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生物必修二5-2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生物必修二5-2人教版

必修二第5章第2节1.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将人类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拼接重组DNA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某片段移接到第Ⅲ号染色体上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如下四类——染色体“增加某片段”,“缺失某片段”,“某片段位臵颠倒”及“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选项A~D中,A 应属基因重组,B应属基因突变,D也属基因重组,只有C选项所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故应选C。

答案:C2.下列一定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同原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染色体片段B.从古巴引入的牛蛙可算是蛙中的“巨人”,体长可达20厘米C.人体细胞中发现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D.二倍体玉米发育过程中发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正常的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片段的实质是它们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即结构变异中的(相互)易位,将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等方面的改变,一定属于染色体变异。

牛蛙体型巨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仍是二倍体动物,不要和植物中多倍体体型大相混淆。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Y是不同型的。

玉米发育过程中受精极核及其发育成的胚乳细胞等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A3.下列基因型的生物中最可能是单倍体的是() A.Bbb B.AaaC.ABCD D.AaBb解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都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臵上,因此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几个,同样的染色体就有几个。

根据这一原理,Bbb和Aaa基因型的个体含三个染色体组,AaBb基因型的个体含两个染色体组,而ABCD基因型中基因单个存在,其细胞中必然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最有可能是单倍体。

答案:C4.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基因型为MmNnDD的刚萌发的绿豆种子或幼苗,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是() A.MmNnDD B.MMmmNNnnDDC.MMmmNNnnDDDDD D.MmNnDdDd解析:此题常犯的错误是误把生长素当作秋水仙素而按照染色体数目加倍判断,适宜浓度生长素对刚萌发种子或幼苗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但不会改变染色体数目和基因型。

答案:A5.如图所示细胞为某植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从图中分析该植物属于()A.二倍体植物B.单倍体植物C.三倍体植物D.多倍体植物解析:由图可知,细胞中共有5条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所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

体细胞具有这样特点的植物应为单倍体植物。

答案:B6.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

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C.它的花粉含6个染色体组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解析:本题是要求正确理解单倍体及染色体组的概念。

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情况下,单倍体多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花粉细胞发育而成。

对于六倍体植物来说,由其未受精的卵细胞或花粉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中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单倍体含21条染色体。

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单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它是高度不育的。

答案:C7.如下图中的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解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故A、B项被排除;精子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因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故排除C项。

答案:D8.在四倍体西瓜植株的花朵上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发育成的西瓜果皮、胚及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A.4、3、5B.3、3、5C.4、3、3D.4、2、3解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应与母体(四倍体)一致,含4个染色体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含染色体组数为2(卵细胞)+1(精子)=3个染色体组。

胚乳来自受精极核,所含染色体组数为2(极核)+2(极核)+1(精子)=5。

答案:A9.下表格中都正确的一组是()10.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诱变育种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D.转基因解析:要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可采用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花药离体培养为植物组织培养,不能产生抗病基因。

答案:C11.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①果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解析:果蝇的白眼、人类的色盲及镰刀型细胞盆血症都来源于基因突变;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玉米的高茎皱形叶都来源于基因重组;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则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C12.低温和秋水仙素均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前者处理优越于后者处理,具体表现在()①低温条件易创造和控制②低温条件创造所用的成本低③低温条件对人体无害,易于操作④低温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秋水仙素则不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13.填空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__________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____________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___________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____________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

(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

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__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种,杂合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种。

(4)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

自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选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解析:(1)杂交育种的过程:①根据育种目的选定亲本杂交得到F1代;②F1代自交得F2,在F2中出现性状分离,从中选择所需性状。

(2)杂交育种遵循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一种类型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理论上F2表现型有2n,基因型有3n种,其中纯合基因型有2n种,杂合基因型有3n-2n种。

(4)杂交育种最终目的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答案:(1)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2)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3)2n2n3n-2n(4)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保留所需的类型14.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下图所示是我国育种学家培育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

请据图分析回答:①A、B、D、R四个字母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之所以不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及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如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某亲本的测交结果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则该亲本可能为单杂合体,基因型有四种可能,即AaBB、Aabb、AABb、aaBb。

(2)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遵循母系遗传的特点,要想使后代抗寒,必须用抗寒的个体作母本。

据题意,需用抗寒晚熟的个体作母本,抗寒与不抗寒基因为质基因,成单存在,不存在纯合不纯合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