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季马铃薯储存技术

冬季马铃薯储存技术

冬季马铃薯储存技术
马铃薯储存是为了延长销售季节,在非收获时期销售可获得利润空间一般更大。

马铃薯品种较多,按皮色可分为:白皮、红皮、黄皮和紫皮四种类型,其中以红皮种和黄皮种较耐储藏。

马铃薯适宜的贮藏温度为3-5℃,相对湿度90%~95%。

4℃是大部分品种的最适贮藏温度,此时块茎不易发芽或发芽较少,也不易皱缩。

另外马铃薯收获后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为2~3个月。

马铃薯贮藏前挑选出病、烂、受伤、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

收获前一周要停止浇水,以减少含水量。

促进薯皮老化。

以利于及早进入休眠和减少病害。

采收后在较高的温湿条件下(10~l5℃,相对湿度95%)进行愈伤处理,以便恢复收获时的机械损伤,然后即可贮藏。

马铃薯的科学贮藏方法
1.堆藏法:选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先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之后,将马铃薯入仓,一般每平方米堆750kg,高约1.5m,周围用板条箱、箩筐或木板围好,中间放若干竹制通气筒。

此法适于短期贮藏和秋马铃薯的贮藏。

2.通风库贮藏法:将马铃薯装筐堆码于库内,每筐约25kg。

垛高以5-6筐为宜。

此外还可散堆在库内。

堆高l.3~l.7m,薯堆与库存顶之间至少要留60~80cm的空间。

薯堆中每隔2-3m放一个通气筒,还可在薯堆底部设通风道与通气筒连接。

并用鼓风机吹人冷风。

秋季和初冬,夜间打开通风系统。

让冷空气进入,白天则关闭,阻止热空气进入。

冬季注意保温,必要时还要加强。

春季气温回升后,则采用夜间短时间放风、白天关闭的方法以缓和库温的上升。

3.药物贮藏法:贮藏中采用青鲜素(MH)或萘乙酸甲酯等药剂处理,不仅可以抑制或减少发芽。

还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及防腐。

方法是:98%的奈乙酸、丙酮、细泥土、土豆比为l:2:l00:3 300。

以500kg薯块为例,需要98%的萘乙酸甲酯1.5g,溶解在30g丙酮或酒精中。

再慢慢拌入l~l.25kg干细泥土中,快速充分拌和后。

装入纱布或粗麻袋中,然后将药物均匀地撒在500kg薯块上,药物要现用现配。

在贮藏时,四周可遮盖l~2层细板纸。

使药物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挥发。

药物处理的时间以收获后2个月
左右比较适宜(即在休眠期)。

否则经过休眠期限开始萌芽的马铃薯,即使用药物处理仍不能抑制发芽率。

以下方法可以参考:
1、通风库贮藏。

一般堆高不超过2m,堆内设置通风筒。

装筐码垛贮放,更加便于管理及提高库容量不管使用哪一种贮藏方式,薯堆周围都要留有一定空隙以利通风散热。

2、冷藏。

出休眠期后的马铃薯转入冷库中贮藏可以较好地控制发芽和失水,在冷库中可以进行堆藏,也可以装箱堆码。

将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

3、药物处理。

氯苯胺灵(CIPC)是一种采后使用的抑芽剂,粉剂的使用剂量为1.4-2.8克/千克,将粉剂撒入马铃薯堆中,上面扣上塑料薄膜或帆布等覆盖物,24-48小时后打开,经处理后的马铃薯在常温下也不会发芽。

该抑芽剂必须在马铃薯愈伤后使用,否则,它会干扰马铃薯的愈伤,造成马铃薯贮藏中腐烂。

出休眠期前的马铃薯使用该药抑芽效果好,出休眠期后再使用,抑芽效果明显减弱。

用a-萘乙酸甲酯或a-萘乙酸乙酯处理马铃薯抑芽效果也好,每10吨薯块用药量为0.4-0.5公斤,与15-30公斤细土制成粉剂在薯堆中。

应在休眠中期进行,不能过晚,否则会降低药效。

MH(青鲜素)对马铃薯也有抑芽作用,但需在薯块采收前3-4周进行田间喷洒,用药浓度为3%-5%,遇雨时应重喷。

4、辐射处理。

用8-15kRr-射线辐照马铃薯,有明显的抑芽作用,经照射的马铃薯在常温下能够良好地贮藏几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