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目录安全例会制度 (1)安全活动制度 (2)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制度 (8)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0)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2)劳动用工安全管理制度 (17)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18)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20)消防管理制度 (22)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23)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24)内保管理制度 (25)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26)机动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27)机动车辆驾驶员管理制度 (28)工程承包安全管理制度 (29)油库(加油站)安全管理制度 (31)安全例会制度1、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参加人员有项目部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各施工处分管安全领导、专职安全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2、各基层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有相应人员参加。
3、各基层单位根据各自情况每月召开1-2次安全会议,遇有特殊情况可增加会议次数。
4、安全例会的主要内容:⑴传达学习贯彻上级安全会议精神。
⑵分析、总结上阶段安全生产情况,研究布置下阶段安全生产计划。
⑶分析研究近期发生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落实防范措施。
⑷研究施工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⑸对开展的各类安全竞赛活动和安全创优活动进行部署、实施、总结和表彰。
⑹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安全活动制度1、总公司不定期组织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学习。
2、安全活动日的内容主要是组织驾驶员接受法制、法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驾驶作风职业道德和安全行车常识等方面教育。
3、安全活动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交通安全报刊学习、安全知识竞赛、驾驶技术交流、安全好人好事讲演、车辆技术状况检查、事故案例分析等。
4、驾驶员三次及以上无故不参加活动的,交由公安交管部门进行集中复训、考试。
5、各项目部可参照上述各条内容针对施工生产任务的特点,组织工班进行安全活动。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安全生产检查是指揭示和消除事故隐患、交流经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的一种基本形式。
2、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现场、查措施、查设备、查教育、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的使用、查伤亡事故的处理及安全管理台帐等。
3、总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安全大检查,每月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进行一次抽查。
各公司、厂(含合资企业、“三产”)每月对所属处、经理部、车间进行一次大检查;施工生产班组每周一次大检查。
各公司、厂专职安全监察员对所属单位坚持重点检查,下属安全检察员做到每日巡回检查。
4、总公司和各公司、厂安全大检查必须由单位第一责任人或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安全、劳资、机料、工会等有关部门参加;处、经理部、车间安全检查除参照上述有关人员参加外,亦可请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老工人参加。
5、每次安全检查,必须拟订计划、确定检查对象、范围、日期;检查时认真做好记录。
对查出的隐患采取边查边改的方法。
对重大隐患必须写出整改通知书,限期定人、定措施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项目,应定出临时防范措施,并及时报上级处理。
6、安全检查必须对照江苏省交通厅颁布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进行遂项评分考核,安全检查情况(含整改)应记录在各级安全台帐内,以备复查。
7、班组安全检查是推动工班做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重要方法。
其目的在于了解安全管理情况,发现生产现场不安全的物质状况(设备、工具、附件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安全的行为和潜在的职业危险,以利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改善劳动环境,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8、生产班组在每天的班前和班后进行安全检查,并在每周六的安全活动日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查。
9、班组安全检查的形式可分为自查和互查和专项检查。
自查由每个作业工人进行,互查为班内工人或班与班之间相互检查;专项检查为用电、机具、脚手架、防火、防冻防滑、防爆炸、防暑降温、防台风、防坠落、防落水、防物体打击等。
10、班组组织检查应由班长带头。
安全员、工会组长、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及老工人参加进行专项检查。
对查出的隐患和不安全的问题应列项目,做到“三定四不推”落实整改措施(“三定”是指定人、定限期、定措施;“四不推”是指凡单位(部门)能解决的,班组不得推给经理部(车间、处),经理部(车间、处)不得推给公司、公司不得推给总公司、总公司不得推给主管部门。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1、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施工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到年度安全目标管理水平。
2、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等。
3、安全教育分为干部安全教育、新职工入厂“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四新”(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安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工种变更(调岗)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等七类。
4、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如采用讲座、讨论、答题、智力竞赛、培训班等形式。
5、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教育”,我单位三级教育是指:入公司(厂)安全教育,处、车间、项目部、工地安全教育,班组岗位教育。
公司(厂)级教育由公司(厂)劳动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参与,安全部门实施,教育主要内容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和规章制度,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一般机械、电气的安全知识、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处(车间、项目经理部、工地)安全教育由处(车间、项目经理部、工地)负责人及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可采用直接上课、谈话、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主要内容是本处(车间、项目经理部、工地)的施工生产简况、设备情况、人员构成,安全生产组织形式,危险区域,有害有毒作业注意事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经验教训,先进事例,典型事故分析等。
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是指新职工上岗开始工作之前,由班组长进行的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包括班组安全生产概况,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岗位工种的工作性质,机具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工作地点的环境卫生及尘毒源,危险机具件、危险物品的控制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6、对国家规定的电工作业、起重机械操作、金属焊接(气割)作业、车船驾驶、登高架设、压力容器操作等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外,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经上级劳动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后,持证上岗操作。
7、新添置或启封的机电设备(包括引进的机具设备)和新工艺、新技术在使用前,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操作教育和培训考核。
8、凡离开原生产岗位(包括病、伤、产假)一个月以上者,在复工时必须由班组进行安全教育,离开六个月内者处(车间、项目经理部、工地)和班组进行二级安全教育,离开六个月以上者,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9、调换或变更工种的职工在上岗工作前,必须由接受岗位工班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教育,确保职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10、日常性的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施工、生产活动中。
采用安全会议、班前班后会座谈会、安全活动日、事故现场分析会、安全电影(录象、宣传画)、广播、黑板报、企业小报等多种方法,广泛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传达上级有关指示、通知、文件,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总结布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
11、接受安全生产教育的职工必须分别进行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并将成绩记入台帐。
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安排上岗工作,并必须重新进行教育。
12、新职工入厂前的安全教育一般不得少于24课时,就业前已经安全教育的,亦不得少于8课时;转岗、复工的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8课时;一般职工的安全教育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每次不得少于8课时,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与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制度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切实搞好安全生产,使本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做到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特此制订本安全生产文明施奖罚制度。
一、奖励:凡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项目部给予100~500元的奖励(具体根据业绩,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提出方案,项目经理批准)。
1、在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有创造、革新、重大改进及合理化建议,并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2、在施工中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和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或事故中抢救有功的;3、敢于坚持原则,制止违章作业,对维护安全纪律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作出贡献的;4、受到市级以上有关部门通报表扬的;5、在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安全大检查中取得优良成绩的具体组织落实、布置的有关人员;6、对创市级“文明工地”、“标化工地”、“标化样板工地”进行具体组织落实、设置、布置的有关人员。
二、处罚:1、凡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好安全帽,若不按规定配戴,管理人员和班组长每人罚款50~100元。
工人每人罚款20~50元;2、高空作业不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带的,每人罚款50元;3、特殊作业人员从事特殊作业的或无照驾驶机动车辆(包括施工机械)的处以200元的罚款;4、水上作业不按规定穿好救生衣的,每人罚款50元;5、违反防火规定造成火灾,将按火灾造成的损失的50%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6、违章操作施工机械造成事故,将根据事故情节的轻重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7、施工现场因用电设施安装问题造成事故,将追究现场电工的责任;8、现场管理人员及班组长违章指挥,操作人员违章作业造成事故者,将按事故责任轻重进行处罚,所有经济责任由项目部承担,并对项目部及个人按照事故调查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9、对上级部门安全检查达不到标准的,按罚等级进行对等处罚,不合格的加倍处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根据国家规定,从事以下工作的人员为特种作业工作人员;⑴登高架设作业即竹木、钢管脚手架搭设人员,简称架子工,泛指外场木工;⑵电工作业即内外线电工、维修和值班电工;⑶电焊气割作业即电焊、气割工、碰焊工;⑷起重作业(含起重机械作业和电梯)起重指挥和挂勾工及起重机械操作手;⑸场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即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含叉车、装载机、机动小翻斗车和土石方、路基、路面工程机械等驾驶操作手;⑹潜水作业即潜水员、潜水信号员;⑺爆破作业即爆破员、炸药、雷管储运、装填、打眼等人员;⑻机动车船驾驶作业工程车船驾驶及轮机作业即驾驶员和轮机员;⑼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⑽压力容器操作;⑾制冷作业。
其中第⑻种由当地公安局车管所和港监单位负责考试发证年审,其余10种由劳动部门各考核委员会考试,并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2、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含初中),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连续从事本工种作业实际时间1年以上,具有基本操作技能。