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康复技术概述

传统康复技术概述

丰富,实用性更强。 理论和技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新中国 1983年 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 1987年 北京和南京开设中医养生康复专业 1998年 广州开设中医养生康复本科专业
10
三、传统康复技术理论体系
(一)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二)建立在五行学说基础上的脏象学说
奇恒之腑:脑、 髓、骨、脉、 胆、女子胞
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16
古代解 剖学的 认识
长期生 活实践 的观察
古代哲 学思想 的渗透
医疗实 践经验 的积累
藏象学说的形 成
藏象学说的特 点
以五脏为 中心的整 体观
五脏与六腑、 形体、官窍、 精神情志
五脏与自然环境
17
五行系统表
第一章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概述
古梦婷 中医教研室
1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特点、 核心思想和治疗原则。
2、熟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原理、特 色和优势。
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发展历史。
2
思考题
1、什么是中国传统康复? 2、传统康复技术在康复治疗中有哪些特
点?
3
一、传统康复技术的定义
11
(一)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 事物或现象,又可用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
12
阴阳属性的划分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 扩散、开放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 凝聚、闭合
19
相生治法 相克治法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20
四、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
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 经济、简易、实用
27
六、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也存在着区别,各有特 点。
28
传统康复方法
传统康复方法学是以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传统的康复方法, 具有能防能治能养的特点,可用之于常人保健、老年养生、也能有效地用之 于残疾、慢性病、老年病的康复和病后养生。
自然界 五
人体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行五 五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音味色化气方季
脏 腑官体 志 液 脉 华 臭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木肝 胆目筋 怒 泪 弦 爪 臊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火心 小 舌脉 喜 汗 洪 面 焦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土脾 胃口肉 思 涎 缓 唇 香
康复技术是康复治疗师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应 用的帮助病伤残功能康 复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是中 国传统康复医学体系中 所应用的具体康复手段 和方法,包括推拿、针 灸、中药外治以及太极 拳、气功、八段锦等传 统康复保健技术与方法。
4
二、传统康复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从中国传统康复方法的初创、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以 下几个历史阶段:
13
阴阳用来说明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生理功能及其变化;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治疗。
14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实寒证 (阴盛则寒) 寒者热之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泻 其

阳盛
实热证 (阳盛则热)热者寒之 余
宜食法” 王焘 《外台秘要》详细描述多种老年病的康
复方法
7
3、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药粥方 129首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寒凉派 注重药物康复 张从正 攻下派 调摄情志的康复方法 李 杲 补土派 肠胃功能对疾病的康复作用 朱丹溪 滋阴派 滋阴潜阳、药食并重
8
4、明清时期 对于饮食、情志、导引吐纳等康复运用更为
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
自然康复
物理因子 日光、空气、泉水
自疗康复
主动性 自我保健和锻炼
25
经济、简易、实用
老年康复 慢性病康复 社区康复 家庭康复
26
五、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性质、内容 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者临床目的是一致的,都在于治愈伤、病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受伤病影响的功能和能力; 二者所采用治疗方法的核心点也是一致的,即功能 训练。
21
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
整体观 人与自然一体 人与社会一体 形神一体
辨证观 证和辩证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三因制宜
22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三级预防
治未病,防变化 治已病,促康复
杂合以治
提高中医康复疗效的关键 协同作用
23
内外相扶 药食并举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24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金肺 大 鼻皮 悲 涕 浮 毛 腥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水肾 膀 耳骨 恐 唾 沉 发 腐

18
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 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先秦时期、秦、汉 魏、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建国以后
5
1、先秦时期、秦、汉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 《五禽戏》华佗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康复运动
疗法的奠基人 我国最早的有关药物和食物康复经验的专篇
6
2、魏晋、隋唐时期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针灸康复法 陶弘景将气功、吐纳的方法与康复结合。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导引吐纳 孙思邈 最早适合康复的营养食谱 “五脏所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补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15
(二)建立在五行学说基础上的脏象学说
脏腑
脏:心、肝、 脾、肺、肾
腑:胆、胃、小 肠、大肠、三焦、 膀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