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篇一】一位大老板,放弃省城优越的生活环境,返乡当村干部,还垫钱办厂,让工厂重焕活力,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做出这一喜人成绩的功臣,正是全国劳模, xx 粤凯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吴川黄坡林屋村村干部 xx。
白手起家成为行业大享 1961 年夏天, xx 出生于吴川黄坡林屋村。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林屋机械厂当小工,干着成年人扛大锤的体力活,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海南一家糖厂打散工。
“在海南糖厂那段日子,恰逢糖厂扩建,需要安装不少新设备。
我边干边学,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工程技术人员见我干活肯卖力气,也乐于帮助我。
经过不断钻研,我掌握了糖酒机械的安装和操作技术。
一年后,成为操作能手。
” xx 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重返村厂当工程师,每天起得比鸡还早,干得比牛还多。
1986 年,在经济的浪潮中,喜欢挑战的 xx 离开村办工厂,注册公司开始批量生产制糖设备、酒精设备、啤酒设备等,并开展“一条龙”的售后服务,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最高达近两亿元。
多年来,该公司被评为“国家部级先进企业”、“ xx 省百强企业”、“ xx 省科技先进民营企业”等, xx 也从机械厂的一名小工,成长为制造糖酒机械设备的领军人物。
大老板返乡当村干部“事业走上正轨后,我一直很感恩林屋村对我的栽培,也希望能为村里做一些事,回报家乡。
” xx 说。
2011 年,在村中父老的支持下,他辞去吴川南宁商会会长等职务,毅然回乡参选村民小组长职务。
2011 年 4 月 8 日,该村举行村民小组换届选举大会, xx 在内的 4名竞选人轮流上台发表竞选演讲。
到当日下午 4 时许,竞选结果揭晓,xx 以 78.2%选票当选新一届村民小组长。
当选后, xx 把个人经营的生意交给家属代管,全心投入到村里的日常事务中。
“前两任老前辈——林文芳、林树全,几十年来为林屋村默默耕耘、奉献,为我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从他们手中接过了带领乡亲致富的‘接力棒’,感到沉甸甸的。
” xx 说。
“吴川林屋造”走向世界林屋村办企业 xx 粤凯机械有限公司,前身即是林屋机械厂,在老前辈林文芳、林树全的带领下,从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
然而, xx 任职伊始,正是国内市场不景气时期,困难面前,他与大家一起想对策,最后决定转向国外找市场,向国外进军。
xx 率领公司骨干寻求合作伙伴,开拓国际市场。
他多次往返于印尼、马里等国家。
2011 年起至今,粤凯公司每年都有国外客户的大额订单,东南亚、非洲不少国家的企业成了新客户。
为完成马里某糖厂的设备制造安装工程,他们不顾高温天气及战乱等影响,按时按质完成交付使用,得到马里国家领导接见并称赞,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自 2012 年以来,该公司产值连年递增 13%,2014年工业产值达 1.5 亿元,创造利税 1300 多万元。
他还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质量。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以工业反哺农业。
自 2012 年以来,投入 1360 多万元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农田方格化、坡地喷灌自动化、排灌渠、机耕路硬底化;改造低产田,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对村民给予“种子、机耕、排灌、收割”四免费;引种高效“牛蒡”经济作物,荒坡改种丰产林;二是大办教育,科技兴村。
该村去年投入 800 多万元进行教育创强工作,为学校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xx 每年还带头捐款奖教奖学,鼓励学校师生乐教勤学。
三是依法治村,共建和谐社会。
全村订立村规民约,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成立治安联防队,日夜巡逻保平安。
保持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本色,每年村中开展评选“文明家庭”活动,村民自觉遵纪守法,多年来林屋村没有出现社会治安刑事案件。
“劳模精神”代代相承日前,记者走访林屋村看到,这里巷道整洁,绿树成荫,小洋楼林立,置身其间,仿佛身处县城。
走进该村村厂—— xx 粤凯机械有限公司,又是另一番景象:机声隆隆,人来人往,厂房内是高大威武的新型吊机。
xx 指着一批钢板说:“这是宝钢 xx 项目订制的钢板,很快可以送往东海岛基地。
”上任以来, xx 坚持“带资上班”,开自己的车,自己加油。
在办公经费、接待支出等方面,从来不向村里报销,村集体遇上资金周转困难时,他还毫不犹豫地垫资为集体办事。
据不完全统计, xx 先后为公益事业捐款达 600 多万元。
谈及自己的无私奉献, xx 称完全是受前辈的耳濡目染。
“在我们林屋村,几乎所有村民都知道林文芳、林树全,他们是村里名副其实的清廉村干部。
林文芳在当厂长的几十年间,一直坚持领厂里中级钳工待遇的工资。
他多年来以厂为家,在职期间从来没出过国旅游,从来不乱花集体的一分钱。
当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都建起了楼房,他才考虑自己的住房问题,是村里最后一个住进楼房的人。
林树全在退休后,仍心系集体,继续做好‘传带帮’,发挥余热,全心全意地为村民服务。
这样优良的廉政传统,是林屋村的宝贵财富,无论如何也不能丢。
” xx 说。
在他心底,早就刻画了一个“能人”林文芳的形象,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长为像林文芳前辈一样的能人,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篇二】我叫 xx,是 xx 都区开元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
今天,我很高兴而又很荣幸地,把自己成长经历和生活感悟与大家作一分享。
我来自 xx 都农村, 2001 年起才正式进入出租车服务行业。
在此之前,我种过地,当过兵、务过工,也下过岗。
那是在 2001 年 5 月,我原来的工作单位因效益不佳而倒闭。
说实话,当时有过迷茫,有过困惑:30 多岁的人,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却一夜之间变得无所事事,心里一点不平衡。
但是,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处于逆境之中,不能自暴自弃,不能随波逐流,而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走出困境,迎接希望。
我十九岁就学习驾驶,这成为我打开另一扇窗的基础。
我先是从事货物运输, 2001 年进入出租车服务行业。
从摸上方向盘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好司机。
出租车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吃不了苦的不要开出租,想发财的不要开出租”。
话很简单,但却反映了出租车行业的客观状况。
相当一部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是“朝五晚九”,早上五点多就得起床检查车辆,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家。
条件确实艰苦。
但话说回来,“不吃千般苦,哪来一日甜”?更何况,我们自己吃点苦,但方便了许多乘客,他们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幸福。
要做一个好司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自打开出租车以来,我的安全行车里程远远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公里。
做一个好司机,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
虽然开了十几年的车,但我闲下来就喜欢翻翻书,写点笔记,注重在实践中琢磨,不断提高驾驶技能。
2012 年 11 月份,公司举办了首届驾驶员技能大赛,我取得了第一名。
随后,在 xx 全市的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破格申报技师的资格。
我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被其它驾驶员称为“永葆工作法”的驾车口诀:“起步稳,车速慢,街头巷尾仔细看;遇到事情莫慌乱,冷静处理要果断;雨雪天气察路情,刹车轻点匀速行;一看二慢三通过,确保安全无差错”。
有一次,我驾车经过一个乡镇居民区,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巷子里滚出来一个篮球。
我断定后面一定会有孩子追出来,立刻慢放车速,停在巷口。
果然,两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一前一后追了出来,紧擦着车头穿过了马路。
正是由于冷静处理,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成为一个好司机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优质服务,真正把乘客当作自己的亲人。
许多客人讲,在坐上我车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这些温暖,是通过看似寻常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
比如帮着提拿行李、帮着开关车门等等。
遇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或者残疾人,我就搀扶着他们上车下车。
有一次,我送一位来区人医看病的老人回七里老家。
离他家不远有一段小路,由于下雨积水泥泞难行,我把这位老人背过了这段烂泥路。
有邻居问,这是不是家里的亲戚?老人回答说,这是比亲戚还亲的好师傅!有这么一句话,社会需要热心肠。
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都离不开许许多多的好心人。
社会需要真心、真情、真爱,一双温暖的手,可以抹去一个人心头的雾霾;一颗真诚的心,可以为一个家庭撑起一方明朗的天空。
生活中谁没个头疼脑热、急事难事?如果我们都能“存好心、办好事、做好人”,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冷暖放在自己心上,播洒爱心,热心助人,那么,生活中就会多一份感动,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 xx 都特殊学校的一些孩子从没进过电影院,我立即和 xx 都世纪影城取得联系。
在世纪影城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 10 辆爱心车,把 30 名师生带去看了一场电影。
当把孩子们送回学校时,孩子们不约而同打出了表示感谢的手势。
孩子们真挚的情感,让爱心车队队员们激动不已,有的队员甚至流下了眼泪。
去年国际助残日前夕,我们和学校商定,打算组织一些孩子去 xx 宋夹城公园游玩。
活动前一天晚上,有几个女孩子找到老师,说能不能不穿校服,就穿自己最好看最喜欢的衣服。
听到这段话,我当即流下了眼泪,决心为孩子们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2005 年 9 月,爱心车队原队长离开了公司,我被大家推选为第三任队长。
我向大家表示:一定不负重托,坚持爱心车队的宗旨,和所有队员一起,自觉地把“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当成了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把我们爱心车队打造成出租行业乃至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只要你做得好,群众就一定说你好”。
这几年,我的工作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2013 年 4 月,我荣获了“ xx 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4 年五一前夕,我又光荣当选为 xx 市劳动模范。
荣誉是大家做出来的,这份荣誉实际上是对我们全体爱心车队队员的褒奖,我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颗钉?在我们爱心车队多年的公益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招牌项目”,比如新春走亲戚、爱心助考等。
其中爱心助考活动规模较大、影响较好。
这项活动始于 2010 年。
每年高考前夕,我们都制定周密的助考计划,每个队员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
在整个高考期间,我们采取多种助考形式,既有驻点等候,也有流动服务。
去年高考,我们先后为 20 多位考生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对确有困难的考生,我们还提供了“点对点”服务,直接把考生从家里免费送到考场。
去年高考,由我们负责接送的一位考生被重点大学录取,孩子的母亲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感谢“爱心师傅”提供的热情服务。
我们爱心车队是“特别能战斗”的一支队伍。
在我们这支队伍中,有 xx 都好人,有 xx 都区文明职工标兵,还有 xx 市交通系统文明服务比赛的优胜者,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我们有个队员叫张元兴,在营运过程中拾到乘客装有十多万现金的提包主动送还给了失主。
失主收到失物后因为太激动,忘记了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