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性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性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
能性
应数141 罗晓芸 14111101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落幕已经将近又一年了,虽说如此,它的一些内容仍让我们牢记在心。

还记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党制定了“十三五”计划,强调了计划的关键点之一“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并将其作为了计划的核心,那么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实现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康社会,根据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将小康社会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那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有什么要求呢,在党的十六大中国家制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了十个基本标准,分别为: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城镇化率达到50%,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大学入学率20%,九、每千人医生数2.8,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我们根据上述基本标准来简略分析我国现在的情况与未来的可能性,根据2015年统计的结果201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280.09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772元,恩格尔系数达30.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约在30平方米左右,城镇化率达56.1%,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大学入学率达40%,每千人医生数2.99,全国各地城市低保标准最低达2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最低达100元以上,将以上数据与各个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到2015年为止我国已经基本上能够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但有的数据远超于标准线,而又的数据与标准线的差距却不大,具体是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每千人医生数,这两个指标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切切相关并十分重要的指标。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两个数据,首先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中国作为世界上土地面积第四大的国家住房问题本不应该成为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人口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影响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住房面积的分配,由于地少人多,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十分高,许多人都正作为房奴打拼着,还有许多人连成为房奴的能力都还没有。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着计划生育,虽然对人口数的增长速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人口数仍是呈增长
状态,但由于中国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为了增加新生人口比例,国家在2015年初全面开放了二孩政策,虽说现在还没有什么成效,但难保未来会不会新生人口大增,同时还会增加未来年轻人间的竞争,不过如果能够将新生人口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未来不但有可能提高人均住房面积,由于年轻人增多还能带动未来中国的发展。

对于每千人医生数这一指标,我认为影响这一指标的最大原因是医患关系的问题,众所周知现今医患关系恶化的比较严重,很多医生都害怕遇到“怪物”病人,再加上医生的工作量非常大,是不是得要值班,每天可能碰上好几台手术,最终导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医生这一职业,这也问题如不解决,未来或许有很大可能医生数会愈来愈少,中国在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后也在逐步的完善相关法律,我认为同时还可以提高一下医生的待遇,这样就能够吸引到更多年轻人去选择医生这一职业。

事实上通过这种种数据和这几年来国家的各种行动,我们都能够看出实现全面小康并不是梦想,但拦在这条路上的障碍还很多,只有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才能够加快全面小康的步伐,我们都相信着中国相信着党,也期望国家能越做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