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B、12 m/sC、1.2 cm/sD、1.2 km/s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 m/sB、9 m/sC、10 m/sD、11 m/s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B、25m/sC、24m/sD、10m/s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米/秒B、15米/秒C、米/秒D、1.5米/秒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9、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B、18.76 cmC、18.74 cmD、18.89 cm10、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12、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A、1.25 m/sB、0.73 m/sC、0.67 m/sD、0.8 m/s13、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 10m/sC、 5m/s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 m。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是以_ 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为参照物。
4、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 ___m/s;在4×100m 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_____ ___。
5、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6、运动会上王老师为小红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5 s,由于指针没有回零,继续记录小明同学的成绩是27 s,那么小明同学的真实成绩是______s,小明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7、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
8、钢球沿20m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 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 m/s.9、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m/s ,人急行穿过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________m处开始穿越马路。
1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千米/时=_________米/秒; 20米/秒= _________千米/时.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cm。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 cm ,t BC= s,v AC= m/s ,v AB= m/s,小车做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4、如图所示,在测细铜丝直径实验时,要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用测出这个线圈总长度_________cm,则铜丝直径d=______cm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
(1)、AB两地相距多远?(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2)、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运动的快慢小测试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A一定都不相等 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4、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A、甲较快B、乙较快C、一样快 D 、无法比较5、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6、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 )A、火车速度大B、汽车速度大C、两者速度一样大 D 、无法确定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9、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0、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3∶2B、3∶1C、3∶4D、4∶311、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min40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A 、100mB 、300m C、 200m D、 150m1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7m/sB、5m/sC、8m/sD、9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单位换算:(1)43.2km/h=______m/s。
(2)30m/s==________km/h。
2、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_____V2,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81km需要_______小时.3、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海面某处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深_______m.4、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 t BC =s; V AC =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填“大”或“小”)三、综合应用题(4+4+6+9+10=32分)1、100米长的列车以10米/秒的速度通过1500米长的山洞,用多少秒时间才能完全通过?2、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