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分析

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分析

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分析3王立宏(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经济转变,经济转变是一个演化过程。

而新技术、新经济活动的创生是经济演化的开始,经过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技术将胜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技术。

演化经济学对制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习惯和惯例上,认为习惯和惯例是嵌入于特定的社会制度中,并由社会制度所强化。

学习型经济的理论解释了人类的选择过程是一个适应性的搜索过程,这一过程改变了知识的状态,进而推动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创生。

而创新经济学阐释了创新的过程、性质,以及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制度和技术的影响。

演化经济学不仅发展了经济学理论,而且对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各种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学习型经济;创新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8)03-0130-06 一、经济增长的演化原理演化经济学探索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方法。

经济转变是这种方法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因为转变,增长才能成为可能。

经济转变具有质和量两个维度,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演化的主线,质量维度与创新过程、新经济活动的引入和老经济活动的退出密切相关,而数量维度则与持续的经济结构变迁过程是不可分的〔1〕(P41-46)。

经济转变是一个演化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行为变异或微观多样性;将变异转变为经济变迁型态的选择过程;产生和再生行为变异的发展过程,这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确定了经济转变的过程。

经济演化正是通过发展过程,才有了产品和生产方法的创新,通过选择过程,才有了不同经济活动相对重要性的连续变化。

选择过程和发展过程是相互依赖的,选择过程的结果塑造了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为进一步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发展过程是通过创新、企业家精神及其与竞争过程的关系实现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是竞争过程的结果,同时也是为新奇的生成提供可获得资源的重要决定因素。

市场规模和市场上形成的相对价值诱导发展过程沿着适当的方向进行,通过这种方式选择过程影响着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发展改变了相关的选择特征,进而将不同的选择优势在群体间进行再分配。

选择和发展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正反馈关系,发展是与选择相关的自动催化过程,是一个新知识驱使经济远离均衡的过程,这也是经济体系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原因。

马歇尔也认识到,经济活动直接和间接地改变了知识,知识的每一次改变都为行动的改变创造了条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知识的改变,永无止境,人们对此无法预测。

演化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在于它解释了新技术是如何成为主导技术并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

由于企业具有不同的选择机制和发展过程,新的技术分岔在单个企业间形成了,它们影响着企业的选择,决定着企业是引进某种技术还是不引进某种技术,企业也可通过了解竞争者的技术,决定是否采用某种技术,市场环境也会选择出好的企业。

在演化历程中,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技术在两个方面实现对低生产率技术的替代。

2008年5月第36卷 第3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L iaoning U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 ciences)May.2008Vol.36 No.33收稿日期:2007-12-10作者简介:王立宏,男,辽宁昌图人,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SH021)。

一方面是使用具有高生产率和高盈利技术的企业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是具有高生产率和高盈利能力的技术被其他企业竞相模仿和采用,这种演化理论既与大量的经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产业内、企业间存在大量的持续差异”相一致〔2〕,又与对新技术扩散的经验研究相符合,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则难以与经济增长的这些因素相一致。

在技术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生存下来的企业很大程度上都受随机事件的影响,而这些事件在演进中是最初发生的,在某种程度上,企业专注于某种特定的技术,而哪种技术将生存下来是受到早期随机事件的影响。

在一些模型中,“动态报酬递增”使路径依赖的效果表现得特别强烈。

企业对某一种技术使用得越多,它在技术上就越精湛,对使用该技术的其他企业而言,学习的“溢出”就越多。

一种技术被使用得越多,相对于竞争技术而言,它就变得越发有活力。

按照多西等人的研究,新的替代技术尽管具有潜在的优势,但在它的潜在优势发挥出来之前仍然需要一些发展和学习。

在发展过程之前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如果运气不好,发展过程将永不会发生。

但总的来说,潜在的较好的技术将胜出〔3〕(P1530-1547)。

收益递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演化的观点认为,每种竞争技术都包含着温特所称的积累性技术,在积累的技术中,今天的技术进步以最初阶段可获得的技术为基础并不断得到改进,反过来,明天的技术进步又以今天为基础,这种累积效应就是技术的专门学习过程。

这一学习过程是在企业的主导设计出现之前开始的,在主导设计之前,几乎不存在旨在改进生产过程的研究和开发支出,因为产品设计不稳定,任何一种产品设计的市场都很狭小,企业要进行搜寻主导设计,通过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来获得可观的利润,有效的生产过程的发展常常包括对潜在规模经济的开拓,同时对于某个特定设计的生产过程的改进将对它进行锁定,其他竞争性设计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技术的演化导致了企业主导技术的出现,随着这种主导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和模仿,整个产业的技术得到了提高,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二、制度分析的演化原理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一开始就是演化的分析方法,它虽没有建立一种统一的理论模型,但它采用的是生物学的类比而非物理学类比的分析方法。

正如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凡勃伦提出的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演化的科学?这种演化方法的研究范围是从人类能动作用、制度与经济过程的演化性质的一般思想到与特定经济制度和经济类型相关的特定思想和理论,因此存在着多重分析层次和类型。

制度分析的关键概念是习惯和制度,凡勃伦把制度归结为人们主观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和习惯,认为制度本身就是由“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固定的思维习惯”所组成并用受这种心理支配的一般制度来代替社会经济制度。

在他看来,经济制度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以满足自己物质需求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而一切习惯又来自于人类的本能,本能树立了人类行为最终的目的,并推动了人类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做的种种努力。

思想和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因而制度也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但制度的本质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制度的形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演进,而无突变〔4〕(P373-397)。

制度主义主要分析了一套特定的共同习惯怎样嵌入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中,并由它所强化,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由抽象到具体。

比如定价理论,主流经济学是用局部均衡的供求模型来分析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但制度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中价格形成过程是多样化的制度过程,价格是社会习俗,它由习惯所强化,并嵌入特定的制度之中。

这类习俗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了不同种类的商品、制度、计算模式和定价过程。

既然价格是习俗,那么它必然依赖于思想和定价习惯,否则就不能对价格进行解释。

宏观经济学中的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理论也深受凡勃伦的影响,它强调了习惯在消费者行为中的作用,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建立在这种假定之上:某种已经达到消费水平与流行的文化规范产生了习以为常的消费行为模式,遵循这一模式,消费者是模仿性地和适应性地采取行动的,他们的行为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习惯基础上的。

总的来说,制度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人类行为的模式和规则性对宏观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大量的模仿行为、惰性、锁定和累积因果关系,在复杂系统中,宏观稳定性可能依赖于微观的多样性,而微观多样性又受系统性约束的影响。

宏观经济秩序及其相对131 第3期 王立宏: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分析稳定性与微观经济层次上的变异与多样性相互强化,个人的习惯既强化了制度,又被制度所强化。

正是通过这种相互加强的循环,制度就具有了一种稳定和惰性的禀赋,并且,在把信息转变成有用知识而提供智力习惯和惯例上,制度发挥着基本的作用,制度对个人认知的强烈影响在社会经济系统中产生了明显的稳定性。

制度主义的习惯和惯例的分析方法在纳尔森和温特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纳尔森和温特在他们的著作中分析了惯例。

经济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惯例的学习过程,惯例是程序化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知识,并且往往是自动进行选择的,它控制、复制和模仿着经济演化的路径和范围。

纳尔森和温特的演化理论主要是论述了在市场环境中经营的企业能力和行为,并建立了符合这种理论的许多模型,这些演化模型对于制度的演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分析方法,这对于分析与经济变迁有关的众多现象是用的。

正如凡勃伦自己所提出的,演化范式为一种把连续和变化、惰性和新奇包容于其中的框架提供了基础。

当行为者尝试着有目的的改进之时,惯例和习惯可能慢慢地适应性变化或突变,某些习惯和惯例被保留和被模仿以及其他的则被废弃不用。

这一过程就是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学习不仅是信息的获取,它是有关认知、计算和评价的新手段和新模式的发展,这意味着行为者建立了新的习惯、新的偏好和新的概念框架创造的一种转变和重构过程。

当前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除了借助于习惯和惯例的方法之外,还强调了文化分析和多层次分析。

制度主义的传统并没有把它自身限制在从个人到制度的“向上的因果关系中”既制度取决于个人行为,但个人也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向下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人性不是给定的是变化的,这就把学习与偏好的改变纳入到制度系统中〔5〕(P166-192)。

三、学习型经济演化原理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是最主要的战略性资源,学习是最重要的战略过程,这一结论对以稀缺作为基本经济前提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并且它意味着经济过程只能被理解为社会性的嵌入过程,明确地阐明在知识基础方面的新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重要的。

尽管信息技术革命使更多种类的知识成为可整理的,但对于经济绩效的提高和企业经营的成功来说,尤其是意会性的知识比以前更重要了。

如阿罗所指出的混合型的知识———既不是完全个人的,也不是完全公共的知识已变得日益重要了。

学习型经济代表了一种学习能力,它对经济成功具有特殊的意义,知识,作为学习的产物,是一个比信息更宽泛得多的概念,信息是能够转化为字节(bit s)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传递的那部分知识,而学习所产生的诀窍、技巧和能力经常是意会性的,而不是可以明确阐述的,很难通过电子网络传播的。

学习不同于信息传递,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的知识,知识区分为不同的类型:诀窍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谁拥有知识的知识〔6〕(P3-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