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一一、填空题1、在电场中蛋白质不迁移的pH叫做。
2、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
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3、TPP的中文名称是,其功能部位在噻唑环上。
4、催化果糖-6-磷酸C-1磷酸化的酶是。
5、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反应步骤是由催化的。
6、 CoQ是电子传递链中惟一的组分。
7、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能使某种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的现象叫做。
8、tRNA的氨基酸臂上含有特殊的结构。
9、维生素D3是由其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10、在糖无氧酵解中,唯一的氧化发生在分子上。
11、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12、因为核酸分子具有,所以在260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13、α-酮戊二酸在大多数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中具有汇集的作用。
14、在哺乳动物体内由8分子乙酰CoA合成1分子的软脂酸,总共需要消耗分子的NADPH。
1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叫作。
16、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 %。
17、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为。
19、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
20、黄嘌呤氧化酶既可以使用黄嘌呤又可以使用作为底物。
二、解释概念题1、退火:2、氧化磷酸化:3、脂肪酸的β-氧化:4、转氨基作用:5、磷氧比值(P/O):三、判断题【】1、利用双缩脲反应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2、tRNA分子中用符号Ψ表示假尿嘧啶。
【】3、在任何条件下,酶的Km值都是常数。
【】4、生食胡萝卜可以有效地补充维生素A。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6.酶的抑制剂可以引起酶活力下降或消失,但并不引起酶变性。
【】7.用双倒数作图法可求出别构酶的Km值。
【】8.人类缺乏V B1会产生脚气病。
【】9.发酵可在活细胞外进行。
【】10.三羧酸循环是分解和合成的两用途径。
四、单选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特点?【】A. 天然蛋白质多为右手螺旋B. 肽链平面充分伸展C. 每隔3.6个氨基酸螺旋上升一圈D. 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度为0.15nm2、下述氨基酸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出现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表面?【】A.Pro B.Ser C.Leu D.Val3、下列哪个性质是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A. 胶体性质B. 沉淀反应C. 两性性质D. 变性性质4、若某酶特性按照典型的米氏动力学公式,米氏常数K m可从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所作的双倒数图形中的哪一项求得?【】A.曲线的斜率B. 曲线的拐点C. 曲线在X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的倒数D. 曲线在X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5、哪一种情况可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A.不可逆抑制作用 B. 无法确定 C. 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D. 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6、酶促反应的特点是: 【】A. 提高反应的活化能B. 能触发化学反应的进行C. 高效率性D. 反应前后酶的质量不变7、下列哪种维生素是合成视紫红质的物质: 【】A. 维生素BB. 维生素DC. 维生素CD. 维生素A8、磺胺类药物能抗菌抑菌是因为【】A. 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B. 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C. 竞争对象是叶酸D. 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9、某双链DNA之所以具有高熔解温度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A. 胞嘧啶+鸟嘌呤B. 胞嘧啶+胸腺嘧啶C. 腺嘌呤+鸟嘌呤D. 腺嘌呤+胸腺嘧啶10、RNA经NaOH水解,其产物是【】A. 2´-核苷酸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B. 2´-核苷酸C. 3´-核苷酸D. 5´-核苷酸11、人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A.油酸B. 亚油酸C.硬脂酸D.软脂酸12、在代谢的研究中,第一个被阐明的循环途径是【】A. 尿素循环B.乳酸循环C.丙氨酸循环D. 三羧酸循环13、下列哪种物质可使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分离。
【】A. COB. 2,4-二硝基苯酚C. NOD. 抗霉素A14、下列哪种与能量有关的反应不是在线粒体中进行?【】A. 糖酵解 B.柠檬酸循环 C . 氧化磷酸化 D . 脂肪酸氧化五、简答题1、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下列氨基酸时,用pH7的缓冲液洗脱时哪种氨基酸先被洗脱下来?(1)Asp、Lys (2)Arg、Met(3)Glu、Val。
2、从两种不同的细菌中分离出的DNA样品,腺嘌呤(A)各占总碱基的32%和17%。
问两种DNA样品中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的相对比例各是多少?3、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4、目前解释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偶联机制的假说有哪些?得到普遍公认的是哪一种?说明该假说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2、Hershey-Chase所做的噬菌体转染实验中,如果用32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那么在子代病毒中是否会出现带32S标记的病毒?如果是用35P标记的噬菌体重复实验,那么在子代病毒中是否可以找到带35P标记的病毒?3、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等电点2、底物3、焦磷酸硫胺素4、果糖磷酸激酶5、乙酰CoA羧化酶6、非蛋白7、盐溶8、-CCA9、7-脱氢胆固醇 10、甘油醛-3-磷酸11、瓜氨酸 12、碱基 13、α-氨基 14、14 15、逆转录酶16、16 17、从头合成途径 18、ATP 19、尿酸 20、次黄嘌呤二、解释概念题1、退火:当将双链呈分散状态的DNA溶液缓慢冷却时,它们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重新结合形成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2、氧化磷酸化:是NADH和FADH2上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载体传递给氧,伴随NADH和FADH2的再氧化,将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的过程。
3、脂肪酸的β-氧化: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脂肪酸羧基端的Cβ原子发生氧化,碳链在Cα原子与C β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β-氧化。
4、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的过程。
5、磷氧比值(P/O):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i)消耗量和分子氧(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
三、判断题1—5:【×】【×】【×】【∨】【×】 6—10: 【√】【×】【√】【√】【√】四、单选题1—5:【B】【B】【C】【C】【D】 6—10: 【C】【D】【D】【A】【A】11—14:【B】【A】【B】【A】五、简答题1、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下列氨基酸时,用pH7的缓冲液洗脱时哪种氨基酸先被洗脱下来?(1)Asp、Lys (2)Arg、Met(3)Glu、Val。
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氨基酸主要根据氨基酸所带的电荷不同,带正电荷的氨基酸被交换,带负电荷的氨基酸不被交换而先下来。
带负电荷多的先于少的;另外还和氨基酸的极性有关,非极性强的与树脂吸附能力强。
(1)在pH7时,Asp带负电荷不被交换先下来,Lys带正电荷。
(1分)(2)Met不被交换先下来12分)(3)在pH7时,Glu、Val 均带负电荷,但Glu 所带负电荷要多于Val,所以Glu 不被交换先下来。
(2分)2、从两种不同的细菌中分离出的DNA样品,腺嘌呤(A)各占总碱基的32%和17%。
问两种DNA样品中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的相对比例各是多少?一种T:32%,G:18%,C:18% (2分)另一种T:17%,G:33%,C:33% (2分)3、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1分)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
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乙醛酸反应。
(1分)(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1分)(4)酶同样具有蛋白质所有的大分子性质,如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电泳等。
(1分)4、目前解释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偶联机制的假说有哪些?得到普遍公认的是哪一种?说明该假说的主要内容。
目前解释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偶联的机制有三个,即化学偶两假说、结构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
(1分)其中化学渗透学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1分)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释放的自由能驱动质子(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到膜间隙,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H+电化学梯度。
这个梯度的电化学电势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驱动ATP的合成。
(2分)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要点:(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分)(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2分)(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的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1分),脂肪酸经氧化产生乙酰CoA 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2分)(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1分),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基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2分)。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2、Hershey-Chase所做的噬菌体转染实验中,如果用32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那么在子代病毒中是否会出现带32S标记的病毒?如果是用35P标记的噬菌体重复实验,那么在子代病毒中是否可以找到带35P标记的病毒?要点:如果用32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那么在子代病毒中不会出现带32S标记的病毒。
(2分)因为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细菌体内(1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新和成的,因此不带标记。
(2分)如果是用35P标记的噬菌体重复实验,那么在子代病毒中就会出现带35P标记的病毒。
(2分)因为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时其核酸部分将进入细菌体内(1分),并作为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噬菌体,因此在子代病毒中可以找到带标记35P的病毒。
(2分)3、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要点: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向右盘旋形成右手双螺旋(2分)②双螺旋的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位于外侧,碱基位于螺旋内侧,配对平行,与轴垂直;(2分)③双螺旋平均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螺旋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距离为0.34nm,之间旋转角度36º;(2分)④双螺旋结构上有两条螺形凹槽,大沟和小沟,对于DNA与PRO结合时的相互识别很重要,利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