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医学PPT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医学PPT

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 曾用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指髋臼先天性发育缺 陷导致髋臼和股骨头对应关系不良,长期的应力异常而出 现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股骨头半脱位,甚至局灶性坏死、 严重骨关节炎的一种疾病。早在1939 年Wiberg 就提出髋臼 发育不良这一概念,并在其相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中对 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脱位的区别进行了进一步 明确。DDH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畸形,有文献报道成 人DDH 的发病率男女比例约为1∶6,大约1/4 的患者有明 显的家族史。
股骨头变形、坏死 颈干角140°~180°
①Wiberg外侧CE角 ②臼顶倾斜角 ③Shenton氏线 ④髋臼角(Sharp角) ⑤股骨头覆盖率 ⑥股骨头外侧和向上移位的程度 ⑦髋臼的前后倾和交叉征 ⑧骨关节炎的程度
影像学表现
CE角:< 20° 臼顶倾斜角:> 10° Shenton氏线:连续或不连续 骨性关节炎的程度:与病情有关
缓慢 轻、中度 增大
正常或轻度扁平 正常 正常/增大 正常 中期开始变窄 不良
迅速 中、重度 明显受限
正常/塌陷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很晚期变窄 正常
扁平髋 儿童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 坏死 缓慢 轻、中度 正常或轻度受限
明显扁平 明显变短 减小 高位 中期开始变窄 不良
分型
早期:主要表现为髋部的隐痛和酸胀不适感,长时间行走 后的关节疼痛,以及大腿根部或臀部深方酸胀,髋关节压 痛,旋转痛,活动度正常或超常,经过休息症状会完全消 失
Ⅱ 型:低位脱位:股骨头在假臼中,但是假臼与真臼相连或重叠
Ⅲ 型:高位脱位:股骨头在假臼中,但是假臼与真臼不相连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纠正髋臼和股骨近端的 畸形,加大髋关节承重面积,恢复髋臼透明软骨的覆盖, 重建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原则上早诊断,早治 疗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原则取决于病人的年龄、临 床症状、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关 系及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分阶段治疗
流行性病学
城市
北京 大连 哈尔滨 兰州 成都 上海
检查人数
11188 31982 10606 3010 3046 25267
发病人数
42 106 35 8 65 23
发病率‰
3.8 3.5 3.3 2.79 8.2 0.91
年龄超过5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复位造盖固定)手术后疗效并不十 分乐观。(摘自实用骨科学)
股骨颈变短变粗,前倾角 加大。另盂唇及韧带关节 囊改变
代偿性脊柱侧弯

髋—脊柱综合征

提前出现软骨退行性变,
股骨头坏死
DDH与正常髋关节应力分布的差异
臼顶失去弧形结 结构变成斜坡状 关节表面压应力集中 单位面积压强可增加3倍
头臼同心圆结构 关节表面压应力分布均匀 单位面积压强低
Company Logo
初期
1. 主要临床表现为酸胀疼痛,但无明显继发性髋关节病变 2. 治疗目的是防止髋关节向半脱位及脱位发展 3. 治疗方法为减少患肢的负荷,避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4. 可考虑行髋臼加盖或骨盆截骨术,以防发展成为关节半 脱位、脱位及骨性关节炎, 如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髋 臼旋转截骨
CE角与臼顶倾斜角
Shenton氏线
前方CE角
骨骺接近闭合时可以考虑手术
髋关节65 °斜位片
髋臼指数AI (AI=A/B)
Sharp角 CE角 髋关节内侧间隙 髋关节上间隙 颈干角
B A
鉴别诊断
病因
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畸形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酗酒/激素, 其他
病情发展 疼痛程度 关节活动度 X线表现 股骨头轮廓 股骨颈 颈干角 大转子位置 关节间隙 髋臼覆盖
Ⅱ型:股骨头移位程度达股骨头高 度的50%~75%,或骨盆高度的 10%~15%
Ⅲ型:股骨头移位程度达股骨头高 度的75%~100%,或骨盆高度的 15%~20%
Ⅳ型:股骨头移位程度超过股骨头 高度的100%,或骨盆高度的20%
01
Hartofilakidis 分期
Ⅰ型
Ⅱ型
Ⅲ型
Ⅰ 型: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在髋臼中
DDH的早期治疗
通过手术改善股骨头的覆盖,分散股骨头的压应力
重建性截骨
可防止或推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补救性截骨
中、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疼痛进行性加 重,最终经过休息后仍无法缓解,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髋 关节功能障碍和跛行,出现静息痛,半脱位所致肢体缩短 ,随着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加重而致不同程度的关节 活动受限
01
Crowe 分期
Ⅰ型:股骨头移位小于股骨头高度 50%,或小于骨盆高度10%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是由婴儿期 的相关病变迁延至成年而来
先天性因素: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 遗传因素:25%家族史,80%为第一胎。 内分泌因素:80~90%女孩,我国男:女=1:6,雌激素。 胎位因素:臀位产>头位产,剖腹产>阴道顺产。 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背背婴儿,发病率低;寒带及冬
DDH的发展过程和结局
CE角小使股骨头外侧面无髋臼覆盖,致髋 负重区高应力,引起早期退变
临床表现
步态
关节活动度 肌力
肢体长度
临床表现
患髋疼痛:部位—腹股沟区、臀部、大腿前方、膝关节、腰部等
性质—疲劳感、酸痛、隐痛;与行走距离及活动量有关
患肢短缩(单侧病变),行走跛行,鸭步摇摆步态 双下肢不等长 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受限,髋关节活动度与骨关节炎程度有关 下肢肌肉萎缩,以内收肌挛缩为著 代偿性脊柱侧凸畸形,腰前突加大 X-ray: 髋关节向上脱位、假髋臼形成
季出生者,发病率高;预防措施:保持髋关节外展位 发育因素:原发髋关节囊韧带松弛
病理改变
髋臼-前、上、后缘发育 不良,平坦变浅
脱位的股骨头压迫髂骨翼 出现凹陷-假臼
股骨头上移--内收肌、 髂腰肌、臀肌、阔筋膜张 肌的不同程度挛缩
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发育

较小,逐渐变形

单侧-脱位骨盆倾斜 双侧-骨盆垂直前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