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自然灾害专题》课件

中国地理《自然灾害专题》课件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 筑物造成严重危害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 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西海固,史称“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它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宁夏 回族自治区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 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六盘山区和黄土 丘陵区,地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 变化大,蒸发量在1000毫米以上,植被匮乏,森林覆盖率不到9%
灾害带 第三级阶梯
霜冻、地震
中部 灾害带
地势 第二级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 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等问题严重
西北 新、甘、宁 地震、沙尘暴、霜冻
灾害带 内蒙古西部
干旱、病虫害等
青藏高原 灾害带
西藏、青海 四川西北部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
危害 影响海洋渔业、 石油平台、船舶、港口 对城市、港口、海水 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农业灾情区域分异
东部受雪灾、干旱、冷冻、风 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
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 响,畜牧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带
范围
主要灾害种类
海洋 东南和南部
灾害带
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东南沿海 连云港以南 台风、风暴潮、暴雨、
灾害带 的沿海地区
洪涝、海水入侵等
东部
地势
洪涝、旱灾、病虫害、
成因
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 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
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陡坡开荒 破坏植被
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 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
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 地表沉降、塌陷等
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 减少灾害损失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 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
范围广、频度高、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
强度大、震源浅、 分布,主要有青藏、
烈度较高、危害大、 新疆、华北和台湾四
东重西轻
个地区
①山地面积广,山高沟 深,地势陡峻,地质构 滑坡 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 泥石流 松软 ②夏季多暴雨 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分布广泛,类型齐 全,暴发频繁,规 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 区,特别是西南地区, 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 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读“我国东部某村落附近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图 中村落可能受何种地质灾害威胁,并解释理由。
滑坡和泥石流。 理由:该村落所在地大部 分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崎 岖,村落附近(以南)坡度 较陡;水源地(山顶)开山 取石,破坏山体及植被, 地表多松散物质;降水量 大且集中;村落位于河流 出山口附近,河流(洪流) 携带物质容易在此堆积
我国的水文灾害
洪水
风暴潮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暴雨 洪水
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 下游平原地区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 ①范围最广,时 水多且集中;地势低 间最长,危害最 平,雨季河流排水不 大;②易导致涝 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灾发生
洪 灾
融雪 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 融水形成洪水;主要分布 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和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我国的气象灾害
旱灾
台风
寒潮
时空分布差异 东北区以夏旱为主 华北区的春旱
旱灾 长江区,发生在7~8月的“伏旱”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成因 气温升高,雨期推迟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 尚未来临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带的城市、工业、
温带气旋
交通、海洋渔业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 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 样分布的原因。 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 北减少 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 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 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 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 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断层、坡度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崩__塌_、 _洪_灾__等自然灾害。当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2)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 确逃生? 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 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直到跑到相对安全的高度
(3)由于该地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大型工程建设要加固,要有防震结构;尽量不要在容易发生泥石流 的地段施工
成因
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 剧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
影响
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 伤亡等
泥石流
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分布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 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 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形成
泥石流
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分布
地形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 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
(1)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灾害类型及灾害组合,结合材料说明西海固 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 特点?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寒潮等 灾害集中分布体现了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特点
(2)黄土高原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②离冬季风源地 较近,易受寒潮影响;③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滑 坡、泥石流灾害;④黄土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人为原因:①采用轮荒耕作制度;②开矿等不合理工程建设活 动;③破坏植被
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地区)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邻近西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多台风
二、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灾害种类多样 且灾次频发
Hale Waihona Puke 成灾人口与 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 地域差异显著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成灾人口集中省区
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 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形成
暴雨
山区 沟谷
含大量 泥沙石块
特殊 洪流
泥石流
冰雪融水
主要水文灾害
洪涝
分布
中低纬度,河流中下游地区
成因
强降水、冰雪融水等形成洪水, 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涝渍
影响
淹没农田、村庄、道路等
风暴潮
主要水文灾害
洪涝
风暴潮
分布
①热带风暴潮:夏秋季节受台风 影响的地区
②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的中纬 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我国北方海区为 多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 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 多发的原因。
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
水库蓄水 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
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 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 石流的发生
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 进行减灾教育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 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
台风
夏秋季节 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
濒临热带气旋多发的西北太平洋
寒潮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 青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 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断层发育, 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破坏严重
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北京时间2014年9月9日8时26分,菲律宾南部海域地区发生里氏5.1 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2014年12月6号晚间9时在菲律宾中部东 萨马省的多洛雷斯镇登陆的超强台风“黑格比”给菲律宾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3) 西 海 固 曾 一 度 陷 入 “ 人 口 膨 胀 — 粮 食 短 缺 — 滥 垦 土 地 — 植 被 破 坏—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改善当地生 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利用土 地;③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 合整治;④在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