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侯春明内容提要酉阳是一个贫困县,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简要地解释了特色农业的内涵,指出了特色农业的特点。

第二,分析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药业、畜牧业、林业、烟业、旅游业这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

三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第三、从经济性、地理性、观念性三个方面指出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最后,对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对策:一是配套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六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色农业现状对策酉阳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总面积5173.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3万多人。

2001年,设39个乡镇,782个村。

酉阳县有800多年建州史,多民族习俗相互交织,文化绚丽多姿。

历史上经济发展滞后,民贫县穷,灾难深重。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虽然一直在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但由于起点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目前生产力仍然较低,发展较慢,经济较落后,是扶贫大县。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县的经济支柱是农业。

因此,要想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盲目追随,而应因地制宜,以农业为突破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粮食农业)而言的,是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因地制宜,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一种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区域性。

即在一定区域内,依托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是独特性。

即在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

”三是规模性。

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在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大,能够形成“拳头”产品。

四是领先性。

瞄准市场,抢占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制高点,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

五是高效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

二、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资源优势: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药业:酉阳盛产杜仲、黄柏、白术、玄参、五倍子、青蒿、金银花、天麻等药材,在小坝等地建起了中药材种子基地,在城南建起了中药材交易市场,建立了面向全国的“金药网”。

2004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以生产青蒿素闻名的华武制药厂完成了15吨青蒿素生产线扩建的评估工作。

2、畜牧业:酉阳有以优质牧草构成的草山近210万亩,为发展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酉阳农民有长期坚持养羊、放牛、养猪的习惯,以民间独特的方式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

目前在全县已基本建起了123个畜牧产业化经营专业村,初步建起了319线畜牧科技示范走廊,沿“酉龚”、“酉兴”公路线草食牲畜生产线,“铜李”、“麻大”公路线科学养猪示范线。

建成股分合作制示范草场2个,实施了轮牧、退耕还草、高床舍式圈养等新的措施,建成了初具规模的2个饲料加工企业,提高了科技含量。

并组建了阳春公司,进行畜牧产品的深加工。

3、林业:酉阳有林业用地400.1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51.6%,树种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达千余种,以松树、杉树等树种为主。

银杏、红豆、珙桐等珍稀树种在县域内分布较广且生长良好;盛产油桐、生漆等五大传统土特产品;野生弥猴桃产量大,品质高。

近年来,以造纸业为主要用途的杨树在全县得到了广泛栽种,在2004年,首期20万吨林浆纸厂环境影响初步通过专家论证,与美国亚克林业集团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

酉阳有县级苗圃一个,经营面积86亩;私营苗圃20个,面积420亩。

1998年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全县总规模233.5万亩。

4、烟业:“两烟”一直是酉阳的经济支柱。

虽然酉阳烟厂在1999年底被市政府强制关闭,烤烟收购实行了不利于烟业发展的限制,但烤烟生产已成为农民的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目前仍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主要来源。

2004年烟叶收购达到16.45万担,亩平均产值再创新高。

5、旅游业:酉阳自然风光呈峰奇、山雄、林秀、洞幽、瀑绝、岩怪、潭碧等特征,加之纯朴的民风、革命老区遗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004年,全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80万元。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刺激了酉阳的经济消费,为酉阳特色农产品扩展了销路,打响了品牌。

(二)、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加入WTO,对于深处内陆、相对闭塞的酉阳来说,是一次打开窗户看世界的机遇。

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中国市场将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也意味着酉阳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这样,就可以利用廉价的生产要素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参与酉阳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扶贫开发的进程。

如2004年,酉阳的绝大多数乡镇都得到了澳大利亚的援建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的交通与饮水困难。

第二、有利于拓宽农业优势产品的销售途径。

酉阳农业产品由于成本低,品质好,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如生猪、肉牛、生漆等,都属于这类产品。

酉阳的青蒿,由于青蒿素含量为世界第一,更是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青睐。

烤烟作为酉阳的农业支柱,在国内需求上虽为过剩状态,但就世界而言,仍是需求大于供给,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三、有利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解放思想,为酉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根据WTO的要求,政府应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规划,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力宣传,从而使政府的意图成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三)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如果说中国加入WTO对酉阳发展是一种间接的影响,那么西部大开发对酉阳就是一种直接的影响。

渝怀铁路与渝长公路的即将竣工与黔江舟白机场的即将动工,加上乌江水域的整治,将会形成一张海陆空网络,大大改善酉阳的交通条件,为酉阳与外界的联系打出一个巨大的通道。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为酉阳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进入2005年以来,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迈进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从偏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转向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对于酉阳来说,无疑机遇大于挑战。

同时,酉阳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财政政策上得到了中央和市政府的特殊照顾,得到了比非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优惠。

三、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1、经济性因素一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农民增收的支柱产品只是烤烟这个单一的品种,且增长方式粗放,缺乏农民增收的长效方式。

二是资金严重溃乏,导致了投入不足,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产业发展速度受限,规模效益体现不明显。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阻碍了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四是市场发育不完善,特别是资金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等刚刚起步或尚未起步,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地理性因素土地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但酉阳的国土资源并不令人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类型单一,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民间将其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给交通发展、水土保持带来了特殊困难。

二是山间河流排泄不畅,漏斗地貌广泛分布,极易造成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三是耕地质量差,肥力不足,且台地较多,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

四是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利用效率低下。

酉阳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大城市,在交通、信息等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难以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缺乏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智力支撑,国民经济处于小、散、弱、差和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半径大,交易费用高,使酉阳的农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增大了发展难度。

3、观念性因素由于地域因素等原因,酉阳人民的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靠、要”的意识比较浓厚,办事“唯上”,不敢或不会放手利用市场。

安于贫困、不求进取的观念抑制了人们发展生产、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一些基层干部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指导经济的思想不明确,缺乏以科技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在具体工作中尚未将科技工作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导致了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和科技管理职能弱化。

四、发展酉阳特色农业的对策(一)、配套和完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产业化有发展的基础。

二是构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要大力强化良种、肥料等农资市场监管,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创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及时发布主要农产品信息,不断增强农民进入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建设农产业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农业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四是探索农民信用等级贷款等有效方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五是以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为重点,切实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第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全面推行良种良法,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重点发展优质玉米、油菜、豆类和薯类,注意依靠先进的品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防治技术,通过精耕细作,增加复种,提高耕地利用水平。

第二、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万头猪仔和优质商品猪等畜牧基地的发展,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第三、发挥资源优势,创建产业品牌。

大力种植青蒿、黄柏、杜仲、五倍子、金银花等药材。

第四、大力发展林业,栽管并重,继续实施林浆纸一体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这三大工程。

第五、完善政策,优化布局,科技兴烟,扩大烤烟种植面积。

第六、突出特色,发展黄籽油菜、魔芋、荞麦、生姜等优质农特产品基地建设。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1、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合理确定企业或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与农户的责、权、利,规范双方的利益关系。

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确定保底收购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返还利润等方式维护农户利益,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互动的利益关系。

在内部管理上,要以产权为纽带,使各个经济实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按持股份额享有相应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充分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2、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第一、要提高财政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效益。

对龙头企业或潜在的龙头企业,在要贷款贴息、补助、奖励、担保和参股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并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扶持资金使用和监督制度,制定扶持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监督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