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答卷纸考试科目投资学院、所、中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或专业领域金融研究方向级别2013级学年2013—2014学年学期2013秋季姓名学号类别(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2013年12 月21 日研究生院(筹)制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环保业行业及个股投资价值分析报告2013级金融专硕目录1宏观经济分析 (5)1.1 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5)1.2 宏观政策保持中性 (5)1.3 国民生产总值平稳增长 (5)2环保行业前景分析 (6)2.1 政策层面分析 (6)2.1.1 健全生态文明根本性制度 (6)2.1.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7)2.1.3 环保执法力度显著加大 (7)2.1.4 充分运用价格机制 (8)2.1.5 完善排污制度,推广专业化环境服务 (9)2.1.6 细分领域行动计划逐个落地 (10)2.2 业绩层面分析 (10)2.2.1 垃圾焚烧及餐厨 (10)2.2.2 水质提标改造 (11)2.2.3 电厂烟气治理 (11)2.2.4 新兴热点涌现 (11)3.环保行业个股分析 (14)3.1东江环保投资分析 (14)3.1.1公司简介 (14)3.1.3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17)3.1.4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19)3.1.5公司未来盈利预测 (19)3.2桑德环境投资分析 (20)3.2.1公司简介 (20)3.2.2以往业绩回顾 (20)3.2.3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21)3.2.4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22)3.2.5公司未来盈利预测 (22)3.3永清环保投资分析 (23)3.3.1公司基本情况 (23)3.3.2主营业务分析 (23)3.3.3公司竞争力构成 (23)3.3.4公司未来盈利预测 (24)3.4津膜科技投资分析 (25)3.4.1公司简介 (25)3.4.2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25)3.4.3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26)3.4.4公司盈利预测 (27)3.4盛运股份投资分析 (27)3.4.1公司主业从传输机械转型为垃圾焚烧 (27)3.4.2垃圾焚烧是环保产业中景气度最高的子行业 (28)3.4.3公司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 (29)3.4.4盈利预测与估值水平 (30)1宏观经济分析2014 年是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略的元年。
正如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经济将更加展示出市场自身的强大力量。
2014 年,尽管各种问题依然存在,但转型中陆续呈现的积极因素和改革点燃的星星之火,将照亮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
1.1 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我国旧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
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只有改革才能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谋求长期发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决定》就经济体制改革共涉及6章22条,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城乡一体化、开放经济。
时间设计到2020年,争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其中,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有利于提高投资增速,提高垄断行业效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降低GDP考核比重,提高生态、就业和收入比重,这短期可能降低GDP增速,但长期有利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这短期可能提高通胀水平,但是长期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
1.2 宏观政策保持中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2014 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环境,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发挥财政收支导向作用,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完成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提供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
1.3 国民生产总值平稳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
2014 年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第四年,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
2014 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出 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明确具体的增长目标,意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降低各地区、各部门片面追求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政绩行为。
但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要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以适当的速度增长。
要完成《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目标,也需要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以适当的速度增长。
2014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有700 万人以上,加上其他新增就业人员,明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预计1300 万人以上。
李克强总理在工会十六大作经济形势报告时说,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 增长1 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 万、甚至150 万人就业。
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据此预测,2014 年各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7.5%-8%之间。
2环保行业前景分析2.1 政策层面分析2012 年10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而2013 年11 月的《决定》中,相关表述上升至“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时间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决定》明确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方向,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的理念和措施贯穿始终。
按照《决定》指明方向进行构建,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制度体系将逐步成型,后续健全生态文明根本性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显著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充分运用价格机制(特别是环境税)、完善排污制度与推广专业化环境服务等五大方向突破值得期待。
2.1.1 健全生态文明根本性制度《决定》提出要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这既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因为产权制度的明晰是有效保护环境的根基所在。
回顾过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都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有关。
因此,预计我国后续将逐步展开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此后改革思路将会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职责的体制。
此外,由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此将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实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2014 年开始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现有相关部门(例如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林业局等)架构及职能的调整甚至重新构建。
整合国家管理资源,优化机构设置,避免机构重复和职责交叉,促进职责体系和机构设置的有机统一,而这必将会导致一个较为集权的环境及资源统一管理部门诞生,统筹管制国土空间用途,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制度支撑。
与此同时,未来我国还将划分生态保护红线,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这是第一次将“红线”概念由“18 亿亩耕地”延伸至生态保护领域,凸显了在当前生态状况已经十分脆弱的地区采取限制性措施的必要性,有利于降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未来具体或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保障人居环境生态安全红线等三方面。
根据《东方早报》报道,环保部也已完成《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草案)》的制定,初步明确了红线的划定范围、技术流程、落地原则及成果要求等。
2.1.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随着2013 年雾霾集中爆发、民众环境意识快速觉醒以及以PM2.5 为代表的质量改善量化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约束性考核,我国的环境保护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关乎政治稳定,中央自上而下明确的政策导向使得各级官员考核机制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未来将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同时还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以四川绵阳为例,其对下属环境敏感辖区考核机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权重大大提升至GDP 指标权重的两倍左右,而此次《决定》中更是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这对地方各级官员“一切为经济增长让路”的传统执政思路必将带来巨大冲击,本届政府重塑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决心与措施力度已经毋庸置疑,这一趋势在全国范围内有望不断深入演绎,“环境政治”时代将逐步到来。
2.1.3 环保执法力度显著加大长期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环境突发事件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有些环境监管人员在执法时流于形式,执法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在以GDP 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指挥棒下甚至成为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保护伞。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地方环保部门的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其工作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因此执法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