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刻于12块铜牌上而得名,公元前451—前450年颁布。
起因是平民要求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
该法典基本上是之前习惯法的汇编,实质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是既然已经有了明确条文的法律,量刑也以此为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领域滥用权力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权益。
3、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公元前367年由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针对平民土地、债务和担任高级官职等问题提出的法案。
主要内容是全体公民都可以占有使用公有地,但不能超过500犹格;平民所负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利息按本金计算,尚未还清的分3年还清;两名执政官必须有一人由平民担任。
该法案的颁布是平民对贵族斗争胜利的一个里程碑,从此罗马许多重要官职陆续对平民开放。
4、霍腾西阿法案:公元前287年独裁官霍腾西阿颁布的法案。
起因是同年平民与贵族之间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斗争。
平民举行撤离运动后,平民首领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独裁官,随后公布这项法律,再次批准特里布斯会议的决定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这样,这项决定经过百余年斗争,终于最后得到确认。
一般认为,这项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三)简答题简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原因、经过、性质和意义。
答案要点:原因:(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贵族把持了所有的国家大权,平民被完全排斥在国家政权之外。
(2)平民不能参与公有地的分配。
(3)债务奴隶制。
斗争的过程:(1)斗争的第一阶段(围绕政权):公元前494年,平民第一次撤离运动,平贵斗争拉开序幕,贵族被迫承认平民选出的两名平民保民官的权利。
公元前462年—前451年,平民经过10年的斗争,达到编纂成文法的目的,公元前451年—前450年,“十二铜表法”颁布。
公元前485年,坎努里阿法通过,平民获得与贵族的通婚权利和担任军事保民官的权利,从此加入高级官职行列,斗争第一阶段结束。
(2)斗争的第二阶段(围绕土地和债务):公元前376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提出。
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通过。
公元前287年,霍滕西阿法通过,平贵斗争结束。
平贵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罗马早期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反对氏族制度残余的革命。
这次斗争调整了罗马公民集团内部的关系,扩大了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使罗马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平民的胜利,罗马的公民制度得以巩固,加强了军事力量,使罗马走上了奴役外族奴隶的道路。
平贵斗争后,上层平民进入了罗马的统治阶层,与原有的上层奴隶主阶层融合成为新的豪门贵族集团。
三、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了解)(一)主要知识点1、共和国时期军队的最高司令官是执政官,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
2、罗马共和国在遇到非常情况时,元老院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随后由执政官宣布任命独裁官;独裁官拥有绝对权力,任期6个月,期满后必须卸任。
3、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后,将被征服地区分为有投票权的公社、无投票权的公社、拉丁殖民地和同盟者等不同统治形式。
4、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确立了在西地中海的霸权。
5、罗马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使用行省制度进行统治。
(二)名词解释维爱战争;拉丁战争;皮洛士战争;布匿战争;汉尼拔;费边;坎尼战役;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西西里奴隶起义;朱古达战争;同盟者战争;苏拉;斯巴达克起义;卡提林阴谋;凯撒;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三)简答题1、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内容、失败原因和意义。
2、试述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简要说明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原因。
四、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一)主要知识点建立古罗马元首制的政治家是奥古斯都(屋大维)。
(二)名词解释1、奥古斯都:即屋大维,古罗马政治家,公元前27—14年在位,元首制创始者,恺撒的继承人。
公元前43年与安东尼和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
公元前30年在安东尼自杀后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
公元前28年改组元老院,称首席元老。
公元前27年宣布“交卸权力”,获“奥古斯都”尊号,后世即以此称之。
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将军、大祭司长等职衔。
在位期间对军队进行改革,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罗马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2、元首制:古罗马政治家奥古斯都(屋大维)创立的政治制度,始于公元前27年,终于公元284年。
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后鉴于共和制的传统势力依然强大,因此未采用君主或独裁的名义,而是采用了这种制度。
该制度下,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元老院等均得以保留。
但作用大大削弱,元首实际控制着国家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各方面事务。
(三)简答题1、简述奥古斯都的内外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要点政策:第一,依靠元老和骑士这两个等级,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扩大他们的特权,促使他们在社会中逐渐联合以共同支持元首制。
第二,对平民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
一方面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活动,另一方面用各种施舍收买他们,以转移他们对政治的注意力。
第三,竭力维护奴隶制,加强对奴隶的压制和镇压。
第四,颁布一系列法令,复兴古代淳朴风尚,恢复罗马传统习俗;大兴土木,使罗马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改善行省管理制度,调整对行省统治的政策。
在行省推行自治市制度,把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上层分子,加速行省罗马化进程。
第六,进行税收和财政改革,对各行省实行人口和财产普查,以此重新确定直接税。
第七,进行军事改革,把原有60多个军团精编为28个,驻防各省,并在自己身边建立了一支近卫军。
所有部队都是长期服役的职业兵。
第八,对外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
影响:奥古斯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罗马社会道德的没落,净化了社会环境,加速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罗马开始了持续200年之久的“罗马和平”时代。
五、罗马帝国(一)主要知识点1、安敦尼王朝的皇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和马可·奥勒略被称为“五贤帝”,其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在罗马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
2、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疆域扩大到极点。
3、戴克里先将罗马皇帝称号从元首改为“多米努斯”,正式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4、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号为新罗马。
(二)名词解释提比略;尼禄;图拉真;马可·奥勒略;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一世;巴高达运动1、弗拉维王朝:公元69年罗马帝国由军官韦斯帕芗建立的王朝。
他是罗马第一个非贵族出身的皇帝,在位期间残酷镇压各地起义,尤其以攻陷耶路撒冷最为著名;此外他改革军队,加强皇权,削弱元老院,广开税源,充实国库。
公元79年去世后由其子提图斯继位。
提图斯在位两年,统治期间进行了大量基本建设,尤其是完成了弗拉维圆形大剧场的建造工作。
公元81年去世后由其弟图密善继位,后者统治专制残酷。
公元96年在政变中被杀,弗拉维王朝由此结束,随后被安敦尼王朝取代。
2、隶奴制: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新的剥削制度,又称科洛尼制。
隶奴最初指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后来大土地所有者把土地分为小块租给奴隶或农民耕种,收取地租并强迫其服劳役,这些承租者就是隶奴,这种剥削方式就是隶奴制。
隶奴的人身社会地位介于自耕农和奴隶之间,隶奴制的出现,表明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走到了尽头。
3、“三世纪危机”:2世纪束到3世纪末罗马帝国内部所爆发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机。
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趁机人侵。
罗马帝国政权陷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
这全面而深刻的危机的根源是由于奴隶制的衰落和奴隶制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六、古代罗马文化(一)主要知识点1、古罗马唯物主义哲学家以卢克莱修和琉善为代表。
2、王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是公元前5世纪编订的《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鼎盛阶段在元首制时期。
罗马法由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三个分支组成。
3、奥古斯都时期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维吉尔、贺拉斯(《颂歌》)和奥维德(《变形记》)。
4、罗马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加图的《论农业》是古罗马第一部农业著作。
自然科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老普林尼,他的《自然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二)名词解释西塞罗;卢克莱修;波里比阿;维吉尔;李维;塔西陀;普鲁塔克板块六:古代罗马文明连续两年考了大题!!本版块六个知识点,其中以罗马的共和政治、罗马的元首政治和帝制、古代罗马文化——主要是罗马法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