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系军阀的起源与发展一、桂、粤以北便是湖南,古有“三湘八泽”之称。
湖南地处南北要冲,历来是南北军阀争夺的军事重地。
在中国近代史中,湖南是发生战乱最多的省份之一。
先从辛亥武昌起义谈起。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湖北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震动了全国,最先起来响应的,便是邻近的湖南省。
武昌起义以前,两湖革命党人已相约:若湖南首义,湖北立即响应;若湖北率先发动,湖南即日跟上。
可是,武昌炮响,湖南巡抚余诚格当天就得到消息。
为防止新军起义,余诚格收缴了新军的子弹,并将其调离长沙,另调受革命影响较少的巡防营入防。
湖南革命党人三天后才得知武昌首义的消息,故未能及时发难,后经过多次组织发动,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等才于10月22日领导起义成功,光复长沙,成立湖南军政府,焦达峰、陈作新出任正副都督。
但是,湖南革命党人缺乏政治经验,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镇压反革命的措施,反而组织了纯然由旧官僚和立宪派参加的参议院,使之掌握了军政府的实权。
10月31日,参议院议长、立宪派首领谭延闿策动新军中的反动军人梅馨等举行军事政变,谋杀了焦达峰和陈作新,谭延闿自任湖南军政府都督。
谭延闿是个什么人?如何当上立宪派首领和参议院议长?这里还须作个交待。
谭延闿,字组庵(后改左庵),号无畏。
湖南茶陵人。
1876年出生。
其父谭仲麟曾任清朝总督、巡抚,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谭延闿自幼从安化名儒黄凤岐为师,熟习诗赋文章,且还善于骑射之术。
1904年,谭延闿进京参加会试,得中会元,被委为翰林院编修。
后回湖南长沙办“新学堂”,1909年,积极参与“立宪”运动,不久便以他的才学、名望、门第而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的核心人物。
辛亥革命湖南军政府成立后,谭延闿又被推为参议院议长。
但是,他并不甘心只当一个实权不大的议长,于是,他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策动军事政变,使焦达峰、陈作新遭叛军杀害,革命军政府被颠覆,湖南处于一种无政府的混乱局面。
然后,他唆使党羽发起各种请愿活动,造成唯有他出任都督收拾残局不可的假象。
这位后来曾经当过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正是踏着革命党人的鲜血走上民国的军政舞台的。
谭延闿毕竟是个文人,当上都督以后,手下的将领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私下称他“谭婆婆”。
为了显示一下自己“文武兼资”的本领,谭延闿故意搞了一次校场骑射的表演,他跃马横枪,十发十中,使众将惊骇。
当然,仅靠这些走马骑射的小技是难以维持其统治地位的,谭延闿施展出各种本领。
首先,他知道革命党人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狡兔三窟,他于1912年加入了国民党,并担任了湖南国民党的支部长。
国民党首领黄兴(湖南善化人)回湘时,他为黄兴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俨然与革命党人站在一起。
另一方面,他也和袁世凯的御用工具“共和党”、“进步党”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熊希龄(湖南凤凰人)以结好袁世凯。
此外,他与湖北黎元洪、广西陆荣廷交结,以求自保。
对于省内的一些下野军人、政客,他也尽量收容,大都给以名义。
正是依靠这种八面玲珑的本事,谭延闿在湖南维持了两年的统治。
1913年3月,国民党首领宋教仁(湖南桃源人)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讨袁。
7月,革命党人李烈钧、黄兴、柏文蔚、胡汉民等相继在江西、江苏、安徽等地起兵讨袁。
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谭延闿也不得已宣布湖南独立。
袁世凯派大军镇压南方的革命,当北洋军大兵压境时,谭延闿慌忙宣布取消独立,通电下野。
北洋军进入湖南后,谭延闿跑到北京向袁世凯负荆请罪,因有黎元洪等求情,谭延闿免受责罚。
湖南取消独立,谭延闿通电下野后,袁世凯任命海军中将汤芗铭为湖南查办使、湖南都督兼民政长。
汤芗铭,字铸新,湖北蕲水人,1885年出生。
其兄汤化龙是湖北省立宪派首领,后曾任民主党干事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内务总长等。
汤芗铭1903年中举人,1904年留学法、英学习海军。
1905年在欧洲加入同盟会,但因偷割孙中山皮包盗取志愿书,被开除会籍。
1909年回国后,出任镜清舰机长、南琛舰副舰长。
1911年武昌起义时,随海军统制萨镇冰至鄂镇压起义。
其兄汤化龙密函劝其归顺民军,适逢萨镇冰离职东下,汤芗铭在海容舰组织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海军总次长兼海军北代司令。
袁世凯上台后,汤芗铭即委身投靠,成为袁世凯的心腹,授海军中将衔。
二次革命爆发,汤芗铭受命率北洋军入湘镇压讨袁军。
谭延闿下野离湘,1913年10月,袁世凯任命其为湖南查办使、湖南都督兼民政长,独掌湖南的军政大权。
汤芗铭入主湖南后,成为袁世凯在湖南的忠实代理人。
他治湘三载,横征暴敛,疯狂屠杀革命党人和无辜群众,据他自己呈报上中央的,所杀已达一万一千余人,因而,有“汤屠户”之称。
他处处秉承袁世凯的旨意办事,尤其在支持袁世凯称帝方面,各省地方长官,唯他出力“最早最勇”。
他所办的报纸《大中报》,当时的人就这样揭露:“日日排二号大字,鼓吹君宪不遗余力。
‘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皇气郁葱’、‘圣德汪洋’等各种奴婢口吻,连篇累牍,触目皆是。
而掐名劝进,制造民意,亦无所不用其极”。
正因如此,所以时人又称他为袁世凯的“屠户干儿”。
由于他对袁世凯竭尽忠诚,所以也长期受到袁世凯的“特别超擢”和“异常信用”,1914年被授予将军府靖武将军,袁世凯称帝时又受封一等侯。
但是,袁世凯恢复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梁启超为首的民主派进步党人掌握了反袁运动的领导权。
1915年12月初,梁启超的学生蔡锷(湖南邵阳人)在昆明联合各派反袁力量,发动了护国战争。
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联名通电,宣布云南独立。
其后,贵州、广东、广西、浙江等省也相继独立。
袁世凯派兵镇压无效,帝国主义这时也表示不支持称帝,袁世凯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想继续当大总统,又遭到各言反对,护国运动仍在进行。
作为袁世凯的亲信的湖南将军汤芗铭(当时都督改称将军),其时正陷于窘境,邻省黔、桂、粤已宣布独立,湖南省内各县亦独立纷起,计有五十余县之多,汤芗铭所能控制的仅有二十余县。
此外,在湘南靖县还有以程潜为总司令的护国湘军,与西面的护国黔军和南面的护国桂军互为声援。
汤芗铭的统治岌岌可危,自省以下各级官吏恐慌万状,纷纷潜逃。
进入5月份,同属袁世凯亲信的陕西将军陈树藩、四川将军陈宦也不得不宣布“独立”。
在此形势下,汤芗铭自知大势所趋,如再不宣布独立,就会地位不保。
于是,他通过跻身护国行列的长兄、进步党人汤化龙,与革命党人取得联系,得知革命党同意在他宣布独立后仍承认他的都督地位时,他才于5月29日宣布独立。
袁世凯得知亲信陈树藩、陈宦尤其汤芗铭宣布独立的消息,重病之中更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6月6日便病死了。
故时人有“催命二陈汤”之说。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的实权,以恢复旧约法和召集国会等为条件与南方所国军务院达成和议。
汤芗铭还想依仗黎元洪、段祺瑞继续当湖南都督,但程潜统率的护国湘军向长沙进逼,杀人如麻的“汤屠户”惊恐万状,便于7月4日晚逃出长沙,结束了他在湖南的三年统治。
汤芗铭其后投靠直系,直系兵败亦下野。
抗日战争中曾附敌。
晚年研究佛学,直至1975年初才在北京病逝。
二将汤芗铭逼离湖南的,是湖南护国军,其总司令是程潜。
程潜,字颂云,湖南醴陵人,1882年出生。
1900年,程潜入长沙岳麓书院,1903年入湖南将弁学堂,1906年保送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同年加入同盟会。
1910年,程潜毕业回国,任陆军第六镇正参谋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程潜赴汉阳协助黄兴作战。
湖南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谋部长、都督府军务司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程潜逃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
1914年参加李根源、李烈钧等组织的欧事研究会。
1915年10月回到上海,护国战争爆发后,被护国军总司令部任命为湖南招抚使。
1916年4月,率部从贵州进入湖南,攻克靖县,就任护国军湖南总司令。
7月,程潜率部进逼长沙,驱逐汤芗铭。
段祺瑞执政心后,即调整各省军政长官,以稳定北洋派,瓦解西南护国阵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现北洋政权下的“统一”。
对于湖南这样重要的省份,段祺瑞当然要加以控制。
7月6日公布的各省军政长官的名单中,湖南督军兼省长就是前四川将军陈宦(湖北安陆人)。
而梁启超则希望由黔军将领戴戟(贵州贵定人)出任湖南省长(戴发表任贵州省长),虽经奔走,但段祺瑞并不理会。
不过,对袁世凯走狗陈宦的任命,立即遭到湖南军民的强烈反对。
7月6日,程潜率军进入长沙后,与曾继梧、赵恒惕等湘军将领及各界代表协议,于7日举刘人熙为湖南临时都督。
刘人熙,湖南浏阳人,曾任广西道台,与陆荣廷有交,程潜等想通过他取得桂系的援助。
而陆荣廷也从广西的安全考虑,表示支持湖南抵制陈宦督湘。
这时,黄兴刚从日本回国,程潜等认为黄兴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7月14日,程潜等联名致电黎元洪、段祺瑞,要求任命黄兴为湘督,但黄兴力辞不就,推荐谭延闿或蔡锷出任此职。
7月20日,蔡锷表示愿意回家乡湖南任职。
段祺瑞当然不希望由护国军首领蔡锷出任湘督,于是,他选中文人出身,且当时在湘军中尚无很大实力的谭延闿。
由于上述的原因,谭延闿再度回湘主政,出任督军兼省长。
谭延闿吸取过去手下无兵的教训,开始着手整编军队抓军权,通过整编军队,他将赵恒惕等亲信给以重任,而对湖南境内其他军事力量如程潜的湖南护国军宣布解散,程潜被迫离开湖南前往上海。
通过党同伐异,谭延闿在湖南省内基本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开始由政客变成了军阀。
当时,段祺瑞准备武力统一中国,一直打算大兵南下,解决西南地方军阀,只因“府院之争”,还无暇实施。
谭延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时时结好总统黎元洪,望他在朝中为自己撑腰;另外,他联络广西陆荣廷,结成湘桂攻守同盟。
在省内,他多次提出“湘人治湘”的口号,以收取民心。
1917年7月,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赶走黎元洪,重新掌权。
8月,段祺瑞决定武力讨伐西南军阀,因湖南必定是南北军阀争夺的主要战场,所以段祺瑞急于将湖南控制。
8月6日,段祺瑞以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以代替倾向桂、粤的谭延闿。
傅良佐虽是湖南乾城人,但他与段祺瑞有姻亲关系,更是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
这时,谭延闿仅剩下一省长名义,他一面向桂系陆荣廷求救,一面想组织力量与北洋军决战,但赵恒惕“丁扰”在籍不在军中,其他将领反对用兵,而陆荣廷的桂军一时也无法开到,所以谭延闿只得放弃抵抗,被迫离任。
1917年9月,孙中山南下广东,联合滇、桂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并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孙中山准备发动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而段祺瑞也调动大军,急欲消灭护法军政府,于是,湖南便是南北争夺的主要战场。
9月13日,湘督傅良佐撤去谭延闿任命的零陵镇守使刘建藩。
9月18日,刘建藩和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林修梅联衔宣布湖南自主,与护法军政府一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