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经济开发区规划五路工程-雨水工程降水施工方案编制:孙哲审核:刘庆继审批:崔植斌廊坊兴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规划五路项目部2013年3月14日一、工程概况及降水设计1、编制依据:1.1文安经济开发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
1.2、文安经济开发区排水工程降水方案实地考察资料。
1.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市政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汇编》1.4、公司的先进设备,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及技术实力,良好的社会信誉等。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目前规划五路(迎宾大道~纬六路)用地现状主要为农田区,现状无雨水管道排除系统,其雨水通过现状农田排水渠或以地面径流形式排入用地内2座沟渠中。
其中一座位于道路桩号0+845.7处,沟渠深约3.5m,水深约2m,为当地人长期盗采取土后临时蓄水灌溉所用的现况沟渠;另外一座在本次道路设计范围外,道路终点纬六路以北约80m处一条东西向的现况河道安邦河,目前河道未按规划实施,现况河道深约3m,水深约1.5m,为当地防洪排涝的主要河道。
2.2本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廊坊华夏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廊坊兴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水文地质地下水概况:根据廊坊兴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地下水勘察:从道路桩号k0+200地下水高程0.2m 至k1+200地下水位高程1.6m 逐渐递增,水质对砼结构有微弱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有弱腐蚀性。
4、降水井设计根据工程地勘报告及以往施工经验,本工程降水采用单排井点降水法。
抽水井为Φ300mm,纵向间距为10m ,详见平面布置图及断面示意图。
抽水井构造为:Φ300的无砂混凝土管,管井沉淀管深度取1m ,填料采用2~4mm 砾料。
基坑降水示意图管井深度的确定:H ≥H1+h+L*i+2H1井点埋设面到基坑底面的距离M ;i 为降水漏斗曲线坡度,与r 有关,取1/4;h 下限水位至基底安全距离取1.5米;L 井点中心至基坑中心距离(短边距离的一半);下限水位至井底距离取2米。
基坑H≥3.5+1.5+6*0.25+2≥8.5m降水取井深12m。
降水井间距计算:根据本工程地质报告,按潜水(无压)非完整井计算L为降水井内降水面至井底的高度,取1.2m。
降水深度S=2+1.5=3.5米S/(S+L)=3.5/(3.5 +1.2)=0.74查表得α=1.06含水层有效带厚度H0=α(S+L)=1.06*(3.5+1.2)=4.99m 渗透系数K=2.78m/d.2=58.35m影响半径R=10S K=10*3.5*78假设降水间距为10米,降水有效长度为100米Xa=(B+L)/4=110/4=27.5m总涌量Q=1.366*K(2H0-S)S/LgR-LgXa=1.366*2.78(2*4.99-3.5)*3.5/Lg58.35-Lg27.5=383.85m3/d单井抽水量q=2Лrlv=2*3.14*0.15*1.2*33.35=37.70m3/d 其中v是渗流极限速度;r是抽水井半径取0.15m。
.2=33.35m/dV=20K=2078确定井点根数NN=1.1Q/q=1.1*383.85/37.7=11.2根。
每百米布设11根,间距为10米。
二、降水施工2.1、降水井布置①降水管井布置为拦截地下水向基坑内涌入,保持基坑内无水,保证基础施工,沿上口线外扩1.0m布设降水井点,井深12.0m。
管井孔径为300mm;孔内均下入内径3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在井管外围填入直径2~4mm的砾石滤料或3mm的石屑。
排水位置分3处,一处为k0+475-k0+600水塘,一处为0+875处水渠,一处为道路终点纬六路以北约80m处一条东西向的现况河道安邦河。
具体详见平面示意图。
②管井结构a.间距、孔深:井间距约为10.0m ;管井井深12.0m;b.孔径:管井孔径均为300mm。
c.井管:管井均下入内径300mm的水泥砾石滤水管。
d.滤料:在井管外围填入直径2~4mm的砾石滤料或3mm的石屑。
e.降水井数量:降水井点共计约100口。
③残留滞水的处理因地层粉土-粘土层为交互层,基坑开挖过程中侧壁含水层的底板位置局部可能出现少量残留滞水,为此在基槽边坡坡脚挖取200mm×200mm的方沟,其内充填粗骨料材料如碎石等可明排残留滞水引入管井或集水井中排出。
④地面防渗措施a.在基坑5m范围内不宜设置用水点。
b.在基坑四周边沿3m范围内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和人工用水的入渗引起边坡坍塌,并保持边坡稳定。
⑤质量检验标准孔深允许偏差:不大于±10cm;b.孔径允许偏差:不小于±2cm;c.垂直度许偏差:1%;d.洗井:洗井至水中含砂率小于5%。
2.2临电布置及计算现场接入现有变电箱,引出电源后外设二级配电箱,每60m设置一台,每50m设置一台三级配电箱,每三级箱可控制5台水泵,降水井进行统一编号,每个电箱的开关与可控制的降水井进行统一编号,确保操作人员清楚明白每个降水井水泵的开关的准确位置。
根据单井日出水总量,经比较,选择QDX1.5-32-0.75型水泵,流时为1.5m3/h,扬程32m,功率为0.752KW/小时。
排水采用沿管线井点位置线平行做一道排水管道,采用PVC管排入就近的排水口。
2.3泥浆池的布置降水管线施工时,池浆池布置在道路红线内,以每50m设置一座池浆池为原则,根据现场降水井位置及周边构筑物位置可做适当调整。
2.4、降水井施工技术要求①成井工艺②钻探设备采用2台正循环钻机。
③清水钻进,一径到底,成孔后用清水循环换浆冲孔,直至水清;④下管填料。
⑤下管填料后,立即组织洗井。
⑥降水井工艺流程测放井位→钻机就位→钻孔(地层自然造浆)→清孔(稀释泥浆)→下井管→井管包网→填滤料→洗井→排水排浆→开始抽降2.5施工技术要求①降水井施工采用正循环钻机成孔,清水钻进,一径到底。
孔径600mm,井深约12.0m;②终孔后换浆,彻底清除孔底沉渣,由专人检查孔深合格后方能下入井管。
③井管为水泥砾石滤水管,内径300mm。
④下管时要保证井管连接正直、牢固;⑤滤料为1~1.5mm砾石,不含其它杂质,填料至地面以下1.0m后用粘土封孔。
⑥填料时应用铁锹从孔口四周均匀填入,严禁用手推车倒入,防止井管歪斜、滤料蓬塞。
⑦成井后立即组织洗井,洗井要求:采用空气压缩机及水泵联合洗井,洗至水清,出水量正常为止。
⑧做好成井原始记录。
⑨每井成井后由技术员验收,不合格的一律返工;⑩成井后观测其管井出水效果,若不符合质量要求,应立即补孔。
2.6施工用水水车提供现场用水;在施工过程中与甲方密切配合,服从统一指挥。
2.7地面排水地面在建筑红线外1.0m处挖掘明沟,明沟尺寸为800mm(宽)×1000mm(深),内置塑料布(以防渗水)。
2.8降水监测、维护:①利用周围降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降水初期每天观测1~2次,直至降水水位达到要求为止;②对观测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预测地下水位下降到设计深度的时间并合理调整抽水井数;③在整个降水期间,必须保证降水井点的完好,对抽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基础施工安全进行;④当构筑物施工基本完工,降水工作即告结束,在人员撤离现场前,应对全部降水井进行回填;⑤成品保护方面,尤其是降水井期间,应杜绝任何形式向孔内投放异物,避免影响抽水效果。
对易漏入孔内异物的井应将孔口绑扎封闭;对已漏入异物的井视降水效果确定是否进行洗井。
2.9降水井废井处理本工程降水井因位于道路路基范围内,因此在雨污水管线施工完毕后需对其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因本工程降水井采用无砂砼管,故选用级配砂石进行回填,回填时采用回灌地下水方式以增强回填级配砂石的压实度,降水井井口采用浇注混凝土封堵,避免后期降水井进水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
三、施工进度①进度计划a.钻探:本次采用正循环钻机2台,施工工期约5天。
b.洗井:与钻探交叉进行,钻探结束后再需1天。
c.预降期:全部井点施工,洗井完毕,进入降水预降期5天。
②施工设备型号及材料a.正循环钻机2台以上;b.W-1.0/7型空气压缩机(排气量1.0m3/min,排气压力0.7MPa)1台;c.内径300mm水泥砾石滤水管;d.2~4mm砾石滤料;e.降水用电容量300千瓦(降水最高峰时)③施工注意事项a.钻孔前应确认,井位下无地下建筑物,管线及电缆等。
b.全体施工人员应认真执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
c.降水井钻孔时应挖泥浆坑,做好泥浆沟以免泥浆遍地流淌。
d.现场电器设备要有防漏电措施,非电工未经许可不得动用电器。
电工每天对所有电器,线路进行安全检查。
e.施工人员应遵守甲方有关规定,配电箱应砌台,电线应架空或入地并固定好,做到文明施工。
④降水效果分析与要求a.由于本场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地层中互层发达,含水层与阻水层的相互作用,其滞水不易排出。
基坑开挖后边坡上可能有少量滞水排出。
b.为保证雨季基础施工,基底应在两侧设排水沟和集水坑。
基坑顶面应作坡面,基坑附近不得设置渗水井,以防雨水灌入基坑。
并保持边坡稳定。
四、管道施工1、管槽开挖:施工时首先确定现况地下管线位置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采用机械挖土人工清底,严禁超挖。
自卸汽车配合将多余土外运,基坑挖好后会同设计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2、管道基础管基采用150°砂垫层基础,按设计要求在槽底铺设规定厚度的砂砾垫层,采用高频振动平板夯夯实整平,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
吊中心线,修整弧形承托面,及时复核垫层高程。
3、挖工作坑管材大头承口处呈喇叭状,需随安管随挖工作坑,工作坑尺寸单侧宽出管道外缘20cm,深50cm。
工作坑要保证尺寸,使管子大口悬空,避免因工作坑尺寸不够使稳管操作不便。
4、下管采用吊车下管,下管前必须对每根管体进行认真的外观检查,不合格管材不得使用,个别允许修复的硬伤缺陷必须进行修补。
安管从下游开始,承口为管子的进水方向,承口工作面要清理干净,均匀刷涂一层润滑液,并在管体套好两根钢丝绳,留以后撞口时用。
5、上胶圈把插口工作面清理干净并图刷润滑剂,胶圈套在插口顶端,即插口工作面始端,胶圈要均匀、平直、无扭曲。
6、对口用三角架、吊链把管子吊起来呈水平状态,稍离槽底即可,利用边线调整管身位置,使管子中线符合设计要求。
把插口对准承口八字,这样可以进行下步工序。
7、撞口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上拴住钢丝绳,在待拉管子承口处架上后背横梁(后背横梁由槽钢、方木、橡胶垫组成)。
把后背横梁两端套好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见下图,这时两侧同步拉动两个吊链,使胶圈在插口与承口工作面之间均匀滚动。
注意撞口过程中随时观察吊在三角架上管子的状态,让管子受力均匀,保持水平,随时调整吊链,必要时调整三角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