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运行体系规划方案1.1运行体系的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1.1.1资金准时准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1智慧城市建设中,资金保障是重中之重,1智慧城市运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切实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准时准量到位。
1.1.2建设保质保量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整合、流程整合、服务整合、人员整合,保证1智慧城市建设顺利有序、保质保量进行1.1.3运维周到全面为市民、企业、政府提供更加丰富人性的服务,对城市进行更加精细和集约的管理,使1智慧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1.1.4运行体系的考核指标根据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1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如下表:表0-1: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表分1.2运行体系架构1.2.11智慧城市运行总体组织架构图0-1 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组织结构图1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总体策划组、产品策划组、政策法规组、财务预算组、技术和专家顾问组、工程计划组、人力资源组、后勤保障组、监察审计组、国际合作组、新闻宣传组等,分别从市政府各部门抽调相关人才,逐步理清各单位、各部门职能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业小组的职责如下:(1)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政府各单位之间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事宜;负责各小组与其他单位的联络保障;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办公事宜;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负责接待各地参观访问团体;负责筹办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国际国内论坛、会议等。
(2)总体策划组:负责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和详细设计,制定智慧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总体策划智慧城市各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指导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负责向上级领导小组汇报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进度。
(3)产品策划组:负责智慧城市相关产品规划,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负责策划和引导运营商、厂商进行智慧城市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4)政策法规组:负责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适当向参与项目建设的运营商、厂商倾斜,保证产业链的形成;负责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
(5)资金筹措组:负责制定智慧城市近期、中长期发展的经费估算;负责向市发改委、财政局沟通汇报,积极争取资金投入;负责向社会融资,筹措项目建设相关经费,引导运营商、厂商加大投资力度。
(6)技术和专家顾问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关键技术攻关;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建设的技术指导,示范项目和建设项目的技术审核;负责智慧相关产品的技术审核、把关;负责对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级领导以及总体策划组、技术组、产品策划组等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负责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关键节点、关键环节建言献策。
(7)工程计划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建设进度的计划控制;负责监督检查智慧城市各运营商、厂商的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过程、运营管理的审核把关。
(8)人力资源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才的协调;负责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人才,提供咨询服务和实际管理工作。
(9)后勤保障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各专业组的后勤保障工作。
(10)监察审计组:负责监督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过程风险控制;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财务审计;负责项目建设相关各单位、各小组、各运营商的工程监理。
(11)国际合作组:负责对涉及国际合作、向国外采购相关的事务协调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和跨国企业入驻1投资建设。
(12)新闻宣传组:负责对广大公众媒体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以及相关公告、通知,引导社会积极投入到1智慧城市建设当中。
1.2.21智慧城市运行分项组织架构各委办局成立执行小组,负责专项系统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中市公安局负责智慧公共安全分项系统,市交管局负责智慧交通分项系统,市卫生局负责智慧医疗分项系统,市城管局负责智慧城管分项系统。
各委办局执行小组下设分项承建单位指挥部,负责专项系统的具体建设工作,承建单位指挥部包括质量部、硬件部、软件开发部、项目部、保障部和采购部,各司其职,确保专项系统的顺利实施。
图0-2:专项系统组织结构图1.3运行体系规划1.3.1项目融资规划1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投融资对1智慧城市投融资可选择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分类,通过分析1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的构成要素、影响参数,构建出了1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选择决策模型。
并利用1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选择决策模型对1智慧城市的四个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对每一个项目提出了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建议。
1.3.1.1项目融资模式分类围绕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方式可选择三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1)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指政府自己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政府自己管理运营。
政府投资政府运营模式可以采用代建制管理方式,即政府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由其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政府)。
代建制管理即代理建设管理,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由代理方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管理的一种方式。
该类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完全由政府主导,项目的投资和运营都是由政府单独进行,可以进行全程管理,具有保密性强、监管方便、运营灵活等特点。
(2)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是政府融资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也是由政府来运营,包括BT、BLT模式、国内发行债券。
目前采用BT、BL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该模式可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但有效地减缓政府财政压力,而且由于其机制新、管理活、权责明确,比传统的政府单独投资建设模式更为高效。
(3)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是政府融资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由企业来运营,包括BOT、BOO、BOOT模式。
1.3.1.2投融资决策模型通过对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分析,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可初步得出整个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选择过程的逻辑框架,如下图所示:项目纯经营性项目区分理论公共财政理论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准公共物品政府投资政府经营政府融资企业经营政府融资政府经营图0-3:投融资模式选择逻辑图1.3.1.3投融资模型选择参数根据项目的特点,模式选择所参考的指标参数为:可经营性、收益性、对企业的吸引力、保密性、运营成本、管控难度、建设难度、准入门槛。
八个考评指标中可经营性、收益性、对企业的吸引力与是否与促进企业投资正相关即,强:3分,中:2分,弱:1分;保密性、运营成本、管控难度、建设难度、准入门槛与是否与促进企业投资负相关即,强:1分,中:2分,弱:3分。
同时根据投融资决策模型可得出各个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如下图:表0-2:融资模式选择参数评分表下:(1)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智慧公共安全系统具有可经营性弱、收益低、保密性要求高、准入门槛高、对投资方吸引力小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项目必须由政府投资政府运营。
(2)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具有可经营性弱、收益低、保密性要求高、准入门槛高、对投资方吸引力小等特点,但由于所需资金巨大如果完全由政府直接投资将导致政府财政资金短缺,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项目必须由企业投资政府运营的融资运营模式。
(3)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智能交通系统这些项目具有可经营性强、收益高、准入门槛低、保密性要求不高、对投资方吸引力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该类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的融资运营模式。
1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型汇总如下:表0-3:项目融资模式汇总表1.3.1.4投融资实施方案根据以上内容可知,1市各大领域的投融资运营模式共分为三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政府投资政府运营类该类项目实施方案可分为:立项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与正式签约阶段、建设阶段、移交阶段共六个阶段。
(2)政府融资政府运营类BT类项目实施方案可分为:立项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与正式签约阶段、建设阶段、移交阶段共六个阶段。
(3)政府融资企业运营类BOT项目实施方案可以分为立项阶段、招标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与正式签约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移交阶段共七个阶段。
1.3.2项目实施规划为了保障智慧1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针对将要建设的各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
管控内容主要包括:进度控制、资金使用管理、分包商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本控制、试运营、项目验收等。
图0-4 项目实施管理控制1.3.3运行维护规划1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庞大,运行维护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
整体服务目标共分为运维服务目标、组织结构、运维服务内容、运维服务方式,分项服务目标包括故障响应、分项组织和人员、安全保密、维护交接、运行培训。
运维阶段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目标范围与期限、组织管理机构、运维服务内容、运维服务方式、运维管理等级服务标准、应急处理等。
其结构图如下:图0-5 项目运维结构图1.4运行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1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医疗、环保等各方面,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保障措施不可或缺。
1.4.1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1智慧城市建设涉及1市建设的多个方面,建议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城建委、市交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信产办等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定期研究1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统筹推动总体规划以及重点领域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
1.4.2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法规和政策加强智慧城市推进工作的立法,将智慧城市规划设计、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产业规划和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加快完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融合、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进现有地方法规的修订,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
制定鼓励重点领域示范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修改和完善重大项目的实施办法。
加快制定1智慧城市运行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建立项目问责制,将绩效评估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际考核内容。
1.4.3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科技计划和各种市级计划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部门、经济综合管理和各相关产业部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更多的试点、示范项目落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