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帝王世系
明道 一
一○三二
張士遜同平章事。
二
一○三三
劉太后崩,帝始親政,罷呂夷簡。呂夷簡復相,慫恿仁宗廢郭后,范仲淹力諫被貶,黨爭由此而起。贈寇準中書令。
景祐 一
一○三四
以王曙同平章事。
二
一○三五
以王曾同平章事。故后郭氏暴卒。
三
一○三六
貶范仲淹、歐陽修等,戒群臣越職言事。
四
一○三七
京師及定、襄諸州地震。
以王隨、陳堯佐同平章事。丁謂死。
五
一○二一
貶王欽若。丁謂加司空,權威日盛。
乾興 一
一○二二
真宗崩,太子禎即位,是為仁宗。貶寇準為雷州司戶參軍,李迪衡州團練副使。貶丁謂為崖州司戶參軍。
宋仁宗
天聖 一
一○二三
欽若再相。寇準井於雷州。益州置交子務。
三
一○二五
王欽若卒,以張知白為相。
六
一○二八
張知白卒,以張士遜為相。
七
一○二九
以呂夷簡為相。祕閣校理茫仲淹以言事,出通判河中。
二
九九六
寇沖罷相。
三
九九七
分天下州軍為十五路。各置轉運使。太窮崩,子恒即位,是為真宗。
宋真宋
咸平 一
九九八
以張齊賢、李沆為相。
二
九九九
樞密使兼侍中魯公朝曹彬卒,帝臨其喪。置講讀學士。
三
一○○○
張齊賢罷相。范延加敗契丹。太子太保呂端卒。
四
一○○一
頒九經於州縣學。以呂蒙正、向敏中同平章事。
六
一○○三
以寇準三司。以西涼首領潘羅支為靈州西面都巡檢。
三
九七八
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陳洪進獻漳、迫二州于宋。定難節度使李克叡卒,子繼筠代領其眾。
四
九七九
帝自將兵伐北漢,契丹遣兵救之,宋降其主,北漢亡。劉繼文奔契丹。帝乘北伐,為契丹將耶律休哥敗於高梁河。太祖子德昭自殺。
五
九八○
楊業敗契丹於雁門關。契丹耶律休哥大破宋。軍於瓦橋關,帝自將禦之,契丹軍引退。
六
九八一
寶元 一
一○三八
詔以夏辣為涇原秦鳳安撫使。范雍為鄜延環慶安撫使,令經略西夏。
二
一○三九
削趙元昊賜性官爵。
康定 一
一○四○
詔以夏辣為陝西經略安撫經略招討使。
慶曆 一
一○四一
范仲淹坐擅與夏人通書貶知耀州。
二
一○四二
以大名府為北京。
以韓琦、范仲淹、龐籍為陝西安撫經略招討使
三
一○四三
罷呂夷簡。以晏殊同平章事兼樞密使。范淹為參政,富弼為樞密副使。范仲淹上十事疏。
開寶 一
九六八
遣將李繼動等將兵伐北漢,契丹發兵援北漢,宋兵引還。漢主劉鈞卒養子繼恩立,郭無為弒繼恩立繼元。
二
九六九
帝自將擊北漢北漢,為遼兵所敗。罷王彥超等節度使。
三
九七○
遺潘美將兵伐南漢。除河北鹽禁。
四
九七一
潘美攻克廣州,南漢主劉鈣降,南漢亡。南唐李後主上表於宋,自請去國號,改稱江南國主。置市舶司於廣州。
端供 一
九八八
以趙普為太何。呂蒙正為相。鄧王錢俶
淳化 一
九九○
趙普再仕。
二
九九一
以張齊賢、李昉為相。
三
九九二
置常平倉於,小波死,其黨李順等繼之作亂。以呂蒙正同平章事。
五
九九四
李順陷成都遺宦者王繼恩討之。繼恩復成都,李順伏誅。
至道 一
九九五
蜀盜平。以呂端同平章事。立子元侃為皇太子。更名恒。
宋代帝王世系
帝 號
年號
西紀元
大事紀要
宋太祖
建隆 一
九六○
周將士擁其將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即位,國號宋。廢周恭帝為鄭王。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反抗,被殺。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會漢伐宋,太祖親將討平之。南唐遣使李重進舉兵,太祖 自將兵克之,重進自焚死。
二
九六一
罷石守信、王審琦等兵權。南唐主景卒,後主李煜即位金凌。
五
九七二
禁玄象天文圖識。禁道士不得畜妻孥。
六
九七三
周恭帝卒。趙普罷相。禁銅錢不得出化外。
七
九七四
遺將曹彬大舉伐江南。修日曆。
八
九七五
曹彬克金凌,俘李後主,南唐亡。
九
九七六
吳越王錢俶來朝。敗北漢兵於太原,遼挼之。太祖崩,弟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是年十二月改元為太平興國元年。
宋太宗
太平興國二
九七七
太宗更名 。葬太祖于永昌凌
三
一○五八
文彥博罷,再以韓琦為相。以包拯為御史中丞。
景德 一
一○○四
李沆卒,以畢士安、寇準為相。
二
一○○五
以向敏中知延州。經略西邊。
三
一○○六
寇準罷相。王豆為相。置諸州常平倉。
大中祥符一
一○○八
王欽若偽造天書於承天門,大赦改元。帝封禪泰山。
二
一○○九
三司使丁謂上封禪祥瑞圖。以方士王中正為左武衛將軍。
四
一○一一
帝祭后士于汾陰。
五
一○一二
以丁謂參知政事,王欽若、陳堯叟為樞密使。向敏中同平章事。
七
一○一四
以寇準為樞密使。以應天府為南京。
八
一○一五
寇準罷,以王欽若為樞宓密使。
九
一○一六
以旱蝗罷諸營建。
天禧 一
一○一七
王旦卒,王欽若為相。
二
一○一八
立子禎為皇太子。
三
一○一九
王欽若免,寇準復相,丁謂為樞密使參知政事。
四
一○二○
寇準罷相。貶相州。以丁謂、李迪為相。真宗得疾,內侍周懷政謀欲帝傳位太子,事泄伏誅。李迪、丁謂罷,謂以計留學士劉筠不草制詔皇太子參議政事。
三
九六二
令諸州不得摶泱死罪。定難節度做李彝興入貢。太祖遷故主宗訓于房州。
乾德 一
九六三
宋以文臣知州事,置諸州通判,以常參官知縣事。宋進兵潭州俘周保權。
二
九六四
以趙普為相。遣王全賦等將兵伐蜀,蜀大敗。定雅樂。
三
九六五
宋兵入蜀,後蜀主虛昶降,後蜀亡。置諸道轉運使。
四
九六六
討平兩川餘亂。求遺書。
五
九六七
宋征蜀將王全碔等有罪微還貶官,以旨彬為宣徽南院使。定難節度李興卒,子克叡代領其眾。
五
一○五三
狄青夜渡崙崑關,大敗儂智高,廣南。龐籍復罷。陳執中、梁適為相。
陝西轉運使李參,始行青苗法於慶州。
至和 一
一○五四
梁適罷,劉沆相。
二
一○五五
陳執中免,受以文彥博、同弼為相。封孔子裔孫孔愿為徑聖公。
嘉祐 一
一○五六
罷狄青判陳州。以包怎拯知開封府。知諫院范鎮等請建儲。
二
一○五七
狄青卒。詔諸州置廣惠倉。翰林學士歐陽修變文格。
四
一○四四
詔天下州縣立學,行科舉新法,作太學。
呂夷簡卒,以杜衍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七
一○四七
以夏辣同平章尋改樞密使。
八
一○四八
以文彥博為河北宣撫使,討王則誅之,以彥博同平章事。
皇祐 一
一○四九
陳執中罷,以宋庠為相。廣源州蠻儂智高反。
三
一○五一
宋庠免,劉剷為相。夏辣卒。文彥博兔,龐籍為相。
四
一○五二
范仲淹卒。濃智高陷邕、橫詔諸州,圍廣州。詔狄青討之。
薛居正卒,以趙普為司徙兼侍中。
七
九八二
貶秦王延美為涪凌縣公。
八
九八三
趙普再罷相,以宋琪、李昉為相。
雍熙 一
九八四
詔求天下遣書。涪凌公延美憂卒。華山隱士陳博入朝。
二
九八五
廢子楚王元佐為庶人。
三
九八六
契丹大舉入寇。遣將伐契丹,與契丹戰,死,契丹復陷雲朔等城。
四
九八七
遺使募兵于諸州。出李繼捧為崇信軍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