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说明:1、教科书第2至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意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2、教科书第4至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事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学生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出示图之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分散他们的兴趣,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带着任务去观察。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给适当的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课时计划课时计划2015年 8 月 14 日星期三第 2 课时课题比多少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资源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堂结构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二、探究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教师放录音: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三只小猪分别盖的草房子、木房子、和砖房子)(一)教学“同样多”请学生听后回答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一边看书一边回答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第二单元位置教材简析本单元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的认识顺序进行编排。
学情分析对于“上、下、前、后”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自身炽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教师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因为“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
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教师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左、右“的相对性仅要求学生了解,不做更高的教学要求。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主要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从中感司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
教师应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中理解知识,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2课教学。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
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课时安排(共约10课时)(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采用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教材中安排从实物→数→实物)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会读、会认、会写1~5的各数,知道1~5的数序。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三)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看图认数、读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3、反馈实践,交流。
再数的抽象中回到具体。
4、利用拨算珠、画点子等活动感知数的顺序。
5、有重点指导书写。
6、巩固练习并提升。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③汇报交流4+1、1+4、3+2、2+3、1+3、3+1……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课时计划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3 ( )5。
5 5 5 5 1 4 2 3 3 2 4 1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课件同时出示动画情境:先出示树枝上的3只松鼠,伴着松鼠的叫声,又跳来2只松鼠。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求树枝上一共有多少只松鼠,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表示吗?怎样列式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3+2=5独立思考,自主探索3加2等于5,你们是怎么算出得数5来的?探讨多种算法。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三、拓展练习四、总结评价(6)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7)想一想:1、2、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呀?3. 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生1:我有2枝铅笔,妈妈又给我买来1枝,现在我有3枝铅笔。
生2:我们组有1名女生,2名男生,一共有3名同学。
生3:我有1个苹果和2个梨,一共有3个水果。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4.进一步巩固加法,并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动画:小鸟吃米生:原来有3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4只小鸟。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3只小鸟这一部分和又跑来的1只这一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3+1=4。
(3)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3+1=4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