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城县生态旅游规划调研大纲

连城县生态旅游规划调研大纲

连城县生态旅游规划调研大纲1.生态旅游资源现状1.1总体资源评价一、地理区位连城县是福建省龙岩市下辖山区县,位于闽西山区武夷山脉南段,北倚清流,南接龙岩、上杭,东邻永安,西连长汀,是闽、粤、赣三省的结合腹地,辖区总面积约为2596平方公里。

介于东经116°32′14″-117°09′54″,北纬25°13′35″-25°56′之间。

二、交通条件连城县对外交通可达性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方面:县城至龙岩129公里,至赣州164公里,至京福高速三明北互通接口136公里,至梅州226公里,至福州424公里,至厦门322公里。

205 国道、319国道、204省道贯穿县境百余公里,实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公路贯通。

厦门—龙岩、龙岩—长汀、三明—武平高速公路穿过县境,3小时内可达厦门、漳州、泉州、赣州、梅州、泰宁等城市。

铁路方面:赣龙铁路贯穿全县,有冠豸山火车客运及货运站。

航空方面:连城县冠豸山机场于2004年建成民用航站通航,4c级标准。

与福州、北京、上海的通航加大了连城县与大中城市的联系。

三、旅游区位连城县是福建省五大旅游区中闽西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门户。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铁公机”的交通优势,对于发展闽西旅游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连城县的冠豸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遗产申报提名地和国家自然遗产,与北边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泰宁以及南边的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共同构成福建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廊道”,连城县位于此廊道的中部,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

四、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连城县全境多为低山丘陵,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东部和东南部地势高,渐次向中西部长廊盆地倾斜。

东部以玳瑁山脉的梅花山中山区为主体,西陲为武夷山支脉的松毛岭次中山区。

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主要有玳瑁山脉和武夷山支脉两条山脉。

位于莒溪乡境内的石门山,海拔1811米,是全县的最高峰。

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姑田、赖溪、曲溪、李屋、塘前东北、四堡东、罗坊西北、莒溪东和庙前北。

低山:分布于四堡、北团、罗坊、塘前、文川、文亨、宣和、朋口、莒溪、新泉、庙前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海拔400-500米,占全县总面积30%。

丘陵:主要在中部长廊盆地周围,占全县总面积的20%。

盆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四堡、北团、城关(文川、文亨)、宣和、朋口、新泉、庙前等乡镇,占全县总面积10%左右。

(二)气候1、区域特征境内为两大气候区域:中部长廊丘陵盆地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东、西部低中山区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

2、气温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夏长冬短。

年平均气温在13.8-19.5‴。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随海拔高度递增,光热资源递减,无霜期缩短。

3、降水境内雨量充沛,全县的年平均总雨量在1600-2200毫米;全县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梅雨期,其次为春季;从地域分,东南多于西北。

(三)植被资源连城县林业资源丰富,属我国南方36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2.8%,是海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海西生态功能效应的保障源。

县域植被属南岭东部常绿楮类林区,具有中亚热带植被分布的特点。

松、杉、竹为全县主要优势树种,天然杉木是全省最好的优质树种之一。

全县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

境内有红豆杉、水杉、长苞铁杉、香樟、古榕树等珍稀树木,还有猕猴桃、香菇、木耳、等奇珍异果和灵芝、铁皮石斛、金线莲、眼镜草、杜仲、厚朴等珍贵中草药材。

(四)动物资源连城县动物资源丰富,梅花山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以及金斑喙凤蝶、云豹、金猫、梅花鹿、黄腹角雉、水鹿等珍稀动物。

(五)地热资源境内有姑田丰头、文亨汤头、莒溪和新泉等多处温泉。

新泉的温泉泉源丰富,溢出量大,分布面积广。

从新泉大溪、小溪至芴山旁,均有泉脉相通。

1.2生态资源特色连城县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丹霞山水、森林、温泉构成了连城县自然风景的三大亮点。

丹霞山水:冠豸山独有的天墙奇观是其丹霞地貌的代表,与武夷山、泰宁的丹霞景观具有差异性。

石墙、峰墙分布密集,在30多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不同方向延伸的石墙、峰墙70余座,其石墙群的规模和密度为中国丹霞地貌所罕见。

冠豸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奇峰、溶洞、湖泊、飞瀑等,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冠豸山风景区碧水丹山,深谷幽泉,山水交融。

作为世界遗产申报提名地、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观光休闲及科学科普价值高。

森林: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8%,居全省首位。

境内有梅花山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其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被称为“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

这里原始森林茂密,名贵花草、中药材比比皆是,具有科研和实用价值,并适宜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活动。

温泉:连城县境内拥有多处温泉资源点,有新泉温泉、文亨汤头温泉、姑田丰头温泉、莒溪温泉等,出水量较大,水量多在2.038 -11.58升/秒,水温一般在32-71摄氏度。

连城县温泉富含铁、钙、硫、氟、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连城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是其突出亮点。

(1)客家文化连城是纯客家县,连城县客家人的迁徙始于“永嘉之乱”、“五胡乱华”。

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大规模南迁,从淮河流域迁徙到皖南、赣南地区,随后又进入闽西地区,在宁化石壁、长汀等地落脚,逐步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客家民系,后来又逐渐迁徙至连城、永定、上杭等地。

连城县的客家文化保留了较多中原士大夫文化的精髓。

连城客家人中的中原士族比例较高,在兴建家园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将“士族”的精神观念(把为官与仕途视为奋发进取的象征,重视人文礼教、纲常伦理、宗族传承及文化修养)在此发扬光大,也就造就了连城地区的书院文化、耕读文化、宗祠文化以及与读书教育相关的雕版印刷、宣纸制造等传统产业,其美食、民俗文化资源也独具特色。

连城县境内书院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以冠豸山的理学文化书院和古村落中的宗族书院群落为代表;培田和芷溪两大古村落保留了中原士大夫南迁的历史记忆,也是客家耕读文化的展示地。

连城县拥有游大龙、走古事、根雕、雕版印刷、宣纸等一大批特色民俗活动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城县还是客家美食之乡,多种菜品荣获中华美食称号。

(2)红色文化连城县是中央红军苏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新泉整训旧址群(新泉红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张家祠、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等)、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张氏家庙、官庄农民调查会旧址愧山公祠、松毛岭战斗遗址等10多处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

1.3资源存在问题资源还在以低端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2.生态旅游发展现状2.1生态旅游发展情况2.1.1生态旅游发展经济效益2011年实现全县接待游客223 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9.56亿元。

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总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52.1%。

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同比增长31.6%,实现旅游总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35.5%。

预计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508万人次,同比增长27.5%,旅游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9%。

2.1.2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情况连城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仅“国字号”品牌就有冠豸山、培田、梅花山等景区。

全县拥有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冠豸山风景区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十大美景”和“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等,入选“福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

2012年1月,天一温泉度假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11月,培田古村落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12月,连城县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

2013年8月,冠豸山荣膺全国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称号,2013年12月,天一温泉度假村成为我市首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冠豸山生态旅游区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4年2月,我县成为我省首个“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2014年冠豸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文化明珠”——四堡古书坊建筑群。

新泉红四军整训地等景区。

世界A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主体坐落连城,是“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翡翠”、客家“香格里拉”等。

连城文化资源丰富。

客家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有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宣和乡培田村、庙前镇芷溪村)、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乡(四堡乡)、三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田古村落、“新泉整训”旧址、四堡古书坊),其中培田古村落被誉为“客家经典建筑”和中国乡土建筑的“民间故宫”,入选“中国十大最美村镇”;四堡古书坊是明清时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的唯一幸存者。

县内民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保存完整、代表性强,有客家十番音乐、汉剧唱腔、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走古事、游大龙、花灯、烧炮等七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还有犁春牛、连城宣纸制作技艺、提线木偶戏、连城四堡锡器制作技艺、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连城拳等十三项被评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提线木偶书法、姑田游大龙相继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连城物产资源丰富。

生态资源保护良好,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和闽江、九龙江及汀江的主要发源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8%,居省、市前列。

红心地瓜干、白鹜鸭、红衣花生、宣和雪薯等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是“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鹜鸭之乡”。

朋口镇是“中国兰花名镇”,正在建设的兰花博览园是全国最大“国兰”基地、兰花文化主题景区、兰花研究基地和海西休闲农业示范区。

2.1.3社会效益连城县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使得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和适宜,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良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维护了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高,山区减灾防灾能力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明显加强。

2.2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生态旅游与文化、体育相融合,县域拥有攀岩、滑翔、跳伞、悬崖跳水、公开水域游泳等5个省级运动基地,已举办许多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

文化馆、图书馆、木偶剧团、冠豸山艺术团、文化馆、书画院、茶馆等休闲娱乐场所有50余家。

目前,冠豸山正在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培田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区的提档升级将大大改善游览品质,增加连城县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