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作用。
2、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
3、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1、理解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含义。
2.厘清本课新闻评论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3.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重点难点1.这篇新闻评论中心话题是什么?这话题有什么特点?2.对企业来讲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铺就通天大道?3.文章是如何通过论述,提出“工匠精神”深刻内涵?4.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知识储备]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特点: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新闻评论作用:一、引导作用:表彰先进,针砭时弊,解疑释惑。
二、监督作用: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
三、表态作用:当前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
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四、深化作用: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方法。
[撰写新闻评论的一般方法]1.要读懂材料。
.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
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一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
3.要评得有理。
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
4.要评得生动。
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学过程]1、导入谈观看《大国工匠》的感受2、整体感知1、速读文本,标画每段的中心句或中心词。
明确:第一段: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引出工匠精神。
第二段: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第三段:工匠精神是改变现实的力量;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第四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第五段:我们的时代面貌,取决于我们的表现。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1):引出话题,提倡工匠精神(2~4) :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5)倡导工匠精神倡导3、文章是如何通过论述,揭示“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的?参考:本文论述的核心是“工匠精神”。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采用由浅入深、逐层剖析的方式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就需要把握文章主体部分的行文结构,把文章中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浅到深地挖掘出来,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全面理解。
“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更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总结:这篇新闻评论围绕“工匠精神”展开,通过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等方式加以论述。
在论述的过程中,正反面论证相结合,观点鲜明、逻辑合理、思辨性强。
通过对本文思路的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本文从不同角度辩证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这种精神对企业、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
4.分析论证方法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参考: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作者引用企业家、古代典籍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证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具体的方法有:引用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
拓展阅读(一)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怎样的精神?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笨”精神其实,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
所谓终南捷径,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如今,工业“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
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造的锅说要100年,那么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
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
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
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限设计短点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国内外很多好的产品,都预设了一定的使用期限,这样吸引了回头客,扩大了产品销量。
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才有了好的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我们的锅。
”为什么一个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的创办者维尔纳冯.西门子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和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
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
“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形容一个人“轴”,说的就是他爱钻牛角尘,不懂变通。
换句话说,就是脑子“一根筋”不懂得转弯。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
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50年的精湛技艺。
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餐厅只有10个座位,小小的店面也从来没有扩张过,坚持“一根筋”半个多世纪。
“轴”不“轴”?可是,慕名而来的顾客都得提前几个月预定。
但凡吃过的人都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所谓“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
一生专注做一件事,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
“工匠精神”是一种“苦”精神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看来,工作是修行,产品是修炼,不急不躁,筚路蓝缕,久久为功。
在最珍视“工匠精神”的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的。
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更没有“假公司”。
尤其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天都有众多企业. 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更有一些一夜爆红的.互联网神话。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定力,用“苦行僧”一样的意志和信念办企业做产品,坚持“工匠精神”,实为不易。
反思总结:在这个人人做事都讲究“短、平、快”的时代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正是抹平这种浮躁心态的“镇定剂”,同时也是个人工作、企业成功的制胜法宝,更是支撑我们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基本精神,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拓展练习什么是“新工匠”吴晓波①家用菜刀有两大品牌,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锈钢技术不断迭代,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今天的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二十分之一,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则差距可能更大。
⑤我们要找的“新工匠”,应该是双立人,而不张小泉。
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
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 家家都有--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
譬如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能各自崛起,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他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他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⑥但是,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超越,甚至使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后世的匠人抱守古人而不思进取,则传统成为枷锁,古人成为沉重的十字架。
⑦云南白药由云南伤骨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其配方、工艺列入国家绝密。
早年的白药,为粉末状的小瓶封装,一姓单传,百年不变。
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阖,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酊剂、硬膏剂、气雾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
如果固守曲老药师的小瓶模式,云南白药恐怕迄今还是一家偏居南国一隅的小而美作坊。
由此可见,具有“新工匠”精神多么重要啊!⑧真正的“新工匠”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价值。
1.针对“新工匠”,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答案:真正的“新工匠”是从传统出发,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价值。
2.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双双崛起的原因是什么?答案: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他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他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举了云南白药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先后开发出胶囊剂、酊剂、硬膏剂、气雾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培养“新工匠”精神。
链接材料在201 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答案: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求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