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案例欣赏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所做出的评价语言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是一生的命运。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评价语精彩纷呈呢?
一、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

”评价语是一门艺术。

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这一教学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

祖国的——,在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段话。

生: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

生:幻想。

师:再送进去。

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生:文化。

师:请大声再说一遍。

我们平时都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体会到了,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文化。

激情的煽动,激情的期待,激情的肯定,让学生的心也不由地跟着窦老师激情澎湃。

同样的否定,却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那又是教者丰厚底蕴的体现。

二、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

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

例“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
遍。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如,当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以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三、用心的倾听点拨学生的思维。

我们来看看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中的评价语:①你抓住了“三天三夜”和“冒着”,还有“穿过”,体会得不错,给他点掌声。

②真好,我知道你话里透着深深的情。

③“博爱”,是的,宽容,理解,包容!
④是啊,听了你的安慰,小金花更坚强了。

⑤你还用了刚才同学说的一个成语“雪中送炭”概括说明他们是亲人,很好。

⑥你说话时,我听到了一个词:“唯一”,你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女吗?他们爱你吗?⑦刚刚我听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安慰”!
在整节课上,学生是言说者,教师是最忠实的听众。

专注的目光,耐心的等待,用心的倾听,让学生抛却所有的顾虑,尽享言说的喜悦。

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已经乐于将自己的感悟、体会、理解与老师分享。

四、由衷的赞美输送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堂是充满人性化的课堂。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孩子只有在被关爱之情包裹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譬喻为诗,那么,教师的赞赏和激励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首最真最美的充满爱的诗。

再来看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时的几条评价语:“老师没有教,你都会读了。

真了不起!”“看着你们这么用心地读课文,老师真快乐!你们快乐吗?”“小朋友读得真专心!被老师摸过脑袋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
摸了一下你们的小脑袋,很喜欢你们!”“得到别人的礼物是快乐的。

和别人一起分享也是快乐的。

得到别人的表扬是快乐的。

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薛老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爱、对学生的爱化作了一句句赞赏与激励,洒向了课堂,洒向了学生。

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激情被一点点点燃;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

能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何等荣幸!
五、活跃的肢体萌发智慧的火花。

窦桂梅老师上的一堂《清平乐.村居》。

她那戏剧性夸张而又得体的肢体语言,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课上得那么驰骋潇洒,激情动人。

课堂上,窦老师一会儿引导学生趣味盎然、“手舞足蹈”地读,一会儿引导学生像古人那样“平平仄仄”的吟咏。

有时让学生静静想象,有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

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宋词
的学生,沉醉其间,乐而望归。

如:老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真是辛弃疾的知音啊!博览群书,把当年辛弃疾打仗的场面给大家描述出来了。


时而翘起大拇指:“你能夸到对方的心里去了,而不是调侃,正应了词中的一个字‘媚’”
时而频频点头:“这么美的村居,怎么不让人陶醉?”
“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齐来!”老师边手势指挥,边和学生同步“欢歌”起来,不时地把话筒递到孩子的嘴边。

语调越来越高:“真好,谢谢你们,你们怎么这么了不起啊?还有一幅画我们没有发现,快去看看它是谁?(生:溪水)“你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看那,溪上……溪东……溪头……(放水流的声音)吟着,吟着,你能送给这
幅画什么词吗?
当学生讲到情浓处,窦老师眉飞色舞地给予鼓掌、握手……
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信心,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让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正如窦老师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

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

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

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

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这才是教育过程的默契。

五、幽默的评价激发读书的热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无力”一词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声音洪亮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

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

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没力”。

于老师用自己充满幽默的评价语非常巧妙地把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获得了整体效果。

可见,幽
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在令人发笑的同时,给人启发,令人难以忘怀,这就是所谓的“笑中有得”吧。

再者,这样的评价语也有利于调节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心灵之间和谐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撷取的片断“别有洞天”,真实的课堂却是“变化万千”。

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

即兴的课堂评价语,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那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语,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

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可以完成超越。

追求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也不再是个空洞口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